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658道有关“Synageles属物种Cutler 1988 蚂蚁拟态 可食用植物中文名称”的相关试题
651/658
单选题

人工甜味剂能像糖一样,对舌头上同样的细胞产生刺激。这些替代化学物比普通的糖甜几百甚至几万倍,只需一点儿就很甜,它们几乎不会给食物增加热量。对正在减肥的人来说,这无疑使一个号消息。另外,对那些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人工甜味剂也是一大福音——既满足了他们的口味需要,又不会使血糖升高。然而,人工甜味剂毕竟是诞生于实验室的化学制品,与之相比,糖类则来源于植物。因此很多人担心人工甜味剂会像其他一些人造化学品一样带来健康隐患。数十年来,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一直在寻找避免这些危害的对策

B

关于其安全性的问题一直在争论之中

C

肥胖人士一直在使用人工甜味剂进行减肥

D

人工甜味剂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得到了充分研究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6.3%
易错项:A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14-新疆兵团-051/重庆下-044/黑龙江省政法干警-055】 展开解析
652/658
单选题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裸露的土地表层浮土很容易被大风暴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近年来,我国西北乃至东北地区都有沙尘暴的出现,尤以西北地区最为厉害,目前已遭沙尘暴肆虐20多余次。
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

沙尘暴的形成与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密不可分

B

人类的过度砍伐树木是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C

沙尘暴是高强度风沙灾害,对人畜和建筑的危害已高于台风和龙卷风

D

近年来,西北地区多次遭遇沙尘暴,饱受荼毒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9.6%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6-深圳-041】 展开解析
653/658
单选题

“行星撞击说”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撞入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并在希克苏鲁伯镇附近形成一个宽约160公里、深约20公里陨石坑。撞击产生的威力相当于100亿颗二战时期使用的原子弹,曾导致地球上75%的动植物灭绝。行星撞击引发了森林大火和海啸,并将硫喷射到大气中,遮蔽了太阳,从而导致了全球变冷,最终使恐龙灭绝。新研究显示,钻探取自希克苏鲁伯陨坑的岩石中含有爆炸性熔融、大地震、海啸、泥石流和森林大火导致的约130米厚的沉积物。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都是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24小时内形成的。
文段意在说明:

A

介绍“行星撞击说”又有了新的研究证据

B

证明小行星撞击地球最终导致恐龙灭绝

C

强调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

D

说明“行星撞击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3.8%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4-浙江-047】 展开解析
654/658
单选题

海滩除了高盐、缺氧,还时常受海浪冲刷,一些红树植物为适应海滩环境,逐渐进化出独特的生长技能。如秋茄树的种子还没离开母树时就开始继续生长,直到发育出棒状的胚轴。当种子掉落到淤泥里,不到一天就可扎根长成幼苗。即使掉落在海面上,胚轴里面的空气和水分也会提供生命所需,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秋茄树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从树干基部伸出再深深扎入泥土,能抵御海浪的冲击。而长在地面密密麻麻的形似幼苗的,是它的藤状根,其内部通气组织发达,既可以交换气体又可以存储空气。秋茄树拥有特殊的腺体,能把多余的盐分派发给老叶子,待老叶脱落时一并带走。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关于秋茄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生活在海滩上的红树植物

B

繁殖方式具有“胎生”特点

C

藤状根可以起到呼吸的作用

D

支柱根可将海水过滤成淡水

正确答案:D
正确率:90.5%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3-辽宁-054/内蒙古-053】 展开解析
655/658
单选题

大多数荧光增白剂是无毒的或相对无毒的,尤其是用于合成洗涤剂的种类,不会给人类健康造成风险,更不会引发肿瘤。各国洗涤剂中均含有0.02%~0.5%的荧光增白剂,我国目前的添加量也不高于此水平。洗涤废液中的荧光增白剂含量大约为5ppm~10ppm,远低于任何毒性试验水平。此外,荧光增白剂可吸附在植物根部而不会渗透其根、茎、叶、花和果实中,这表明荧光增白剂对农作物有很高的安全性。环境中的荧光增白剂可以通过光分解(降解)和活性污泥吸附降解,加氯化消毒装置对其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不会对人类和水生物造成健康影响。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

并非所有的荧光增白剂都是无毒的

B

洗涤剂中含有荧光增白剂是普遍现象

C

荧光增白剂含量超过0.5%的洗涤剂有害

D

活性污泥可吸附降解环境中的荧光增白剂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8.1%
易错项:A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0-四川下-027】 展开解析
656/658
单选题

钙需求的推荐量是根据人体每天从汗液、尿液等途径损失的钙量,同时考虑钙的吸收效率估算出来的。欧美国家的推荐标准是青少年每天1300毫克,成年人每天1000毫克,而老年人则是1200毫克。不过WHO/FAO联合专家组指出这个标准是基于欧美人群的,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地方的人群。他们指出,钙的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骨折高发的人群中,应该每天摄入400-500毫克以上的钙来减轻骨质疏松,但是对于骨折发生率低的地方则没有推荐。相比于欧美人群,亚洲人的骨折发生率就比较低。如果要直接回答“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钙”的话,答案是对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中国人,还缺乏确切的科学数据。
下列选项最适合做文字标题的是:

A

中国人要不要补钙

B

一般人群要补多少钙

C

中国人要补多少钙

D

正常体质者要不要补钙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0.0%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5-吉林上乙-028】 展开解析
657/658
单选题

亚马孙雨林有着“地球之肺”的美称。科学家估算,其每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占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四分之一,因而在众多的气候预测模型中,都将亚马孙雨林的碳汇作用视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最新研究认为,这些模型基于亚马孙雨林土壤中存在足够的磷营养供应这一假设,与现实状况并不相符。研究人员指出,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如今,在亚马孙流域,许多地方的磷已经枯竭,这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造成很大影响。而过去的气候预测模型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磷贫乏问题,因而其对亚马孙雨林的碳汇作用评估并不准确。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亚马孙雨林主要靠磷来吸收二氧化碳

B

亚马孙雨林碳汇量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

C

近年来亚马孙雨林的磷贫乏问题越来越严重

D

现有气候预测模型大都高估了亚马孙雨林的影响力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4.6%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9-新疆兵团-042】 展开解析
658/658
单选题

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作为一种对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溴甲烷对人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经溴甲烷消毒后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由于没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竞争和牵制,农作物的病原菌势必大量繁殖、积累,这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正是由于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呼吁尽快禁止使用溴甲烷。
从上下文看,下列对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恶化大气环境

B

溴甲烷无色无味,作为熏蒸剂使用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C

溴甲烷虽然能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

D

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现心脏衰竭、休克、双目失明等症状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5.5%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08-深圳上半年-039】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