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说:“一切文化将最终积淀为人格。”对家的依恋和向往,构成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文化人格,以至于亲情眷顾成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文化胎记,过年回家成为春节最重要的节日仪式。年复一年,亿万个家庭的团圆故事总会在春节集中上演,“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成为春节这股文化潮汐持久不衰的生动见证。
关于划线的段首句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
增强现象描述的说服力
可以让表达更简洁凝练
是对段旨的提炼和概括
神经科学领域已有研究揭示脑衰老的分子、细胞、器官、系统多层级多种生物学特征,它们相互依赖、彼此互为联系,共同构成脑衰老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的复杂性。此外,该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也使研究内容得到极大丰富与发展。在对抗衰老过程中维持脑健康及其功能,是一项挑战,运动可以通过改善脑衰老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理功能,促进脑的可塑性。因此,临床实践中运动干预可作为补充策略,改善衰老人群及相关慢性疾病患者的脑健康。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运动促进脑生长:加强认知与记忆
运动干预脑衰老:新进展与再认识
运动改变脑结构:挑战性与安全性
运动影响脑健康:运动疗法有前景
在1994-2006年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持续增长。
以2004年为例,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0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占90%,而且全部增长5%以上,增长率达两位数的企业占66.67%。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家,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有19家。
到了2005年,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29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7家,增长5%以上的有11家,而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8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家。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31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0家,增长5%以上的有16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3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0家。
再看2006年,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1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9家,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0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家。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8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0家,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7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8家。
根据资料,下列可以解释报纸印刷量增长率变化的事例是:
1994年各大报纸的发行量出现萎缩
2003-2005年出现电子报纸等新媒体
2000-2002年各大报纸纷纷增加版面
1997-1999年各大报纸刊登的广告数量持续减少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宽带网络环境,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到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2019年,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人,较2018年12月增长14.9%,城镇网民规模为6.4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1.8%,较2018年12月增长4200万。
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较2018年12月提升7.8个百分点,其余年份详情如下:
如果按照2018年12月到2020年3月的城镇网民规模月均增长量估算,2020年12月,城镇网民规模约为( )亿人。
6.49
6.74
6.99
7.24
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图形可以由题干的线条组成:【2011安徽068】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有一项测验由20道单选题组成,每道题有A、B、C、D四个选项。回答正确1道题得2分,回答错误1道题倒扣1分。若20道题全部选择A,得分将为-5分;若全部选B,得分将为4分;若全部选C,得分将为1分。那么该项测验中正确答案为D项的题目有多少道?
0
2
3
4
某高校调查本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后发现,喜欢打羽毛球的学生中,来自体育学院的学生一定喜欢登山。
根据以上条件,下列情况必定属实的是:
甲喜欢打羽毛球和登山,则甲是体育学院的学生
乙是体育学院的学生,且喜欢登山,则乙喜欢打羽毛球
丁不喜欢打羽毛球和登山,则丁不是体育学院的学生
丙喜欢打羽毛球,不喜欢登山,则丙不是体育学院的学生
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大学毕业生不能被某地区的学校录用为教师。该地区的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任何一位该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都可以在该地区被录用为教师。
下列( )项如果为真,能够使上述论证得以成立:
每一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的教学水平都是相同的
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是大学毕业生在该地区被录用为教师的唯一条件
该地区师范大学历史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所有学生都能毕业
想知道自己是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我们从考古学上怎么来判断呢?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这不只是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外国学者在考古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标准是怎么出现的。这些标准得以流行是由于一本很流行的书。这本书1968年出版,作者格林·丹尼尔是英国学者,长期担任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他主要研究欧洲考古,而他还研究考古学的历史,担任过世界考古学史会议的主席。他写了一本书叫《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书虽然很小,可是很流行,成为西方国家考古学生的必读书,不单在英国出版,美国等一些地方都有版本。就是这本书把刚才说的考古学上通行的文明标准普及到了全世界。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由丹尼尔提出的,我们仔细读一下他的书就知道,这些标准是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这三条标准是什么?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条标准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第三条标准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参观,站在金字塔前,对着狮身人面像,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明,这是没问题的。你不能说它是原始的,还是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因为金字塔是坟墓,如果仅为了一般需要,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建造这样大的建筑。它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由克拉克洪归纳提出、经过丹尼尔推广的考古学上的文明标准,就是这三条。他们说,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只要有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少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当然,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适合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状况,我看将来还可以讨论研究。
关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现在通行的文明标准是由格林·丹尼尔提出的
现在通行的文明标准不是一个人提出来的
现在通行的文明标准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补充修正
论证文明的起源,一定要找到考古学上的证据
某单位欲将甲、乙、丙、丁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不同的岗位实习,若每个岗位至少分到1名大学生,且甲、乙两人被分在不同岗位,则不同的分配方法共有( )
30种
36种
60种
7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