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关于人的眼睛,下列词语,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的相关试题
831/1000
单选题

一项工程原计划450100天完成,现在需要提前10天,需要增加的数是:

A

45

B

50

C

55

D

60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6.7%
易错项:D
知识点:工程问题
来源 【2008-甘肃-045/福建-112】 展开解析
832/1000
单选题

某单位65名职工中,拥有甲、乙、丙三认证中至少一项的职工正好占80%,没有甲认证的职工与有乙认证的职工样多,仅有丙认证的职工有3,三认证都有的职工有6。问有多少仅拥有甲,乙两认证?

A

10

B

13

C

16

D

19

正确答案:A
正确率:13.6%
易错项:B
知识点:容斥问题
来源 【2025-国考行政执法-074/国考地市-069】 展开解析
材料

们的印象中,科学向来都是和正确画等号的,科学家的结论向来都是可信度极高的。但其实,作为科技“无区”的拓荒者,面对茫茫的未知世界和各种高度复杂的软硬件工具,________________。

关于“祝融星”的风波是近代天文学历史上最为知名的事件之。1859年,当时的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耶,试图解决个大难题——水星轨道的近日点进动问题。当时的们发现,在考虑了金星、地球等其他行星的引力摄动后,水星的近日点进动仍然和天体力学的计算结果有所偏差。勒维耶经过大量计算,提出了新行星假设。他认为在水星轨道之内还存在颗未知行星或群小行星,扰动了水星的轨道,造成了偏差。很快就有名天文爱好者来信说,自己在几个月前曾发现个黑点从日面穿过,很可能就是这颗行星的凌日现象。勒维耶在查阅了他的设备和笔记后,于1860年宣布了这发现,并将这颗“行星”命名为“祝融星”。

随后,尽管有不少天文爱好者宣称自己观测到了“祝融星”,但专业天文学家却总是无所获。虽然从理论上说,颗如此靠近太阳的行星几乎总是淹没在阳光之中,难以看到也在情理之中。但还是有开始怀疑这颗行星是否真的存在。

到了19世纪70年代,天文爱好者发现“祝融星”的报告不断涌现,也曾有专业天文学家称在中国的处基地看到了它的凌日现象。甚至在1878年,两位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分别宣告发现了“祝融星”,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争议之声随之逐渐转弱。

但事与愿违,随后的研究证实,1878年看到的“祝融星”其实都是亮恒星,并非新行星。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对水星近日点进动给出了完全符合观测的解释,水星轨道的偏离其实只是因为太阳巨大的质量使时空产生了凹陷,作为太阳系内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深埋于太阳的引力凹坑中,所以其轨道自然也就背离了牛顿的理论。这颗并不存在的“祝融星”彻底成为了历史。

无质疑,不科学,可证伪性正是科学最鲜明的特征。经受住了质疑的科学知识,无疑更加接近于真理。而那些被证伪了的理论和发现,就像绿叶样,化作了春泥养护着科学之花,并帮助类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833/1000
单选题

本文意在说明:

A

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B

科学的可证伪性

C

科学发展的复杂性

D

科学与科技的差异性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6.5%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北京-064】 展开解析
材料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中的文物虚拟修复技术就是对些文物数字图像中所缺失、损坏的部分,应用现有的图像信息,根据定的修复原则进行还原修复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使修复后的数字图像无限接近原视图。

在文物保护领域中,受到很多历史因素或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出土的文物和存放时间长的文图表面会有很多的缺失破损情况,如裂缝、咬色、生锈、霉变等,这使得文物信息大量缺失,对文物欣赏及研究有很大影响。在以往的文物修复过程中,般是修复工作者通过对文物补色、刷洗等方法进行简单修复;即使在当今的文物修复中,依然主要由具有想象力的修复专家在文物本体上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旦形成便很难更改,稍有大意,存留下来的文明将不复存在,因此风险性极高。同时,不同的文物专家通常对文物修复会有不同的主张,分歧意见难以统

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修复技术,对需要修复的文物及数字图像进行仔细评估,充分运用统计学理论及微积分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再用图像已知区域信息对缺失区域进行评估,这样便可更好地对数字图像进行虚拟修复,更加方便快速地提出修复方案,大大缩短文物修复的工作周期,有效预防手工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二次伤害,同时避免工修复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修复文物的缺失信息,使文物重现原貌。

在文物虚拟修复实验中,对任何情况的信息缺失的修复,均需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如初”的基本原则。如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唐昭陵六骏中的“清骓”石雕,就采用了基于变分PDE的修复模型进行了原型修复,对图像中的裂痕进行了严密合理的计算估计,并根据所得周围像素的数值对裂隙处的像素进行了填算,从而在定程度上填补了缝隙中缺失的相关信息,使修复效果较为连续自然。

另外,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如果通过已知信息不能对文物缺失部分进行判断,并且查阅不到相关资料证明其缺失情况,则不能按照的主观意愿对文物进行修复。在文物虚拟修复时,定要给计算机发出相应指令,对图像进行对照分析,标记出图像中可以进行虚拟修复的位置,对不能判断的部分则不能进行标记,否则计算机就会进行错误的修复。

834/1000
单选题

本文主要强调了:

A

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已经没落

B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

C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大有作为

D

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不可替代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0.0%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8-北京-050】 展开解析
材料

板块结构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分为若干部分或称为板块,这些板块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之中。板块的不断移动,使断层——穿过岩层的地质裂缝——的应力不断增加,造成岩层的略微变形,最终断裂而产生断层地震。这时变形的岩层会弹回来,像根拉长的橡皮带绷断后样。其后,断层的各边都移动,岩层的弹性畸变也消失了。

地震前断层周围的应力会增大,这个概念促使们想到许多检测这种地震警报的方法,科学家可以通过重新测量绘制地图时使用的三角测量点的网络来测出微小的变形。他们也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安放应变仪或倾斜计这类仪器。由于变形能改变蓄水能力(或者说通过使细小裂缝开启或闭合而改变岩层的孔隙度),因此孔隙内的水位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现在卫星已可以用来对地球表面的点进行测量,其精度可达几厘米,所以现在的许多测量点都可以从空间重新测绘。所有这些方法在可能发生地震时都会有所显示。

个断层的不同部分活动的方式互不相同时,如果断层的个部分经常有中度地震,而它的个邻近地带在历史记载中却没有发生过地震,那么断层的这个平静地带(称作地震空白区)就可能是将发生地震的地方。

但是断层的所有部分不都是照这种方式活动的。有些活断层从来没有产生过引起们注意的地震。由于许多岩层极其缓慢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在不断地滑动,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致,这种活动方式所产生的地震很轻微,不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是不会觉察到的,这个过程叫做蠕动。正在蠕动的断层不会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除非蠕动停止。通过对蠕动的断层和地震空白区的多年监视,研究员能够确定出将来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

835/1000
单选题

本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B

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地震预报

C

不同的地质运动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地震

D

借助观察蠕动是预报地震的有效方法

正确答案:B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1-安徽-040】 展开解析
材料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
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
颅脑面临惊恐时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以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
应激激素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还会改变胃脏与食管间的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
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动物,生存竞争需要更复杂的颅脑,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与胃肠相联,而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就而言,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另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者——颅脑和肠脑。

836/1000
单选题

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应激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

B

情绪的变化是肠脑和颅脑发生联系的重要渠道

C

进食和消化的需要是肠神经系统形成的基础条件

D

重要的肠神经系统因不能进入头颅而成为独立系统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3.3%
易错项:B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08-新疆-021】 展开解析
材料

以下数据是关于2003~2007年年末我国电话用户数的统计结果,根据图表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xingguang

837/1000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3~2007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始终呈上升趋势

B

2003~2007年,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始终呈上升趋势

C

2005~2006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的增长率要大于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的增长率

D

2003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与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非常接近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0.0%
易错项:C
知识点:正误判断
来源 【2009-上海-022】 展开解析
材料

我们将“衰老”______为:机体的各个“组件”,特别是DNA,某些特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脂肪)所受到的随机损伤的大量累积,这累积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开始,并最终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这种伤害会逐渐削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效能,使机体更易患病,且呈现出衰老的特征,比如肌肉损失、骨质疏松、反应迟缓、听力和视力降低等。

这些累积损伤有不同的来源。其中甚至还包括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将食物转化为可被我们使用的能量的过程。在线粒体(将糖转化为能量的细胞器)工作的时候,它们会同时制造出具有破坏性的氧化分子——自由基。这种活性分子所造成的大多数损伤都能得到修复,但是不乏漏网之鱼。生物学家怀疑,正是这些自由基的氧化侵蚀最终造成了线粒体的永久性损伤,让细胞不能继续保持诸多分子的结合,而这是维持机体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自由基也可能会对细胞的其他部分造成直接破坏。

固然衰老让我们更易患上心脏病、阿兹海默氏症、中风或癌症之类的疾病,但这些和衰老有关的疾病只是叠加于衰老之上的不幸事件,而并非等同于“衰老”本身。所以,即使科学能够消灭当今老的头号杀手,衰老依旧会发生,它迟早也会让别的疾病有隙可乘。另外,衰老也会让我们的某个关键部位(比如说心血管系统)最终面临灾难性的衰竭。现在,类比他们的祖先在过去任何时期都要活得更久,有些国家男女平均寿命分别是75岁和80岁,而过去他们祖先的平均寿命只有25岁。这切都是因为类的智慧和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成功地消除了造成很多早夭的因素,比如感染和寄生虫病。但“衰老”本身并非是个按照既定的详细时间表严格执行的基因“程序”。演化没有给予我们任何专门用于激发机体衰竭的基因,让我们能够调控它,从而控制我们的寿命。毫无疑问,些基因确实影响了我们的衰老过程,但是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是在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和活力的过程中无心产生的副产品。我们并没有控制衰老和死亡的基因程序,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像治愈疾病样治愈衰老。

838/1000
单选题

下列概括全文大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类基因与衰老的关系

B

衰老如何夺走的生命

C

造成衰老的几种主要原因

D

衰老是无法控制和改变的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2-江苏A-010】 展开解析
839/1000
单选题

下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

A

“横生枝节”指事务处理过程中,为地没有道理地增添了些麻烦

B

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对公园、广场、街道、公共场所的树木进行排查

C

凡是有杰出成就的,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D

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病句、歧义句
来源 【2008-深圳下半年-026】 展开解析
840/1000
单选题

下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

A

为北京申奥成功作出贡献的《申办报告》是幅全面展现中国北京风采的锦绣画卷,国际奥委会已经收藏,目前陈列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

B

在美国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市长改选中,刚满18岁的美国少年塞申斯击败了现任市长英格斯,产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

C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对于民群众并不是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政府部门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

然而,至20世纪末期,128公路地区在计算机生产领域长期占有的主导地位却让位于硅谷,它在地区就业数、销售额、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硅谷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6.7%
易错项:A
知识点:病句、歧义句
来源 【2008-深圳下半年-02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