甲、乙、丙三人,他们的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1.丙的收入比教师高;2.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3.医生的收入比乙少。
根据以上条件,下列对甲、乙、丙三人身份判断正确的是:
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医生
甲是教师,乙是医生,丙是律师
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医生
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教师
韩愈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说的伯乐,就是千里马的“贵人”,如果没有伯乐出现,千里马也会淹没于芸芸众“马”之中虚耗宝贵年华。古往今来,很多功成名就者都是在关键时刻遇上________的“贵人”,加之自身的实力和努力没有辜负“贵人”所赐予的机遇,终得以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火眼金睛 脱颖而出
慧眼识珠 有所作为
独具慧眼 崭露头角
明察秋毫 出人头地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政策,要求从小学就开设逻辑课程,否则学生就难以对现有的知识体系与价值观念展开反思、提出质疑,而逻辑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进行反思、提出质疑的习惯,提高相应的能力。
上述议论预设了下列哪项假设:
Ⅰ除非从小学开始学习逻辑,否则学生难以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
Ⅱ即使在小学阶段,学生也有能力理解并运用某些逻辑理论与方法
Ⅲ学生对现有的知识体系与价值观念展开反思、提出质疑,这本身是一件好事
Ⅰ
Ⅲ
Ⅱ和Ⅲ
Ⅰ、Ⅱ和Ⅲ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文明一般与野蛮_______,既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人类摆脱野蛮趋向文明的历史,和人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紧密________。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也总是在同自然的________中生产、生活、发展。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照,联系,斗争
对应,相连,互动
对立,相联,妥协
矛盾,关联,了解
母亲年龄是唐氏综合征筛查所考虑的风险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母亲年龄越大,宝宝出现遗传异常的风险就越高。当卵子里有一条多余的21号染色体时,胎儿就会出现唐氏综合征。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出现此类异常的风险也随之升高。最近,一些专家开始对这种筛查方法提出质疑,认为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质疑:
精子的21号染色体也可能粘连多余的遗传物质,父亲的年龄越大,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就越高
造成宝宝精神健康问题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母亲的“绝对年龄”,而在于父亲与母亲的“相对年龄”
子宫基本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只要激素水平充足,年老妇女的子宫也能够正常养育胎儿
现代人因为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影响,容易产生基因突变,即便是健康夫妇也有生育“唐氏儿”的风险
某校报受学生会委托,在全校师生中进行抽样调查,推选最受欢迎的学生会干部,结果姚俊得到65%以上的支持,得票最多,据此学生会认为最受欢迎的学生会干部是姚俊。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学生会的结论:
这次调查大部分来自于姚俊所在的院系
多数被调查者并不关注学生会成员及其工作
该校师生中有部分人没有在调查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次调查问卷在设计上把姚俊放在了调查首位
知识和书写不再是一副严肃模样,不再被固定于纸媒,时尚、娱乐、即时、分享、互动、便捷、环保等新鲜感受_______。未来,“书”不仅仅是文字与图片的内容,而是嵌入触摸手控、视频、音频、动效、360度视图、跨文本、超链接、在线升级等多媒体技术的混搭型内容,阅读概念在无限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接踵而至 展开
纷至沓来 拓展
眼花缭乱 延伸
目不暇接 壮大
学生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和小周,他们都想选某老师作为自己的指导老师,现已知:
(1)5名学生中有3名属于20岁以下年龄段,2名属于20岁及以上年龄段;
(2)有2名学生的专业是哲学,其他3名学生的专业是文学;
(3)小赵和小孙的年龄段相同,小李和小周的年龄段不同;
(4)小钱和小周的专业相同,小孙和小李的专业不同;
(5)最终结果为,该老师选择了一名年龄大于20岁的哲学专业学生。
由此可以推出,这名学生是:
小赵
小钱
小孙
小李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再创历史新高。眼下为了“抢”人才,不少城市纷纷出台引才新政。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希望就业的城市”这一问题时,六成受访者选择二线城市,三成受访者选择一线城市,仅一成选择三四线城市。这主要基于生活成本、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的综合考量。80.53%的受访者认为房价等生活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换个更直白的说法,就是一线城市居之不易,于是大学生就业“首选二线城市”。
下列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一线城市经济活力强,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综合考虑生活成本与发展机会,二线城市更受毕业生青睐
就目前情况来看,三四线城市经济活力不足,发展机会有限
高房价令毕业生对一线城市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