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玉米 同名作品 作者 1964年生”的相关试题
991/1000
单选题

争议最大的问题是:植物如何做出这样的反应呢?人类和其他高级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整合来自其所处环境的信号,并做出反应。但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因此肯定是通过其他途径做到的。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它们的反应依靠某种激素和电子信号的接收、转换和反馈系统来协调。
从上文中可以推出,接下来,作者最可能表述的问题是:

A

动物如何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具体描述

B

动物和植物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C

对外界刺激,植物依靠某种激素和电子信号协调做出反应的相关研究

D

相关科学家在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8.8%
易错项:B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08-浙江-084】 展开解析
992/1000
单选题

描写山水田园是中国散文固有之重要领城,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______的优秀篇章。此类散文借景抒情,以景、物甚至山水田园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道德理想。这样的写物抒情方式之所以______,是因为它们和中国传统审美观相联系。中国早期的比德、畅神审美意识,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散文创作的发展。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

闻名遐迩 深入人心

B

称奇道绝 喜闻乐见

C

脍炙人口 经久不息

D

令人称道 长盛不衰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7.6%
易错项:C
知识点:修饰关系,解释关系
来源 【2025-四川-022/四川选调-022】 展开解析
993/1000
单选题

语言和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故词语的借用自古至今都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但当外来词汇进入一个国家后,当地民族会在适应吸收新成分的同时,不自觉地变异和改造其原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词汇会逐渐本土化,日久天长,源流模糊,体用隔断,变异迭生。一旦借词身上的“异域特征”(诸如音素、音节的构成等)在使用者的意识里淡化或消失,它们就会被当地人视为自己母语中的一部分。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外来词汇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B

本民族语言吸收改造外来词汇的方式

C

外来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本土化过程

D

外来词汇在母语中淡化与消失的原因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6.1%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0-江苏A-019/江苏B-025】 展开解析
994/1000
单选题

朱光潜生平最景仰两个人,一个是陶潜,一个是和他只有一面之缘的弘一法师。他一生奉行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因做“入世”的事业,他有儒家兼济天下、学以致用的热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因有“出世”的精神,他深得道家超然物表、虚静无为的精髓,足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神采。不管是风平浪静之时,还是黑云压城之日,他始终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下列词语与文段中对朱光潜描述无关的是:

A

无为而治

B

不求名利

C

意志坚强

D

胸怀天下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4.6%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5-江苏A-002】 展开解析
995/1000
单选题

(1)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2)未来,“智本”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学会给自己持续充电,其实是最有价值的个人投资。
(3)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变得日益多元,我们更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祛除浮躁之风,自觉将学习融入生命全过程。
(4)终身学习具有外溢性、高效性、累积性等显著特征。
(5)风物长宜放眼量,学习不能只看“亩产效应”。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5)(2)(1)(4)(3)

B

(3)(1)(2)(5)(4)

C

(1)(5)(4)(3)(2)

D

(4)(1)(2)(3)(5)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2.2%
易错项:C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17-吉林甲-053】 展开解析
996/1000
单选题

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这点很令美国老年人羡慕,儒家文化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贫困地区的父母更是把生男孩当作自己养老的保障。而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的回报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尽管美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老年人在情感上与后代缺少交流,他们感到无助、孤独,长期与家人分开,享受不到天伦之乐。
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A

美国人羡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B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完善

C

中国老年人存在情感上的无助、孤独等现象

D

中美两国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中美文化差异使然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5.6%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8-广东-028】 展开解析
997/1000
单选题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唐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关于古人的居住理想,白居易在《池上篇》中有过描绘——“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从白居易笔下的描述中,不但能看到中式的栖居美学,通过“宅园一体”的居游观,也能体会到唐朝人对待自然的态度。
在作者看来,唐朝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

A

亲近自然

B

敬畏自然

C

改造自然

D

主宰自然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9.2%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9-吉林甲-040/吉林乙-041】 展开解析
998/1000
单选题

研究者持续观察发现,母雁鹅喜欢色彩艳丽、翅膀肥厚的公雁鹅,其结果是,公雁鹅变得色彩越来越艳丽,翅膀越来越肥厚。不幸的是,鲜艳的色彩使得雁鹅容易暴露,肥厚的翅膀影响飞行。本属“同种竞争”的优势,反而成为“自然竞争”的劣势。于是,一代一代下来,雁鹅在大自然中面临了灭亡的危险。
作者通过以上例证试图强调的观点是:

A

母雁鹅的喜好是导致公雁鹅“同种竞争”的重要因素

B

“同种竞争”的优势未必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C

“同种竞争”和“自然竞争”之间大都具有矛盾关系

D

雁鹅群目前已经遭遇了重大的生存危机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9.4%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江苏A-002】 展开解析
999/1000
单选题

每一种行为都来自一定的思想,不一定都是行动的信号,人们越是充分运用语言工具自由地交流思想,越是能运用正确的认识以支配较为理智的行动。因此,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其结果必然是,假如压力有足够大,人们则消极被动,假如压力小了,人们就会任意乱动。
作者通过以上文字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有思想就会产生行动

B

限制言论会限制思想

C

限制言论可以限制行动

D

行动产生于思想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8.8%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0-浙江-030】 展开解析
1000/1000
单选题

汉字经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发展变化,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龟甲兽骨上清丽瘦硬的甲骨文、青铜器里圆转古朴的金文、刻石中整齐端庄的篆书,个体字符的线条、结构,整体章法的布局、排列,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书法作品中结构的疏密、行笔的缓急,更将汉字的美发挥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B

文字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

C

汉字的形体演变反映了审美取向的变化

D

书法充分发挥了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正确答案:D
正确率:92.5%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1-四川-029】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