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玉米 同名作品 作者 1964年生”的相关试题
901/1000
单选题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根据上文,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

A

成为历史学家

B

博古通今

C

通过历史理解生活

D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7.9%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1-上海(A类)-017/上海(B类)-075】 展开解析
902/1000
单选题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动物。在认知革命发生的时候,地球上大约有200属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只剩下大约100属。换句话说,远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轮子、文字和铁器之前,智人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魂归西天、就此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面的论述:

A

该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火耕等新技术,狩猎能力大幅提升

B

认知革命后地球气候出现多次冷却和暖化循环,变化幅度较大

C

地球上大部分大型动物虽然身形巨大但并不凶猛,易被人类猎杀

D

考古研究发现只要人类抵达新的土地,那里就会发生大型动物大灭绝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7.8%
易错项:D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9-浙江A-106/浙江B-026】 展开解析
903/1000
单选题

古汉语在我国中小学、大学有着完善的教育方案,而艺术类及其他非文学专业到了硕博阶段,对此却缺少了必要的定性要求。虽然现在个别院校继续展开古汉语教学,但仅仅作为选修课程,而外语课程的设置,从孩童阶段直到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都是以必修课的形式贯穿始终。课程设置不平衡,使得外国语和古汉语教学产生严重失衡,导致了古汉语走向教学的边缘。
这段文字体现的观点是:

A

应将古汉语作为必修课纳入艺术类等硕博研究生的教学中

B

应完善中小学古汉语教育方案

C

应逐步取消硕博研究生外语必修课

D

应将汉语教学作为选修课程纳入艺术类专业课程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9.6%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9-山东-025】 展开解析
904/1000
单选题

连环画是大众艺术。然而,面对大众的需求,是迎合还是引导,也是连环画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回顾连环画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不难发现,正是一些急功近利的出版商一味________、迎合大众的喜好,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大批读者和作者流失,造成了连环画长时间________,最终淡出大众视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揣摩 青黄不接

B

琢磨 墨守成规

C

研究 良莠不齐

D

推敲 停滞不前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9.0%
易错项:D
知识点:解释关系,感情色彩
来源 【2019-黑龙江公检法-031】 展开解析
905/1000
单选题

曾几何时,欧洲殖民者走到哪里,朗姆酒就被带到哪里。当地人被迫接受列强的殖民统治,但却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朗姆酒,“为了得到朗姆酒,他们甚至愿意付出一切”。殖民地造就了朗姆酒,而朗姆酒的存在又促进了殖民地的不断扩张。
作者在上述这段话中没有表达的意思是:

A

殖民地人民喜欢殖民者的朗姆酒

B

朗姆酒帮助了欧洲殖民地的扩张

C

朗姆酒随殖民扩张被带到世界各地

D

朗姆酒深受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喜爱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5.1%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1-联考/福建917-042】 展开解析
906/1000
单选题

中秋节前一天是周六,我们都休息就把她接回自己家。她那天有点闹,不吃也不睡,可能被什么吓到了。她胆子特小,怎么哄都哄不好,丈夫其实在要孩子之前是不喜欢小孩的,所以有点烦。在给她洗澡的时候,我忘了关窗了,于是他就大声地对我吼:“连窗户也不关,想冻死她啊?”
文中的“她”与作者最可能的关系是:

A

母女

B

父女

C

师生

D

夫妻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4.3%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09-黑龙江A-029/黑龙江B-029】 展开解析
907/1000
单选题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软硬件”同时发力将助力提升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注入,农业科技创新既帮助农民不断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又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李登海的紧凑型杂交玉米……一批又一批领先国际的粮食品种不断被培育出来。从地瘠“斗笠田”到丰产“吨粮田”,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式春耕”,从“灾殃难测”到“高科技防灾”,现代科技为我国农耕注入了“硬核生产力”。这就意味着粮食丰收,库存充裕,藏粮于民,才会国泰民安。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B

粮食生产“稳”字当头

C

藏粮于民,才能国泰民安

D

提升科技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3.6%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1-国考地市-041/国考副省-036】 展开解析
908/1000
单选题

城市要种树这一点虽说是共识,但种什么树却大有讲究。以穿衣为喻,人都要穿衣,但穿什么衣却有不同选择。有钱人当然主要不为保暖遮羞,而是要体面,要独具风采;钱少的人就不能不量力而行;穷人自然图便宜,过得去就可以了。而对于做衣服的、卖衣服的,当然是经营高档衣服利润高;还有,大户人家、大酒店,即使囊内没钱,奴仆和侍应生也要衣着光鲜,那是主人的面子嘛。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是:

A

城市种树,不应该选择高档树种

B

城市种树,对树种的选择要讲科学

C

城市种树,不应搞政绩工程

D

城市种树,在树种选择上应量力而行

正确答案:C
正确率:13.3%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天津-026】 展开解析
909/1000
单选题

古人早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_______,更直言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足见读书对人心善良与审美思维的_______价值。而且,不同的人生阶段赋予人不同的读书境界,这就更使人一生_______与书为伴。清人张潮就写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人生历练助读书得真意,而读书本身_______不是借他人之笔丰富自我的人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

感慨    培养    须    未尝

B

叹息    培育    需    如何

C

感叹    塑造    需    怎么

D

喟叹    养成    须    何尝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8.0%
易错项:A
知识点:轻重,语义关系
来源 【2016-上海A-038/上海B-055】 展开解析
910/1000
单选题

国潮正当时,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这自然是让人欣喜的。但任何潮流,难免有________者,也不无泥沙俱下时。有一些创作者对国潮的理解出现偏差,剔除文化背后的历史语境与深刻内涵,将文化简化为民族符号的堆砌、传统元素的拼贴,浮于表面、________,缺乏真正的文化内涵。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名不副实 走马观花

B

乘虚而入 囫囵吞枣

C

急功近利 不求甚解

D

浑水摸鱼 浅尝辄止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1.6%
易错项:C
知识点:并列关系,解释关系
来源 【2023-国考副省级-028】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