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摘取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算是个“爆冷”的消息。毕竟,尽管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只零零星星地在国内图书市场上出现过;尽管他是中国最早译介过来的法国当代作家之一,国内读者对他的认识怕是还停留在名字的阶段。甚至仅仅是名字,也是相当一级的法国文学爱好者才听说过。这既不说明读者无知,也不说明诺贝尔奖所谓的“独特品味”,而只是说明一直存在的文学与大众文化的差距而已,差距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别。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获诺贝尔奖的作品大多曲高和寡
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在国内不畅销
“独特品味”使诺贝尔奖脱离大众文化
国内读者对诺贝尔奖获奖作品了解较少
(1)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都是_______,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2)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_______,身子顿然清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3)可是一般人还忘其所以地要气派,自以为美,几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这真是所谓“_______”了。
(4)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_______,到了儿捧着独自走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完好无缺,豁然开朗,不可一世,狼吞虎咽
完美无缺,如临仙境,自高自大,大吃大嚼
完好无缺,豁然开朗,夜郎自大,狼吞虎咽
完美无缺,柳暗花明,妄自尊大,大吃大嚼
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文字与汉字的联系
日本文字产生的历史过程
汉字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由于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文字著录,而非遗最重要的内容——记忆和技艺,都保存在传承人的身上,这就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传承中断,记忆和技艺就会立即丢失,这项非遗也就消失了。只有通过传承人的口述记录,将这些无形的记忆和技艺转化为文字,才能将其确凿地保存下来。故而本世纪以来,自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和非遗名录建立肇始,对传承人的口述调查便成了为非遗立档普遍采用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式,也是最可靠的方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为非遗立档是亟待完成的非遗传承工作
口述调查是进行非遗研究最可靠的方法
对传承人口述调查于保存非遗作用很大
传承人是做好非遗抢救工作的关键因素
蔡元培曾在国内传递学术自由思想并为公众所知,他认为各家学说与其相对应的学科在没有被淘汰的情况下,应允许它们各自发展,即所谓兼容并包,也由此开中国大学风气之先。不过,学科的存续需要人、财、物等物质条件的支撑。各种学科都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什么学科应该得到更多支持或应予优先支持,同一学科领域内哪些学者应该得到支持,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这时,他们就需要学术评价这样一把尺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学术评价的存在有现实意义
物质条件是学术自由的前提
兼容并包不等于绝对的学术自由
学科发展应考虑现实的物质条件
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战国韩非子的画更追求形似。从宋代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所谓“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也就是说,作画要追求的是形与心的结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这是说他的写实绘画技巧虽已达到一定高度,却仍要向孩子们学习他们的童心。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艺术观点虽然不能互相取代,却可以沟通
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
艺术是靠天赋的灵感,但仍需不断地探索
中外艺术都有其传统,但表达也受其局限
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他们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过分骄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建议父母在孩子顺心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培养孩子的韧性和抗挫折能力。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一项是:
针对“蛋壳心理”,父母应采取恰当的教养方式
父母在赞美孩子的同时要让其学会接受拒绝
“蛋壳心理”直接反映了孩子的脆弱心理
孩子的脆弱心理大多源于父母的教养方式
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除了教学之外,还存在着无教授的学习,以及未能引发学习的教授等活动。即便是教学,也不仅仅存在于学校里,而是发生在人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中。远在近现代学校产生之前,人类就已经在从事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近现代学校产生之后,人类的教育活动依然在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广泛发生着。教育学将自身的研究视野限定在学校时空框架内,实际上是给自己确定了一个错误的学科边界,因而只能将大量的教育现象含糊地当作所谓“广义的教育”而暧昧地排斥于自己的主要研究视域之外。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教育活动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无人教授的学习行为也可以归入到教育活动
当前的教育学研究对于学科边界存在误判
近现代学校的出现限制了教育学的研究视野
福格尔斯坦等人2015年1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人体组织的癌症风险差异可以用干细胞分裂时出现的错误,即所谓“坏运气”来进行解释,三分之二的癌症基因突变是“坏运气”的结果,另三分之一归因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科学》杂志配发的一篇评论文章说,预计有关癌症“坏运气”理论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还有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否认通过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重要性,英国癌症研究会就认为,42%的癌症病例可以预防。
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坏运气”这种解释并非哗众取宠,也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癌症患者放弃治疗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有关癌症“坏运气”理论学界褒贬不一,尚未有定论
癌症病例并非都不可预防
自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潜艇等超大型货物相继出现以来,半潜船才渐渐找寻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半潜船装运货物既可利用独特的沉浮方式,又能借助码头设施采用滚装、滑装、吊装等多种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此外,半潜船大多具有自航能力,航速可达到15节以上,能大大缩短重要设备的运输周期。同时,由于自身携带设备少,燃料消耗少,半潜船续航能力可达到数万公里。更为重要的是,半潜船是通过半潜方式在水中航行,吃水较深,甲板常常与水面一致,因而抗击大风大浪的稳定性极高。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半潜船仅能采用沉浮方式装载货物
半潜船的主要不足是速度相对缓慢
半潜船较稳是由于航行时吃水较深
在超大型货物出现后半潜船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