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658道有关“Synageles属物种Cutler 1988 蚂蚁拟态 可食用植物中文名称”的相关试题
221/658
单选题

比拟法是植物命名时最常见的一种修辞造词手段,是一种当物体的一部分或整体在形状、纹色、气味、质地、功能等方面,与其他事物存在着相似联系,植物命名时就相应地选择代表相似事物的词语来参与造词的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植物命名,没有使用比拟法的是:

A

蘑菇里最珍贵的叫猴头,这种蘑菇是圆的,没有根,泥黄色表面成头发丝状很像猴子的脑袋,故而得名

B

代代花,姑苏名产,实熟时色黄,若不采下,经五年而不烂,皮色由青而黄复由黄变青可历多年故称代代花

C

据《本草纲目-果部-椰子》,记载椰子果实圆形,上有黑褐色的毛,人们将其与人的头颅类比,命名为“越王头”

D

甘草可调和众药,故又名“国老”,“国老”本为古代的国之重臣。或为告老退职的卿,大夫或士,有德高望重之义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8.0%
易错项:D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16-吉林甲-075/吉林乙-072】 展开解析
材料

城市是纯粹的人为产物,大部分由混凝土组成,环境干燥,人来人往,污染严重。很难想象,在这种环境下还有物种能平静地生长。

不过,近年来科学家观察到,一些物种具有惊人的能力,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空间——尤其是那些具有活力、能迅速定居的机会主义物种。

以乌鸦为例:直到1990年代初,城市里还没有乌鸦。

但现在它们已经大举进攻,甚至成为城市公害:巴黎的乌鸦毁坏垃圾箱,欺侮行人。其他鸟类也被易得的食物所吸引,适应了城市生活,比如:麻雀、椋鸟、喜鹊、田鸫、鸽子。哺乳动物也不例外:从獾到麝鼠、松鼠,甚至还包括赤狐。

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的劳拉•福特尔(Laura Fortel)在2014年夏天指出,里昂市区和市郊的蜜蜂种类已接近全法蜜蜂多样性的三分之一。

植物方面,状况同样惊人。城市生态学家已在巴黎发现一千多种野生植物(聚合草、芝麻菜、兰花、蒲公英、荨麻……)。

随着时间流逝,混凝土周围必然生成了一种新生活。

鸟类学家贝尔纳•卡迪乌(Bernard Cadiou)发现,几十年间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城市海鸥:“1990年起,自然界的海鸥数量每十年减少一半,城市里的海鸥却仍在增加,并且离海岸越来越远。在巴黎,它们生活在城市群岛中,每片房屋就是一个小岛。城里的一切条件都更加优越:垃圾箱、家庭废品,有时在中心广场或公园里还能找到蚯蚓……人类已为它们造好了避风港。”

动植物群落就这样在城市里安居下来。更妙的是,它们还在城市开发了新的组织策略。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MNHN)的保护生物学家罗曼•朱利亚(Romain Julliard)强调:“动物的可塑性使它们能够利用现有资源。”

这种可塑性也使得动植物改变它们的生活方式。例如,不必再筑巢——电梯装置、通风管道或一片屋顶都可为许多动物提供理想的居所。这位学者描述说:“在乡村,绿头鸭通常在地面筑巢,城市里则在高处栖息。”

食物易得,物种多样性较少,这都抑制了种间的敌对行为,也限制了捕食关系。和平化进程的结果是一些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寿命延长:“在城里,乌鸫寿命能比在乡村长两年。”

另一突出现象是:动物开始定居,减少迁徙行为。这是由于城市的微气候比乡村更暖,适于过冬。“城市茧居”同样更加普遍。繁殖季延长,亲缘联系增强:“城市乌鸫的繁殖期比乡村乌鸫早开始一至四周,夏季幼鸟离巢的时间也晚一个月。”

生态学家菲利普•柯莱若确认:“动物随着城市改变。我们甚至在巴黎地铁里见到蟋蟀以烟草和香烟过滤嘴为食!”红隼的捕猎方式也与以往不同,不再捕食鼩鼱和田鼠,而是食用麻雀和大型昆虫。

生态学家娜塔莉•玛冲研究了植物界的情况。 “所有人类活动都对植物种类构成有影响,植物采取针对城市环境的特殊行为。”城市里的雏菊更能耐受踩踏,蒲公英更倾向于在近处散播种子,使之能够享有珍稀的可用土地。

222/658
单选题

动植物面对城市化所做出的改变不包括:

A

改变居住方式

B

改变繁殖方式

C

改变饮食方式

D

改变迁徙路径

正确答案:D
正确率:统计中%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6-上海A-050】 展开解析
223/658
单选题

夏天少数人为贪图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期如此会伤害“胃气”。在早晨,身体各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过多食用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及血流不顺的现象。所以早饭时应首先食用热稀饭、热豆浆等热食,然后再吃蔬菜、面包、水果和点心等。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

夏天吃早餐的重要性

B

夏天早餐喝冷饮的危害

C

夏天早餐应吃什么食物

D

夏天吃早餐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1.7%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8-深圳下半年-040】 展开解析
224/658
单选题

以下诗句和所描述的植物对应有误的是:

A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桂花

B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梅花

C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荷花

D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向日葵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2.0%
易错项:A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22-广东县级-025】 展开解析
225/658
单选题

将植物的种子放到袋里保存,结果是:

A

有利于种子萌发

B

有利于种子长期保存

C

对种子保存和萌发有害

D

刺激种子的生长活力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3.3%
易错项:B
知识点:生物医学常识
来源 【2008-宁夏-104】 展开解析
226/658
单选题

最新公布的S省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中,该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谷类薯类及杂豆335.7克,位于平衡膳食推荐量250克至400克的范围之内;食用蔬菜和水果296克和132克,蔬菜仅达到了平衡膳食推荐量要求每日300克至500克的下限,与10年前相比,摄入量大为下降,而水果仅为推荐量的60%左右;食用鱼虾类水产品16.4克,大大低于平衡膳食推荐量的50克至100克的标准;豆制品和奶制品摄入量分别为16.9克和73.6克,比推荐量低50%和70%左右。
由此可以推出:

A

S省居民最喜爱食用的是谷类薯类及杂豆

B

S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蔬菜和谷类薯类及杂豆量基本达到平衡膳食推荐量的标准

C

在S省居民过去三年的日常生活中,平均每日食用鱼虾类水产品数量是最少的

D

S省居民对蔬菜的摄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1.9%
易错项:C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6-吉林甲-080】 展开解析
227/658
单选题

我国很多成语都与植物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投桃报李”中的“桃”和“李”属于同一科植物

B

“藕断丝连”中藕丝的作用是为植物输送水和养分

C

“望梅止渴”和“折梅寄远”中的“梅”分别是果梅和花梅

D

“胸有成竹”中“竹”的年龄可以根据竹节的数量判断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2.3%
易错项:A
知识点:生活中的其他常识
来源 【2022-国考市地-015/国考副省-018】 展开解析
228/658
单选题

对于植物而言,固氮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自然过程,即植物将空气中的氮元素转化成其可用的形式并固定在根部。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只有配备了根瘤这种独特装备的豆科植物(如大豆、三叶草、苜蓿和羽扇豆)才能从细菌—植物共生关系中获益。然而新研究发现,固氮作用同样可以发生在树的其他部位,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根瘤的参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A

一些松树的树根部位没有根瘤,但却有真菌生长,可以与松树互换营养

B

一些没有根瘤的植物与豆科植物间隔种植时,也能发生固氮作用,增加产量

C

某些在氮元素稀少的环境中生长的柳树,如果施用氮肥,也能获取生长所需的氮

D

杨树枝条富含微生物,枝条可与其所含的固氮菌相互作用来获取生长所需的氮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1.1%
易错项:B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9-甘肃-105】 展开解析
229/658
单选题

暖春三月,当你在华南植物园的姜园中漫步时,会看到一种头戴“高帽”的奇特植物,每当微风吹拂,就像是翩翩起舞的“美少女”,甚是惹人爱怜,“她”就是益智,属于姜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3m;茎丛生;总状花序在花蕾时全部包藏于酷似“高帽”状的总苞片中;花冠白色,唇瓣粉白色,而中部具粉红色脉纹。由于花果均有很高的观赏性,益智是优良园林观赏植物。
这段文字介绍益智的:

A

植物种属

B

观赏价值

C

生长习性

D

生存环境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1.7%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7-四川上-029】 展开解析
材料

人们常说“万物有灵”,这里的物也包括植物。植物能与昆虫等生物进行各式各样的“互动”,有些互动似乎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①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植物能对动物发出的声音做出反应。比如,当一些植物“听到”传粉昆虫发出的声音,就会增加花蜜中糖的浓度;有的植物会改变基因表达,从而对声音进行响应。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发现,一些植物会通过振动,发出超声波。比如,有研究人员通过连接在松树切片上的传感器,探测到松树切片发出的声音。②
此前还发现植物缺水或受伤时,颜色、气味、形状等表型会发生变化,尚未研究过的问题是:压力状态下的植物,能发出在空中传播的声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生物学家利拉赫•韩达尼及其团队利用超声波传声器,记录了番茄和烟草这两种植物在健康与压力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对比发现,处于压力状态下的植物并不沉默,它们会发出气泡膜破裂般的声音,频率很高,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这一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安静的地下环境中创建了一个吸声室,采用两种方法,使植物处于压力状态:一是几天不浇水,使之缺水;一是剪断它们的茎部,使之受伤。在吸声室里,他们捕捉到植物发出类似气泡膜破裂的短促声响,音量与正常人的谈话相当,只是频率很高,人类无法直接听见。③
研究表明,缺水的番茄植株,每小时发出大约35次声响;受伤的番茄植株稍微安静,发出大约25次声响。烟草植株总体上比番茄植株安静,缺水状态下每小时发出大约11次声响,受伤状态下发出大约15次声响。水分充足、未经修剪的植物基本保持安静,每小时只发出1次声响。④
在记录下这些植物的声音后,研究人员训练了一种可以根据发出的声音,识别植物种类与状态的机器学习算法。这种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区分番茄与烟草、识别植物的脱水与受损程度,准确率高达70%。目前研究人员尚未明确这些声音的产生机制,但是认为可能是由植物维管系统中气泡的形成和破裂造成的。
并非只有番茄和烟草这两种植物会“说话”。此前,该研究团队在进行初步调查时,曾经发现玉米、小麦、葡萄和仙人掌等许多植物,在压力状态下都会发出声音。这些声音是超声波,频率约在20~100千赫兹范围内,音调很高,通常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不过,有些动物可能可以听到,比如蝙蝠、老鼠和飞蛾等,可能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植物声音的世界里。
那么,这些声音是植物“有意”发出的吗?这是研究人员想要了解的另一个问题。目前,他们尚不清楚植物发出这些声音是否为了与其他生物进行交流,但是认为这些声音的存在,具有重大的生态和进化意义。无论植物是否有意发声,检测到植物的声音,都有可能助力农业发展。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通过接收来自农田或温室的某种特定声音,就可以判断作物是不是缺水了。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其他动物和植物对这些声音的反应,也在探索我们在自然环境中识别与解读这些声音的能力。

230/658
单选题

关于科学家围绕植物发声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缺水时烟草比番茄的发声反应更强烈

B

松树能够通过振动来发出超声波

C

植物开花时会向传粉昆虫发出声音信号

D

植物发声音量与受到的压力成反比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5.1%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4-国考副省级-05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