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小麦 文学作品 作者 1964年”的相关试题
241/1000
单选题

作家  之于  作品  相当于(  )之于( 

A

蜜蜂  蜂蜜

B

货币  货物

C

鸡蛋  母鸡

D

园丁  园林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6.9%
易错项:D
知识点:对应关系--其他对应
来源 【2017-江苏B-077】 展开解析
242/1000
单选题

二胡演奏家胡某,在其晚年的演奏表演中,并没有像其青年时代那样严格遵守曲目的节律,而是融入了其毕生演奏形成的精微而细致的体验。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部她演奏的作品,经其粉丝倾听鉴别,发现此作品与其早年演奏的一样,严格遵守曲目的节律。因此断定此作品是其早年的作品,更具收藏价值。
上面论断所依据的前提是:

A

胡某在晚年演奏时,比早年更不愿意打破其一贯坚守的节律

B

随着演奏技巧及领悟作品内涵的功力日渐深厚,胡某越来越意识不到她是在演奏别人的作品

C

在其晚年的演奏中,她是业内唯一有意在演奏中加入个人节律的演奏家,这使得其演奏更多地充满了个人风格

D

胡某在晚年演奏时,没有再以其青年时代那样的方式,演奏过任何一部作品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8.3%
易错项:A
知识点:前提型
来源 【2012-江西-028】 展开解析
材料

教育部5月29日公布《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对政府部门使用淘宝体发布公文或公告等严肃文件表示批评,称官方语言不应过于随意。相比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语言显然是一种流窜于口舌之间,更为自由灵动的话语创造潮流。当网络与微博兴起,僵化的政府公文与自由跳跃的舌尖语言,便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从政府招聘公告到警方通缉令,“亲”、“包邮”、“好评”的“淘宝体”语言遍地开花,这常常让习惯了政府部门肃颜冷面的公众,受宠若惊得“不知今夕何夕”。

当人人都在叹息“陌生人时代”的冷漠时,开口闭口不离“亲”的“淘宝体”,用一层温情的面纱,将冰冻的人际关系解冻。同时被解冻的,还有契约失守下普遍弥散的不信任感。诸如“查收”、“包邮”、“好评”等“淘宝体”,无不包含着契约达成,买卖双方合作愉快的意味。

由此观照“淘宝体”公文现象,或可被视为政府部门为完成服务契约,努力打破过往“门难进脸难看”官僚作风的尝试。不过,倘若非要在政府公文是否该用“淘宝体”上较真,也许只是把焦点瞄向了伪问题。因为看似亲民的“淘宝体”,更多不过是语言的假象,用与不用都难以击中权力谦卑的命门。倘若权力不能在日常运作上,真正俯身为民,诚心为公共利益服务,让公众感受到诚意,即使公文语言用得再亲民,也难以摆脱“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观感。

政府部门意识到以改变语言方式来改善公共服务,是好事。但要真正学习到“淘宝体”的精髓,恐怕还需要在遵守契约规则、改善公共服务理念上下工夫。就像许多网民所期待的那样:“交税应该用支付宝。政绩出来再确认支付。好评差评看心情。不给老百姓办事就申请退款。官员跟在屁股后面说:亲,给好评呀,亲!亲,政绩做出了!请查收,亲!”这恐怕才是学习“淘宝体”的应有姿态。

243/1000
单选题

作者认为,“淘宝体”的精髓是:

A

服务客户的诚意

B

契约精神和服务理念

C

借助温情的面纱实现盈利目的

D

亲民的表达形式和高质量的服务相结合

正确答案:B
正确率:统计中%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议论文
来源 【2012-吉林乙级-039】 展开解析
材料

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最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最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244/1000
单选题

作者引用韩愈诗歌,意在:

A

说明晚唐画家所使用的绘画材料

B

赞美唐画家精湛的绘画艺术水平

C

介绍唐人以书画装饰厅堂的习俗

D

展示绢质改进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记叙文、传记等
来源 【2013-北京-067】 展开解析
245/1000
单选题

中国天文学传统极为深厚,成就极为可观,足以和希腊天文学相媲美,特别值得将二者进行比较。事实上,许多人正是通过强调我们有发达的天文学来强调中国古代也有科学,甚至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当一面

B

遥遥领先

C

自成一家

D

登峰造极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8.3%
易错项:D
知识点:递进关系
来源 【2019-新疆兵团-022】 展开解析
246/1000
单选题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A

污染物∶氧化物∶硫化物

B

科幻片∶纪录片∶故事片

C

马铃薯∶西红柿∶农作物

D

运动员∶跆拳道∶大学生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1.4%
易错项:A
知识点:逻辑关系--交叉
来源 【2024-联考/福建-093】 展开解析
247/1000
单选题

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亚洲、非洲、美洲、欧洲都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
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同一个大洲的是:

A

《最后的晚餐》、雕塑“思想者”、雕塑“大卫”

B

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帕特农神庙

C

《百年孤独》、《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

D

《飞鸟集》、《高老头》、《源氏物语》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1.3%
易错项:B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1-国考-023】 展开解析
248/1000
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健吾,我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他的小说《雨中登泰山》选入了课本

B

“说”是古文的一种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属议论文范畴

C

莫泊桑的《项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向往奢华、舒适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D

关汉卿是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7.1%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09-贵州-022】 展开解析
249/1000
单选题

田径  对于(  )相当于  文学  对于(  )

A

短跑  散文

B

冠军  作家

C

体育  艺术

D

篮球  小说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5.8%
易错项:A
知识点:逻辑关系--包含
来源 【2012-联考/福建915-086】 展开解析
材料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此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疾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地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甚至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   】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250/1000
单选题

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的目的是:

A

告诉人们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B

告诉人们追求圆满的结局往往是不圆满

C

告诉人们人生有时需要不完美

D

告诉人们追求完美是办不到的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议论文
来源 【2013-新疆-048】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