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兴起了一场“鱼油热”。鱼油即不饱和脂肪酸,适当地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减轻动脉硬化的症状。一方面,鱼油可以调节血脂,能降低总胆固醇及“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另一方面,鱼油可以改善记忆、保护视网膜。有说法称大剂量摄入鱼油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有效降低血压,但有研究者总结31项国外研究发现,每天摄入大剂量鱼油虽能轻度降低血压,但如果剂量过大,则会刺激人体的胃肠道。此外,鱼油摄入量超标,还会转化为人体的脂肪储存,使人发胖,从而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每天大量摄入鱼油不能降低血压
充足食用鱼油可以治疗动脉硬化
摄入鱼油适当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不会使人发胖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原来鉴赏与研究被一个绝深绝崭的鸿沟隔着。鉴赏是随意的评论与谈话,是心底的赞叹与直觉的评论;_______________。如此说来,鉴赏者是一个观花的游人,研究者则是一个植物学家;_______________。
文段中两横线应填入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合理的一项是:
①而原原本本仔仔细细的考察与观照才是研究
②研究则非有一种原原本本仔仔细细的考察与观照不可
③鉴赏者不敢随随便便发表意见,研究者却可以马上说这首很好
④鉴赏者可以马上说这首诗很好,研究者却不敢随随便便发表意见
①③
②③
②④
①④
1859年,达尔文完成旷世巨作《物种起源》,随后着迷于对兰花的研究,他在一本关于兰花的著作中写到:“兰花结构的多样性都是基于同一个目的:一朵花接受另一朵花的授粉。在对兰花的研究中,几乎再没有别的事实让我如此震惊。”达尔文为何对兰花如此痴迷?因为研究形态多样的兰花,可以帮助他进一步完善自然选择和进化方面的理论,但是达尔文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由此,兰花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被达尔文称为“令人讨厌之谜”。一百多年来,全世界无数科学家不断致力于解开这一谜团,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物种起源》的续篇
“自然选择论”的挑战
兰花进化的百年谜团
达尔文与兰花的传奇故事
杜鹃红山茶分布范围狭窄,野生种群数量仅千余株,种群结构呈衰退型,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极危种。濒危的原因有生境愈加恶劣和人为破坏等外部原因,也有杜鹃红山茶自身的原因。杜鹃红山茶是异花传粉植物,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才有机会结果。开花多时,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均最低;开花少时,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较强,有效传粉昆虫访花频率较低,从而导致花多果少,种子活力差,自身难以繁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生境恶劣是杜鹃红山茶濒危的主要原因
杜鹃红山茶的繁殖机制与常见植物不同
内因是导致杜鹃红山茶濒危的重要原因
杜鹃红山茶目前面临濒危处境亟待解决
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
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
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广泛用于制造一次性咖啡杯等用品,但其原料来自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生成的聚苯乙烯高温条件下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组分,且无法自然降解,燃烧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源自特定植物的环保材料,这种环保材料质量较轻,可支撑自身重量200倍的物体而不变形,还可自然降解,燃烧不会产生污染性烟尘。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环保材料有望成为制造一次性咖啡杯等用品的重要材料。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这种环保材料不具有一次性咖啡杯所需的良好隔热性能,盛装液体后也很难具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耐久性
这种环保材料大规模投入生产后,会挤垮生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厂家,减少市场上一次性咖啡杯等用品的供应量
对该植物有过敏反应的人群使用这种环保材料会产生过敏反应,该环保材料不适用于这类过敏人群
这种环保材料还不能完全替代聚苯乙烯泡沫材料,还有很多用品仍然需要使用聚苯乙烯泡沫材料生产
如今无论什么季节,任何水果都能随时买回家尝鲜,很多人对此并不赞同,理由是反季水果的种植过程中总会有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因此他们在选购水果的时候,会侧重购买当季、当地产的水果。但是,果蔬中是否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与自然栽种还是大棚栽种没有必然联系。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大棚栽种水果技术越来越成熟,所有的保鲜剂、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要是国家相关标准允许使用的,且在规定的用量下,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危害的。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人们倾向于购买当季当地产的水果
反季水果在种植过程中会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水果是否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与栽种方式的选择无关
应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添加剂对健康的危害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海拔提高1000~2000m。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深松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机械设备逐渐被推广使用,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如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科技可使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不受海拔限制
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可使粮食产量增加
覆盖塑料薄膜可以使土壤增温200~300℃
遥感技术既能改善农业资源,又能预报农业灾害
约25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是指大气中的游离氧含量突然增加。这一事件的具体原因迄今尚不得而知,但有若干种假说能加以解释,其中主流说法认为,当时破坏氧气的甲烷细菌所依赖的镍元素急剧减少,而海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氧气迅速增加,大气中的含氧量不断提升。正是这一事件使地球上矿物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也使动物在地球上有了生存可能。而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地球表面虽然已出现了海洋和陆地,但是空气中依旧氧气稀薄,因此当时的地球是光秃秃的,毫无绿意。
关于“大氧化事件”,文中没有提及:
对发生原因的主流解释
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事件发生前的地球面貌
能提供佐证的岩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