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
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
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问题
传统文学期刊“触网”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纯文学杂志走向数字化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
过去的几十年,纯文学杂志保持着纸质媒介的传统
关于当代文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是史铁生的作品
余华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由苏童的小说改编
研究文学史不可能剥离其思想内涵,研究思想史也不能脱离文学这一重要的表现形式,二者从来就是_________的。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如果隔绝了与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整体联系,也就难有_________的深度分析,也就无法描述文学思想史的真实形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互为表里 举足轻重
如影随形 精益求精
密不可分 抽丝剥茧
相得益彰 鞭辟入里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新闻有如隔世兄弟,_______。历史作为事实的记载,往往和文学相互补充,而文学的天赋是想象、虚构和夸张。因此,沾上了文学的历史与新闻就像到了岔路口,不光是_______,可能还会走向对立。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情同手足 前途未卜
一脉相通 分道扬镳
唇齿相依 互不相容
休戚与共 各行其是
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应该知道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而在当时表示一种文艺风气。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
艺术家的创作受当时风气的影响
当时风气对艺术家的创作的影响是消极的
要了解一个作者,知道他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是必须的
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文艺风气
艺术创作世界没有“安慰奖”,作品自身的水准远比空谈“磨剑”的口头功夫来得重要。更何况有些标榜的“年数”,还未必真实。所以套用一句当下的流行语:少一些磨剑,多一些真诚。当然,这绝对不是说文艺作品不需要反复打磨;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文艺作品需要真诚与耐心的打磨,我们才更应该对那些放卫星般的“数年磨一剑”说不,因为它将真正打磨作品的心血廉价化了——如果一个人用几个月把自己十年前想到的点子写出来就算是十年磨一剑的话,那些真正在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一遍遍呕心沥血、钻研雕琢的人,我们又该如何赞扬他们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文艺作品不需要长时间打磨
标榜数年磨一剑都缺少真诚
作品耗时与创意起始点无关
作品价值无需强调创作艰辛
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下,非商业性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主要包括:(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3)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4)将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出版发行。
根据上述规定,下列属于合理使用的是:
甲在班级聚会上演唱了戊未发表的一首歌曲
乙将一部英文作品翻译成蒙文作品出版发行
丙公司拍摄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后,将其制作成图片发行
丁为撰写论文,复印了庚发表在某期刊上的论文作参考
下列关于天文学说法错误的是:
银河系里存在大量恒星
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次数少于日全食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中大部分水汽
大批流星群闯入大气层造成的电离效应可能使远距离电讯异常
关于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楚辞》以屈原的诗歌为主
《琵琶行》是杜甫的作品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儒林外史》反映的是科举制度
在某大学文学院的课程改革研讨会上,负责语言学教学的朱老师说,在现代语言学中,文学的思维和知识毫无用武之地,这样就不必要求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对文学基础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语言学专业未来的教学体系中,文学基础课程就应该用其它重要的语言学类基础课程替代。
下列说法如果为真,能质疑朱老师的上述观点的是:
(1)语言学类基础课程难度较大,会导致学生的平均成绩降低。
(2)语言学研究对象之一的文学语言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文学思维解读其特点最为贴切。
(3)该学院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大多研究修辞学方向,而修辞学研究需要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
(2)
(3)
(1)(3)
(2)(3)
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