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20世纪多次分裂合并的内陆国家最大城市 河流 音乐作品地点命名”的相关试题
141/1000
单选题

在“地球村”形势下,21世纪的人类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远远超过各民族________的利益。我们不应把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________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狭隘    对立

B

各自    混淆

C

有限    统一

D

根本    联系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0.5%
易错项:B
知识点:修饰关系,限定关系
来源 【2017-河南-006】 展开解析
142/1000
单选题

事实上,葡萄糖燃料电池的理念并不是_______。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提出能以这种电池为心脏起搏器提供动力。但这一_______最终因为葡萄糖燃料电池所使用的酶不能长久发挥作用,以及锂离子电池能在单位面积内提供更强劲的能量而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异想天开    倡议    延搁

B

夸夸其谈    建议    耽搁

C

无稽之谈    提议    搁浅

D

文过其实    创议    搁置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4.7%
易错项:A
知识点:转折关系,轻重,语义关系
来源 【2012-联考/福建915-024】 展开解析
143/1000
单选题

中国大陆的河流大部分由西向东流入大海,这表明:

A

我国大陆地形为西高东低

B

地球自转由西向东

C

地球的引力东部比西部大

D

我国大陆西部所处的纬度高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1.7%
易错项:C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08-沈阳上半年-099】 展开解析
144/1000
单选题

许多文人雅士通过为自己的书房命名来言志寄情。梁启超的书房命名为“饮冰室”,语出《庄子·人间世》,形容内心忧愁焦灼,欲饮冰镇之。
从“饮冰室”的斋名中可以体现出:

A

室主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虑

B

室主过人的才华和机敏

C

室主失望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D

室主对庄周的敬仰之情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6.7%
易错项:D
知识点:词句理解题
来源 【2011-广东-028】 展开解析
145/1000
单选题

以都市圈视角来看,超大城市的城区和郊区应该互相________、互相补充并________:城区是超大集聚,郊区则应该是中型或小型集聚;城区是尽显________的超级都市,郊区则是各有特色的市镇体系和生态田园;城区是高容积率和高密度的,郊区则是相对低容积率和低密度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提携  美美与共  气势

B

呼应  融为一体  实力

C

错位  相得益彰  魅力

D

借鉴  珠联璧合  优势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0.1%
易错项:B
知识点:并列关系
来源 【2022-江苏A-036/江苏B-036/江苏C-039】 展开解析
146/1000
单选题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了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对“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人类20世纪所取得的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

B

地球上的生物施加给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

C

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

人类所获得的空前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力量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词句理解题
来源 【2012-吉林甲级-031/吉林乙级-025】 展开解析
147/1000
单选题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_______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合作进行整合,使它们相互连接、相互促进,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挖掘    效率

B

显现    结果

C

发掘    效应

D

发现    成果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1.8%
易错项:B
知识点:语义关系
来源 【2016-江苏C-045】 展开解析
148/1000
单选题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日益_______到全球化的浪潮中。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开始于地理大发现的15世纪,其间_______了几个世界霸权的兴衰,渐次发展到今日的_______世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融入  度过  多维

B

卷入  历经  多极

C

投入  见证  多边

D

涌入  目睹  多元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4.2%
易错项:D
知识点:比喻关系,主谓宾关系
来源 【2017-国考地市级-037】 展开解析
149/1000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流动都是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不断聚集,城市的“聚集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包括人才在内的各种资源源源不断地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涌入。不过,如今人才向一线城市聚集的趋势正在悄然改变,人才逐渐“下沉”的迹象日益明显。如果说过去人才向一线城市聚集是为追求更高收入、更好发展前景,那么现在二三线城市在这些方面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相应的人才流动多元化也开始出现。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城市“扩散效应”引发的连锁反应

B

一线城市避免人才流出的举措

C

人才“下沉”出现的具体原因

D

城市“聚集效应”出现的背景条件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1.7%
易错项:B
知识点:接语选择题
来源 【2022-国考行政执法-052/国考市地-048/国考副省-042】 展开解析
150/1000
单选题

①当时的塞纳省省长奥斯曼规划了一座地下之城,将巴黎发展成一座立体化的城市
②从中世纪延续而来的平面化城市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需要
③后来,这个以下水道系统为基础的地下巴黎,随着公共产品种类的增加而不断添入新功能
④现在,地上的巴黎光彩照人,地下的巴黎默默付出,二者共同承载着这座千年古都的迷人风情
⑤城市形态由地上向地下延展,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⑥作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世纪的巴黎面临着一场迫切的现代化转型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②⑥④③⑤①

B

④⑥③⑤①②

C

⑥②①⑤③④

D

①⑥④⑤②③

正确答案:C
正确率:92.6%
易错项:A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19-国考地市-049/国考副省-04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