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国文学作品 小麦 作者 1964年”的相关试题
1/1000
单选题

在将中国文学作品译介给国外读者时,中国媒体与公众往往因文化焦虑及传播压力,过于强调译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熟悉知晓程度,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未能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心存芥蒂。事实上,不同语言的文学之间具有某种审美的和人性的通约性,使得作家们能以各自的方式抵达文学的人性殿堂。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

媒体和公众自身的文化焦虑会影响到对译者资质的考量

B

译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必然影响翻译质量

C

能否保留纯正中国元素是考量翻译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D

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之间具有通约性有助于跨语种翻译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3.4%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7-江苏A-027/江苏B-028】 展开解析
2/1000
单选题

当下中国文学描写宫斗、职斗、婚斗、家斗的作品比较流行,这些作品中包含了不少对日常生活权术和心机的描写。这样的写作有可能削弱文学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文学有必要与正义结盟,形成诗性正义,以提升生活。
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当下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有下降的趋势

B

流行作品未必是好作品,这需要时间去检验

C

文学不应过度渲染权术机诈,否则有可能泯灭正义

D

生活中没那么多权术机诈,文学创作应该贴近生活,不能闭门造车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5.0%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四川下半年-045】 展开解析
3/1000
单选题

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让隐蔽的中国乡土受到世界读者的关注,得到国际文坛的承认,再一次证明了这一判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根据这一判断,可以推出:

A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

不是民族的,就不是世界的

C

只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D

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复言命题
来源 【2013-江苏C-059】 展开解析
4/1000
单选题

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A

文如其人

B

文以载道

C

知人论世

D

诗以言志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2.7%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5-国考地市级-055/国考副省级-056】 展开解析
5/1000
单选题

《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这部在散文、小说、自传间自由_______的作品,以1914至1931年间,作者在肯尼亚恩贡山麓经营咖啡农场的经历为背景,_______地将众多的人、景、物熔于一炉,既有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切换  匠心独运

B

穿插  深入浅出

C

变幻  举重若轻

D

出入  不动声色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4.9%
易错项:B
知识点:解释关系
来源 【2023-浙江A-022/浙江B-002/浙江C-052】 展开解析
6/1000
单选题

中国有许多文学作品传世至今经久不衰,这与几千年文化铸就的百姓心中的“格式塔”是深深关联的,即使是悲剧也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个美满的结局。也因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主流是文学的,文学所描绘出的天堂生活、人间仙境虽遥不可及却深深扎根在百姓的生活中——期待明天会更美好。
对这段话中“格式塔”的理解,以下最准确的是:

A

文学作品中的美满结局

B

文学所描绘的天堂生活、人间仙境

C

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想象与向往

D

把悲剧转化为美满结局的偏好

正确答案:C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词句理解题
来源 【2011-广州-027】 展开解析
7/1000
单选题

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出版了《乌托邦》一书,描绘了一个叫做“乌托邦”的岛国,在那里,人人平等,人人参加劳动。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一部文学作品描写了类似情境,这部作品是:

A

《桃花源记》

B

《礼记》

C

《大同书》

D

《世说新语》

正确答案:A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5-广州-001】 展开解析
材料

注:粮食作物指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谷物指稻谷、小麦和玉米。

xingguang

8/1000
单选题

若2001—2009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年平均增速分别用星光公考表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星光公考

B

星光公考

C

星光公考

D

星光公考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7.9%
易错项:C
知识点:年均增长率
来源 【2011-江苏A-092】 展开解析
9/1000
单选题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带着________的节目宗旨和不断精进的艺术手法,新一季《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风貌、民间习俗、历史文化、文学作品、特色美食等多角度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中华文化,________祖国大地的精彩纷呈,书写中国之进,阐释中国之变。

A

一脉相承   擘画

B

薪火相传   描摹

C

一脉相承   描摹

D

薪火相传   擘画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6.7%
易错项:A
知识点:修饰关系,主谓宾关系
来源 【2024-深圳-069】 展开解析
10/1000
单选题

①原先的小说写作,都是照着惯例在摹写,人们对文学作品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固定理解模式
②总之,一批“稀奇古怪”的小说作品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改变了原有的小说书写法则
③当然,这种所谓的文学图式,综合、吸收了多元的文学资源,包括外国文学以及以往流行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和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
④1984年或是1985年,常常被视为新小说和新批评的历史元年,因为这时小说和评论似乎都有些新面孔出现
⑤1985年前后情况有了改观,一批小说家试图换一种方式来写,照着自己理解的文学图式写作
⑥作家照着这一模式写作,读者照着这一模式阅读,写作与阅读有一种默契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①⑤③④②⑥

B

④①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⑥⑤②

D

④①⑥⑤③②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7.5%
易错项:A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24-四川-04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