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名编辑校对同一本书,校对速度保持不变。甲完成20%时乙还有420页没完成,甲完成50%时乙完成了450页。问乙完成全部工作时,甲:
早已完成
刚好完成
还剩200页
还剩20%
某工厂原有甲工种的人数是乙工种人数的2倍,由于公司扩大产能,又招聘了甲、乙两个工种的工人,且新招聘的甲工种人数是新招聘的乙工种人数的0.5倍,招聘后工厂中甲工种的人数是乙工种人数的1.5倍,问新招聘的乙工种人数是原乙工种人数的:
一组随机挑选出来的人看了一位演讲者给一群人数较多且注意力集中的观众做关于环境道德的讲座,另一组随机挑选出来的人看了同一位演讲者以同样方式给一群不太专心、人数较少的听众做相同的讲座,前一组人认为演讲者思考深入、自信;后一组人认为演讲者表达模糊、冗长。
上述材料最好地反驳了以下说法中的:
同样的社会行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给不同人的感受可能很不一样
随机选出的一批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演讲者个人素质的认识可能达成一致
一个听众对演讲者发言的评论可能受到其他人的态度的影响
人们对演讲者个人素质的判断主要取决于他的谈话内容和说话方式
以下机构按照成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家乡村振兴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④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
①②④③
②③④①
③②①④
③④②①
世界上越是经济发展快的国家,人们看表的次数相对也就多。越是发展缓慢的国家,人们看表的频率也就越低。早些时候经济发展速度的排列次序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荷兰、新加坡、意大利、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但这些排列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看表的频率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速度决定看表的频率
早些时候,荷兰人的看表次数超过香港
美国人的看表次数总是世界第一
甲、乙、丙三个农户种植龙稻、徽稻两种水稻,已知乙和丙水稻总产量是甲的,且龙稻产量分别占甲、乙、丙水稻总产量的
和
,乙和丙的龙稻产量之和等于甲龙稻产量,则甲、乙、丙水稻产量比为:
5:3:1
10:7:1
15:11:1
20:15:1
甲、乙两人生产零件,甲的任务量是乙的2倍,甲每天生产200个零件,乙每天生产150个零件,甲完成任务的时间比乙多2天,则甲、乙任务量总共为多少个零件:
1200
1800
2400
3600
甲、乙两人从运动场同一起点同向出发,甲跑步速度为200米/分钟,乙步行,当甲第5次超越乙时,乙正好走完第三圈,再过1分钟,甲在乙前方多少米:
105
115
120
125
甲、乙、丙在北京、南京和成都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医生、演员和教师。已知:甲不在北京工作,乙不在南京工作;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在南京工作的是医生;乙不是演员。
那么,甲、乙、丙分别在哪里工作:
南京、成都和北京
成都、北京和南京
南京、北京和成都
成都、南京和北京
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戊戌变法—马关条约—五四运动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
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写《出师表》—张骞出使西域
虎门销烟—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