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玉米 中文名同名作品 作者 1964年”的相关试题
121/1000
单选题

文字作品是指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论文、剧本、乐谱、文书、日记、科学专著和计算机软件等作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文字作品的是:

A

词曲作家赵某为一部电影创作的主题歌

B

编剧李某根据某部著名小说改编的剧本

C

《格萨尔王》是蒙古族人民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并被蒙古族游吟诗人广泛传唱的一部作品

D

作家小艾以某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为素材,历时四年完成了一部传记体小说《落霞》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3.7%
易错项:A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13-新疆-082】 展开解析
122/1000
单选题

在许多“80后”的童年、少年记忆中,漫画还是一摞摞的杂志和成套的画册,从电脑、手机上看网络漫画,已是成年后的事情了。但这却是“90后”“00后”们漫画阅读的起始阶段。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漫画”改变和颠覆了原来的产业格局。网络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漫画作者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从电脑端的漫画网站、博客、论坛,到移动端的微博、微信,许多漫画作者以网络为载体,吸引了众多粉丝,创造出许多知名漫画形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互联网对漫画传播方式的影响

B

不同年代接触漫画的不同途径

C

网络对漫画作者与读者的吸引力

D

数字技术对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8.5%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9-四川下-034】 展开解析
123/1000
单选题

下列文学作品没有使用方言的是:

A

《海上花列传》(韩邦庆)

B

《凤凰涅槃》(郭沫若)

C

《秦腔》(贾平凹)

D

《白鹿原》(陈忠实)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1.7%
易错项:A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8-联考/安徽-045】 展开解析
124/1000
单选题

下列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B

《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C

《儒林外史》——一部儒林,终之以琴,滔滔天下,谁是知音

D

《聊斋志异》——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3.8%
易错项:A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3-国考-011】 展开解析
125/1000
单选题

文学作品离不开现实生活,没有深入体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的。因此:

A

诗人、小说家不可能年轻

B

创作小说都是老人们的事

C

要创作小说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D

创作小说要靠运气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5.0%
易错项:D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08-重庆-082】 展开解析
126/1000
单选题

一个作家要成为著名作家、伟大作家,就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要以“在场者”的姿态切入当下,展现社会________,反映民生疾苦,讴歌人性光辉。即使写小人物,也可写出生活的幽微之处和时代的现实关照,给主人公________上时代光影,濡染上时代色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责任        描绘

B

全貌        描摹

C

现实        映射

D

变迁        投射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7.2%
易错项:C
知识点:主谓宾关系,近义词辨析
来源 【2016-黑龙江县乡-038】 展开解析
127/1000
单选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

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

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

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8.7%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9-湖北-035/陕西-035/天津-035/西藏-035】 展开解析
128/1000
单选题

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应该知道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而在当时表示一种文艺风气。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

A

艺术家的创作受当时风气的影响

B

当时风气对艺术家的创作的影响是消极的

C

要了解一个作者,知道他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是必须的

D

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文艺风气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0.0%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08-宁夏-013】 展开解析
129/1000
单选题

文学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

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

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

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7.2%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江苏A-002】 展开解析
130/1000
单选题

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下,非商业性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主要包括:(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3)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4)将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出版发行。
根据上述规定,下列属于合理使用的是:

A

甲在班级聚会上演唱了戊未发表的一首歌曲

B

乙将一部英文作品翻译成蒙文作品出版发行

C

丙公司拍摄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后,将其制作成图片发行

D

丁为撰写论文,复印了庚发表在某期刊上的论文作参考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6.9%
易错项:C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20-国考地市-088/国考副省-091】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