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由于对将要接触的事物无知造成的,也就是说心里没底,所以才会害怕。那么,冒险是什么意思?冒险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意味着:
冒险的人心里有底
冒险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恐惧
冒险的人眼里只有“纸老虎”
冒险的人有打虎的本事
某疫苗接种点市民正在有序排队等候接种。假设之后每小时新增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人数相同,且每个接种台的效率相同,经测算:若开8个接种台,6小时后不再有人排队;若开12个接种台,3小时后不再有人排队。如果每小时新增的市民人数比假设的多25%,那么为保证2小时后不再有人排队,需开接种台的数量至少为:
14个
15个
16个
17个
31个小运动员在参加完比赛后,口渴难耐,去小店买饮料,饮料店搞促销,凭三个空瓶子可以再换一瓶,他们最少买多少瓶饮料才能保证一人一瓶:
21
23
25
27
将进货单价为90元的某商品按100元一个出售时,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如果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会减少10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元:
110
120
130
150
甲乙两人从相距1350米的地方,以相同的速度相对行走,两人在出发点分别放下1个标志物。再前进10米后放下3个标志物,前进10米放下5个标志物,再前进10米放下7个标志物,以此类推。当两人相遇时,一共放下了几个标志物:
4489
4624
8978
9248
有一个特制的钟,一昼夜的时间为20小时,每小时100分钟,钟面上刻有从1到10十个计时数字,均匀分布,每两个数字之间有10个刻度。正午12点时,这个钟显示为10点整,那么下午3点半时,这个钟的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约为( )度?
55
60
65
70
105
115
125
135
代表性启发,是指在使用启发法时,首先会考虑借鉴要判断的事件本身或同类事件以往的经验,即以往出现的结果;可得性启发,是指在使用启发法进行判断时,人们往往会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并认定这些容易知觉到或回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现,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可得性启发的是:
人们偏向于高估连续事件发生的概率,这往往会导致对某一计划的成功过分乐观
我们知道高质量产品一般价格不菲,因此,如果某个产品很贵,我们会认为它的质量很好
很多人会根据服装来判断他人社会地位的高低,看到身着高档服装的人,就认为他们更成功、社会地位更高
人们在判断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时,都认为乘坐飞机更危险,因为首先想到的是关于飞机失事的报道,而通常想不起火车意外事故的报道
某珠宝店被盗,警方已发现如下线索:①A、B、C三人至少有一个人是罪犯;②如果A是罪犯,则B一定是同案犯;③盗窃发生时B正在咖啡店喝咖啡。
由此推出:
A是罪犯
A、B都是罪犯
A、B、C都是罪犯
C是罪犯
将2万本书籍分给某希望小学9个班的学生。在9个班中,其中1个班有学生32人,其余8个班人数相同且在40到50人之间。如每名学生分到的书本数相同,问每人分到了多少本书:
40
50
60
80
当人们闻气味时,如果感觉到挥发在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就会对这种刺激性的气味作出反应。植物也会对气味产生反应,最明显的实例是果实成熟时的情形——如果将一枚成熟的果实和一枚尚未成熟的果实放在一个袋子里,未成熟的果实会更快成熟。这是因为成熟的果实会散发出一种“成熟信息素”——乙烯,青涩的果实“闻”到这种气息后,也开始变得成熟。这种情形在自然界很普遍,当一枚果实开始成熟时,它会释放这种“成熟信息素”,周围的果实一旦“嗅到”这种气息,接着,整棵树甚至整片树林的果实几乎会随之成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植物会释放信息素
果实是如何成熟的
植物间会传递信息
植物和人也有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