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镜背面的花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齐家文化时期的青铜镜背面花纹较为简单,到了汉代,镜子的背面开始出现了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设计的灵感或者源于当时汉代丝绸上的花纹。科特森还特意提供了一些汉代丝绸的藏品与青铜镜共同展出,以便参观者进行比较。到了隋唐时期,镜子背面开始出现十二生肖、五岳四海等图案。而随着唐朝与西域和海外频繁的贸易往来,一些外来的艺术设计理念也反映到青铜镜上,其中包括葡萄藤,花草以及复杂的回纹样式。元代以后的青铜镜开始出现仿古的风潮,镜子背面的设计有模仿唐朝以前青铜镜的痕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青铜镜背面花纹的演变
青铜镜背面花纹设计理念的回归
青铜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中外交流对青铜镜纹饰的影响
小张和小王同时骑摩托车从A地向B地出发,小张的车速是每小时40公里,小王的车速是每小时48公里。小王到达B地后立即向回返,又骑了15分钟后与小张相遇。那么A地与B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144
136
132
128
甲乙2艘帆船从A地到B地。无风时,甲需要12小时,乙需要15小时。如果逆风,甲的速度下降40%,乙的速度下降10%。两船同时从A地出发,中途遇逆风,但同时到达B地。那么行船过程逆风行驶( )小时。
10
8
6
5
压力感和焦虑都是情绪反应,处于压力之下的人会出现烦躁、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而焦虑的人会出现持续和过度担忧,即使没有压力来源,这种担忧也不会消失。压力感是身体对危险或压力情况的自然和必要反应,可以由特定事件或情况触发,即所谓的压力源,通常一旦压力情况得到解决,这些症状就会消失。焦虑的特点是过度担心或持续恐惧,在压力源消失后仍会继续存在。焦虑的症状可能与压力感的症状相似,但往往更持久。控制压力感和焦虑,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放松技巧,如保持均衡饮食、定期锻炼等。
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压力感和焦虑两者之间存在差别
压力感的症状往往比焦虑的症状短暂
压力源消失后,压力感和焦虑就会消失
通过身心锻炼有利于减轻压力感和焦虑
近年,书法教育呈现出一种新生态。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APP的大众化运用,凭借其便捷、高速、批量的传播优势,在书法界迅速拓展为书法教学网络平台,也聚集了大量且不断倍增的书法爱好者,书法教育的扁平化和“泛化”情势骤然摆在大家面前。
下列观点,能从文中推出的一项是:
书法网络化教学的负面效应将不断倍增
传统的书法教学方式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移动新媒体工具使书法教育更加大众化
书法教学APP经营的目的不在“教育”
①许多人都有一颗挂在嘴边拿得出手的中国心,我有一双_______不安的中国脚,说走就走,心在野外,心在路上。
②古塔是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锈迹斑斑,跃动着岁月的_______;今年的候鸟依然能从中找到去年的缺口,重筑它残破的巢。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焦躁 纹理
躁动 纹理
躁动 波澜
焦躁 波澜
时间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压强
钟表 焦虑
成长 动力
金钱 心理障碍
效率 受力面积
作为一个古老的复兴的东方大国,对西方来说,中国很神秘,就像当年马可·波罗到中国以后的描写:遍地是黄金,到处是白银。西方人看了游记,只是觉得中国很富有,但到底怎么富有,就只有靠想象了。现在,西方看中国,真实的成份有,想象的成份也不少。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与实际仍存在偏差
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时期
马可·波罗的描述构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基础
中国的快速发展使西方出现认识上的严重滞后
某商场促销,晚上八点以后全场商品在原来折扣基础上再打9.5折,付款时满400元再减100元,已知某鞋柜全场8.5折,某人晚上九点多去该鞋柜买了一双鞋,花了384.5元,问这双鞋的原价为多少钱:
550
600
650
700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