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小麦 文学作品 作者 1964年”的相关试题
181/1000
单选题

小麦原本是旱地作物,生长周期长,不适合在英国潮湿的环境种植,即使在罗马人统治时期,这里也只能种植生长周期短、耐湿耐寒的大麦和燕麦。因此,在英国引种小麦首先需要排水,最常见的方式是垄沟排水。9、10世纪,英国首次用重犁,重犁由犁刀、犁铧和推土板组成。犁刀切割地皮,犁铧深耕松土,推土板则起垄开沟。垄背上的水渗流到垄沟,再从垄沟排走。种子撒播在垄背上,地面离水,这种垄作技术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重犁耕作是英国发明的耕作技术

B

大麦和燕麦是英国的主要农作物

C

在英国垄作技术有利于小麦生长

D

英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排水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9.1%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联考/河北-024】 展开解析
182/1000
单选题

小说∶诗歌∶文学

A

绘画∶国画∶水彩画

B

阿拉伯语∶汉语∶语言

C

音高∶音色∶音乐

D

销售∶销售渠道∶销售人员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4.2%
易错项:D
知识点:逻辑关系--包含,逻辑关系--全异
来源 【2008-江苏A-032】 展开解析
183/1000
单选题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觉_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_。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冽    芳香    醇美

B

清香    醇厚    醇美

C

淳厚    清冽    甘美

D

清冽    幽香    醇厚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9.4%
易错项:A
知识点:修饰关系
来源 【2012-河北-023】 展开解析
184/1000
单选题

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文学吟诵乃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当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清人方世举《兰丛诗话》评说杜律云:“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齐、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宋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能不受其画地湿薪者,惟有老杜,法度整严而又宽舒,音容郁丽而又大雅,律之全体大用,金科玉律也。”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一把量尺,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传承文学的吟诵。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

B

如何从良莠不齐的诗歌中选出最好的诗

C

文学吟诵的发展和近体律诗有紧密关系

D

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9.6%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河南-022】 展开解析
185/1000
单选题

《白鹿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表的。那是个还有人对“文学”两个字充满_______,结结实实写长东西的时代;是还有许多青年,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找好书读,伏案写,投稿给文学杂志,_______着被认可的时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眷恋 盼望

B

热情 等待

C

依恋 渴望

D

热忱 期盼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2.2%
易错项:C
知识点:解释关系,语义关系
来源 【2021-四川-021】 展开解析
186/1000
单选题

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

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

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

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7.9%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国考地市级-056/国考副省级-055】 展开解析
187/1000
单选题

柳宗元∶文学家

A

马致远∶文学家

B

司马迁∶诗人

C

吴承恩∶小说家

D

龚自珍∶史学家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8.1%
易错项:D
知识点:对应关系--其他对应
来源 【2009-四川-081】 展开解析
188/1000
单选题

对后现代文化有一种概括就是:中心变成了边缘,系统变成了断裂,整体变成了碎片,深度变成了平面,价值变成了虚无。在后现代艺术中,复制取代了原创,操作取代了想象,破碎取代了整体,过程取代了作品。艺术形象完全变成了模型的模型、模仿的模仿。
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对后现代文化的态度是:

A

欣然认同

B

不能接受

C

勉强接受

D

不置可否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3.9%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9-江苏A-075】 展开解析
材料

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

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铅块上放一比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内它们均呈现出固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都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是混沌不清。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189/1000
单选题

作者认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是:

A

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

B

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C

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的研究

D

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议论文
来源 【2009-云南-035】 展开解析
190/1000
单选题

文字作品是指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论文、剧本、乐谱、文书、日记、科学专著和计算机软件等作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文字作品的是:

A

词曲作家赵某为一部电影创作的主题歌

B

编剧李某根据某部著名小说改编的剧本

C

《格萨尔王》是蒙古族人民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并被蒙古族游吟诗人广泛传唱的一部作品

D

作家小艾以某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为素材,历时四年完成了一部传记体小说《落霞》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5.9%
易错项:A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13-新疆-08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