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何来?王光镐在其新著《北京——人类文明的圣殿》中,以一位老考古人的睿智,为我们细细讲述了北京的地脉、人脉、城脉、文脉及气脉诸类,分述北京的地理特征,北京史前的悠久年代,文明早期的持续发展,帝都从无到有的递进拓展,民族多元一统格局的形成,以及承续传统的信仰体系。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北京文脉的多元融合
北京人脉的古老悠远
北京地脉的特别之处
北京城脉的底蕴深厚
浙江∶海南∶中国
纽约∶东京∶美国
中国∶新加坡∶亚洲
彩虹∶彩霞∶现象
英国∶加拿大∶美洲
下面①和②分别是给定立体图形的正视图和后视图,此立体图形由三块完全相同的图形构成,则该图形是:【2021浙江A084/浙江B099/浙江C079】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根据人类学和考古学理论,农业可能并非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在人口和环境之间关系逐渐失衡,供养人口的土地载能接近极限时的一种反映。环视我们的周围,可以发现日常食用的水产和肉食几乎绝大多数要依赖养殖。养殖并非是野生资源丰富的表现,恰恰相反,正是自然界里可供捕捞的资源日益减少,这才迫使人们用养殖的方法来保证这些资源的供应。
这段文字的作者认为:
大自然的资源已接近枯竭
土地无法承载人类的生活
人类未来生活离不开养殖业
农业生产是人类的无奈之选
下列文物中,最可能是赝品的是:
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的,展示沙俄宫廷的照片
制作于明代末年,起矫正视力作用的眼镜
战国时期记录如何制作青花瓷的竹简
3000年前西亚赫梯人使用的铁器
【2019-浙江B-063】
6
7
8
9
最小干预原则是指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基本前提下,通过最小程度的介入来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保留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实现延续现状、降低保护性破坏的目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最小干预原则的是:
某博物馆在修复古籍时不拆开原线绳,只修补蛀洞严重的书页,而不修补强度未受蛀洞影响的书页
某博物馆的一副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手臂缺失,专家们查阅了原始资料,根据资料将其复原如初
某古城墙修缮时,保留其残损的现状,在靠近边墙的一侧恢复了很窄的台阶供游人安全通过
某古塔倾斜,专家们在研究后最终决定只纠偏一度,它看上去依旧是倾斜的状态
20世纪30—50年代,围绕以仰韶文化彩陶为代表的中国史前文化究竟是本土起源还是从外部传入问题,曾发生激烈争论。一些外国学者根据仰韶文化陶器表面的彩绘纹饰与西亚地区史前文化的彩陶有相似之处,提出“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考古学家经过近百年的发掘和研究,以大量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证明,中国史前文化虽与同时期外部文化发生过交流,但中国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都是本地区土生土长的,具有从一万年前发展至今的清晰的自身发展脉络。中国境内彩陶出现的年代要早于欧亚大陆,两者自成体系。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仰韶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代表
考古证实中国史前文化起源于本土
中国史前文化与外部文化互有交流
中国境内彩陶出现年代比欧亚大陆早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中引入了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包括沙粒大小、地表湿度、地表植被和积雪覆盖等,研制了“嵌套网络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即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对上述文段主要信息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嵌套网络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能预报沙尘暴
我国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不包括对沙尘暴的预报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改变了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近年来,对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文化的综合比较研究,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边境接壤最长的是云南省,所以各国学者注意的焦点,往往也就集中在云南一隅。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云南的确有很多文化因素与东南亚的考古发现有相似之处,反映出这两个相邻的地区在古代的关系异常密切。不过我们在全面审查此种关系的来龙去脉时,却发现东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很集中的地区,并不是云南,而是四川。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古代四川、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密切
各国学者日益关注东南亚古文化研究
古代东南亚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是四川
东南亚古文化研究需要开启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