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小麦 文学作品 作者 1964年”的相关试题
261/1000
单选题

当前文艺事业正迎来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广大戏剧工作者要_____________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戏剧作品。
①继续解放思想、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②迎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戏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大好机遇
③大力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5.1%
易错项:C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15-吉林下甲-032】 展开解析
262/1000
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太初历》精度与公历相当

B

唐代僧一行制作了金属黄道游仪

C

《天文》记录了上百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

D

《汉书·五行志》记录了太阳黑子活动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3.9%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来源 【2019-新疆兵团-014】 展开解析
材料

①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算法”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买什么东西、看什么新闻、去哪里上学……在作出这些决策时,我们通常会遵循算法的指引。算法让我们完成过去难以完成的任务,还能为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算法进行有效规制,让算法的好处得到充分发挥呢?有专家认为,必须让算法实现透明化;另一些专家认为,应该让算法可以被共享。这些观点在操作中面临的困难很大。以算法的透明性为例,尽管很多人都呼吁将算法公开,以便其被监督,但这很不现实。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算法是核心资产。强行要求将这些算法公开,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一种侵犯。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算法十分复杂,就算被公开、被共享了,要想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监管,会面临很高的成本。由此,需要探索一条更为有效的路径。

③虽然,现在很难有一套完整的、明晰的算法规制思路。不过,有两条原则可以被参考,分别是:“将人的事情留给人,将算法的事情留给算法”,以及“用规制人的思路来规制算法”。

④先看第一条原则。在很多情况下,算法本身只是一种工具,要负责任的应该是人。例如,一些电商平台利用算法对用户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分级状况决定商品的销售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要对此负责的是人,而非算法。

⑤再看第二条原则。很多人认为算法是一个黑箱,不知道里面的运行机制,因此难以被规制。这听上去有道理,但却存在纰漏。教科书上算法的定义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规定的一系列操作。据此,人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考也是一种算法。虽然机器的算法很复杂,但至少我们还知道它所应用的编程语言和编程原则;而对于人脑中的算法,尽管我们已经研究多年,但却始终不了解其使用的“编程语言”,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类似的思路来思考对算法的规制呢?

⑥按照这一思路,举例来说,如果要指挥电工安装灯泡,一种思路是,在一边观察电工,一有问题就纠正。但这个思路成本很高,还会损害电工的积极性。另外一种思路是,告诉电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就要赔钱”。电工同意后,他一定会仔细地把灯泡安好。

⑦其中的道理在于,我们通过调整电工的支付状况,让他自身的利益和我们达成了一致。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激励相容条件”。对于算法规制而言,规制者只要设法调整算法的输入目标,保证它和我们想要的目标一致,就可以引导它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263/1000
单选题

根据文章,作者最可能赞同的是:

A

算法在本质上仅仅是一种工具

B

算法公开是算法规制的有效手段

C

有效规制算法的关键是监管其运行过程

D

难以对“人的算法”产生的行为进行规制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0.0%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0-北京区级-057/北京乡镇-067】 展开解析
264/1000
单选题

填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回顾网络文学近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在引入一些商业模式之后,一度_______的文学网站,人气陡增,颇有进入西部牛仔时代的味道,虽然极为混乱,但也不乏生机。

A

门可罗雀

B

门庭若市

C

孤芳自赏

D

车水马龙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0.4%
易错项:B
知识点:转折关系
来源 【2014-吉林(政法干警)-024】 展开解析
265/1000
单选题

下列画家与其作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德国画家米勒——《拾穗者》

B

元代画家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C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

D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正确答案:A
正确率:18.5%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22-联考/福建-011】 展开解析
266/1000
单选题

下列四位作家原名与其作品、笔名对应错误的是:

A

李尧棠——《寒夜》——巴金

B

万家宝——《原野》——曹禺

C

舒庆春——《月牙儿》——老舍

D

郭开贞——《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7.1%
易错项:B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21-联考/天津-059】 展开解析
材料

①“京味儿”,_______即北京独特的文化韵味,而一提起“京味儿”具体的构成元素,许多人想到的可能仍是皇城根下胡同里传来的阵阵吆喝、四合院承载的人情冷暖、大栅栏的老字号、琉璃厂的纸墨香,还有老北京“有里儿有面儿”的讲究……这些岁月深处的印记风貌,时至今日仍然_______。

②浓郁厚重的“京味儿”,也成了北京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富矿。近年来,《什刹海》《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等一系列“京剧”,在胡同生活上着墨甚多,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展现老北京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热忱。从社会价值上讲,这些充满“怀旧情怀”的作品,记载着老北京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抚慰着许多人的文化乡愁,也成为外界了解北京、爱上北京的一张名片。

③描写老北京的文艺作品,成为我们的“拿手好戏”,这当然是好事。但也要看到,随着光阴荏苒、时代进步,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都,已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地理空间的扩展、经济形态的更迭、生活面貌的变迁、功能定位的演进,全面更新着城市的外在和肌理,也丰富着“京味儿”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胡同生活发生了巨变,在胡同之外,还有无数广阔的生活场景——“大厂”大厦的格子间内,怀揣梦想的新北京人奔走忙碌;中关村的咖啡厅里,创意满满的“金点子”拔节生长。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生活于斯、奋斗于斯,这片热土之上,有太多故事值得诉说;万家灯火里,有无尽悲欢有待描摹。

④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今天的北京,是兼容并蓄的北京,“新北京人”的生活状态,普通家庭的柴米油盐,以及城市转型的重大事件、所思所获,都是可供讲述的题材。近些年的市场上,倒也出现了不少声称描写“新时代北京”的都市题材剧,但城市在其中充其量只是“背景板”,地域特色不鲜明、北京文化不突出、时代生活不典型、现实关照不强烈,着实不够“北京”,也缺乏味道。城市文化是历史和现实的缩影,是一种身份识别标志,也彰显着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如何从城市万象、民生百态中提炼精华、把准内核,超越“胡同生活”的思维定式,拒绝脱离现实的悬浮编剧,摒弃不痛不痒的表面刻画,挖掘最值得书写的“新京味儿”,形成有特色、有温度、有人情味的作品,仍是需要深思之处。

267/1000
单选题

作者在第④段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

新时代的北京更是一座“京剧”题材富矿

B

新时代的创作就要讲述新时代的北京故事

C

要深思怎样挖掘那些值得书写的“新京味儿”

D

要突破“京剧”必写“胡同生活”的思维惯性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6.0%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吉林-050】 展开解析
268/1000
单选题

下列诗句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A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岑参

B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杜甫

C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白居易

D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0.0%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08-宁夏-106】 展开解析
材料

长远以来,中国就重视文化立国,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文化的精神。儒释道、诸子百家文化数千年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血脉,影响了各个朝代的主流思想。“仁义礼智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很深。众所周知的如《论语》《大学》等成为数百年来包括帝王在内的治国理政者们的必读书,历史上国家治理者推行“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等理念和做法,都是礼治的表现。

中国历史的主流,与其说是人治,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帝王及士大夫们在治理国家。虽然经历许多次改朝换代,期间也有一些_______________的帝王,但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_______________。

在礼治之下,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有法制体系以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比如有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员廉洁奉公,有官员选拔制度以保证任人唯贤,等等。就监察制度来说,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严格详细的规定。对皇帝本身,也不是没有约束制度。比如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虽然最高命令是皇帝诏书,但诏书由中书省拟撰,后经门下省复审。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以“封驳”,也就是把皇帝命令挡回去。“封驳”在汉代已经出现,唐代“封驳”的例子屡见不鲜,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明朝来华多年的传教士利玛窦也注意到,“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对法治的推崇,屡见于古代经典。比如《管子》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人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法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时期,整个社会能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进行治理,并实现较长时间的良性运转,至少应说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法治特色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认为“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连《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治理,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我们不应简单以人治抹杀中国古代治理经验,从而失去了取其精华的机会。比如历史上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经验就值得借鉴。笔者也注意到,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269/1000
单选题

作者反驳了以下哪种观点:

A

中国文化中存在糟粕

B

文化昌明时代社会治理更为完善

C

中国历史上没有法治

D

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6-北京-061】 展开解析
270/1000
单选题

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对太阳系大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结果导致冥王星被排除出太阳系“九大行星”。最近有天文学家指出,由于冥王星运行在太阳系中天体密集的一个特殊区域——柯伊伯带,并且被证明是太阳系中第二复杂、最有趣、比火星更具活力的一颗天体,因此冥王星就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天文学家结论的是:

A

冥王星位于太阳系的外圈,非常黯淡,其个头甚至比月球还要小

B

冥王星轨道周边还有其他天体,就连其卫星都有它自身一半大小

C

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基本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

太阳系大行星必须有的特点之一是清理了轨道周边的其他天体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1.1%
易错项:C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20-联考/河南-088】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