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国文学作品 小麦 作者 1964年”的相关试题
21/1000
单选题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作者是北宋画家:

A

张择端

B

黄庭坚

C

黄公望

D

吴道子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7.7%
易错项:B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7-深圳-020】 展开解析
22/1000
单选题

所有志愿文学作品都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而任何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的文学作品都无法脱离现实生活,因此,这本小说不是志愿文学作品。
上述论证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

这本小说脱离了现实生活

B

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都不是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的

C

所有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的都是志愿文学作品

D

这本小说部分内容涉及志愿者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3.4%
易错项:B
知识点:前提型
来源 【2023-内蒙古-100】 展开解析
23/1000
单选题

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莫言作品的是:

A

《丰乳肥臀》

B

《活着》

C

《断手》

D

《透明的红萝卜》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5.0%
易错项:A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3-陕西-006】 展开解析
24/1000
单选题

在他们过度理性的影响下,一些被他们的过度理性蒙蔽的中国人开始无视中国的抗日战争史而向“中国愤青派”爱国青年质问诸如,“你们为什么要反日?”这样完全丧失民族情感的弱智问题。
“中国愤青派”的爱国青年在作者心目中是:

A

愤青中的爱国青年

B

藐视愤青的爱国青年

C

普通的爱国青年

D

情绪激动的爱国青年

正确答案:C
正确率:34.3%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8-辽宁-004】 展开解析
25/1000
单选题

下列文学作品没有使用方言的是:

A

《海上花列传》(韩邦庆)

B

《凤凰涅槃》(郭沫若)

C

《秦腔》(贾平凹)

D

《白鹿原》(陈忠实)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0.2%
易错项:A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8-联考/安徽-045】 展开解析
26/1000
单选题

________,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是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移情言志的目的。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如果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兴象理念的表述,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中国画需要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才能赋予其抒情诗般的意境。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__。

A

中国画重视意象

B

意象是绘画的生命

C

中国画不单纯描写自然

D

中国画注重一己情感的表达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6.3%
易错项:A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18-上海A-012/上海B-016】 展开解析
27/1000
单选题

文学作品的电子书会给作品带来很高的关注度,这种关注度能够拉动纸质书的销售。因此,所有想要提高纸质版文学作品销售量的出版社都会为文学作品发行电子书。
以下和该论证过程的逻辑最为类似的是:

A

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见识、性格、技能,从而确保孩子的天赋得到发展。所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是确保孩子天赋得到发展的充分条件

B

是否掌握作品命脉是作家是否拥有自己语言体系的判断标准。这是因为,一个作家拥有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就掌握了作品的命脉,就能成为优秀的作家

C

家风与民风交相辉映,民风与国风休戚相关。在现代社会,好的家风必然能影响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唯有良好的家风能孕育一个文明向上的社会

D

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就必须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因为一旦构建好这一体系,就可以系统性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确保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8.8%
易错项:A
知识点:结构相似
来源 【2019-广东县级-060】 展开解析
28/1000
单选题

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丝绸之路文学”蔚为大观,其间多姿多彩的异域文化意象正是“丝路精神”的折射。如唐朝与域外的交往和交流,就为唐诗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其中对使节、商贾、艺人、僧侣和各种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的活动的描写,蕴含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信息。再如13至14世纪,中国首次形成有着沙漠与海洋两大出口的全球性开放格局,这一时期的丝路纪行文学,上至国家政事外交、军事行动、宗教民俗,下至交通路线、饮食生活、货物钱币等无所不包,不仅文学价值值得重视而且具有极高的学术与文化价值。
关于“丝绸之路文学”,这段文字没有提及:

A

在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B

不同时期创作主体的身份

C

作品中体现出的异域风情

D

当代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5.2%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4-四川-037】 展开解析
29/1000
单选题

中国可利用地热的能源储量超过了国内所有化石类燃料加起来的能源储量,在某些地区把地热转变成电能的技术已经成为现实,中国下个世纪可能出现的能源短缺问题将由此而彻底解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作者的上述观点:

A

在下个世纪的某些时候,地热被耗尽的现实将迫使中国更加依赖进口能源

B

任何生产电能的方法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都要消耗掉一部分能源

C

由地热转变而来的电能长距离运输到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不切实际的

D

一些科学家坚信,能源短缺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鼓励能源节约来解决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4.7%
易错项:A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5-河北-108】 展开解析
30/1000
单选题

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借代,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的是农事

B

“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中的“桃李”指的是学生

C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中的“南冠”指的是囚犯

D

“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中的“黔首”指的是贵族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0.7%
易错项:B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9-山东-041】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