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极拼搏,抱成团,最后把这场比赛赢了下来。”安徽队最佳球员马晓宇说。身为齐齐哈尔人,”的相关试题
821/1000
单选题

前来巴塞罗那“朝圣”的年轻学生终年不绝,他们与其为凭吊中世纪名胜而来,不如是被安东尼·高迪这位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所吸引。毕加索虽出生于加尔,但在巴塞罗那的阿吉拉宫,你可以观赏到他从8岁起按年代陈列的琳琅满目的作品。达利早年狂热地迷恋海洋,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有着白色粉墙的渔村里度过,但他超现实主义的天才之作却珍藏在这个艺术的圣地——他的诞生与安息之地。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

现代主义的作品吸引了年轻的艺术家

B

巴塞罗那是一个绘画艺术的圣殿

C

画家的作品不一定保存在他的出生地

D

年轻学生“朝圣”巴塞罗那不是为了凭吊中世纪名胜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5.8%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9-山西-031】 展开解析
822/1000
单选题

我们看物体时,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穿过瞳孔,再经过晶状体的折射,穿过玻璃体,最后汇聚到视网膜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了。但对于近视的而言,来自物体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就汇聚在一起了,所以看到的物体是模糊不清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角膜的曲率变了。目前传统的激光治疗近视的方法,就是将角膜雕刻成“眼镜”,虽能立竿见影且效果持久,但风险较高,因此无风险治疗近视,越来越被们所期待。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不同治疗近视方法的优缺点

B

无风险治疗近视取得的进展

C

传统的激光治疗近视方法的弊端

D

如何实现永久矫正近视患者视力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6.4%
易错项:C
知识点:接语选择题
来源 【2021-四川-040】 展开解析
823/1000
单选题

甲和乙进行5局3胜的乒乓球比赛,甲每局获胜的概率是乙每局获胜概率的1.5倍。问以下哪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最大?

A

比赛在3局内结束

B

乙连胜3局获胜

C

甲获胜且两均无连胜

D

乙用4局获胜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9.7%
易错项:C
知识点:概率问题
来源 【2019-国考地市-061/国考副省-073】 展开解析
824/1000
单选题

在某些情况通报的写作中,出于对行文对象的尊重,也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态度的严肃认真,我们有时把“贫困”成“低收入”,把“政治问题”成“热点问题”,把“失业”成“下岗待业”。这实际上使用的是:

A

新锐语言

B

含糊语言

C

模糊语言

D

灵活语言

正确答案:C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公文写作
来源 【2013-吉林甲级-087】 展开解析
825/1000
单选题

一般病菌多在温室环境生长繁殖,低温环境停止生长,仅能维持生命。而耶尔森氏菌却恰恰相反,不但不怕低温寒冷,而且只有在0℃左右才大量繁殖。冰箱里存储的食物,使耶尔森氏菌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由此可以推出:

A

耶尔森氏菌在室温环境无法生存

B

一般病菌生长的环境也适合耶尔森氏菌生长

C

耶尔森氏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不适合一般病菌

D

0℃环境下,冰箱里仅存在耶尔森氏菌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1.4%
易错项:B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2-河北-078】 展开解析
826/1000
单选题

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工作圆满结束,获得200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诗经》一书,荣获今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参加评选活动的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参评图书达到634种,总品种数较去年增长1.28%。中国获奖图书《诗经》由刘翔设计,因其典雅、质朴而不失创意获得专家们的青睐。
下列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依据的是图书的装帧设计

B

“中国最美的书”注重图书的形式之美同时兼顾图书内容

C

中国最美图书的总品种数比去年增长1.28%

D

“世界最美的书”总品种数比去年增长1.28%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2.6%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0-江苏A-005】 展开解析
827/1000
单选题

科学家最新发现被命名为“郑氏廷龙”的小恐龙是始祖鸟的“亲戚”,与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亲缘关系非常近。通过分析始祖鸟的形态,并对似鸟恐龙和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恐爪龙类,即始祖鸟是迅猛龙的祖先,而不是鸟类的祖先。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A

恐爪龙类是一类与恐龙亲缘关系很近的鸟

B

恐爪龙类是一类与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

C

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成植食性恐龙,再演化成鸟类

D

始祖鸟标本被命名后,一直被认为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鸟类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1.4%
易错项:D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4-天津-098】 展开解析
材料

降雨来源于云层,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或某些成核物质后,就会很快冷凝而降落下来,所以冷暖空气相遇之处就是雨水多发的地带,这就是天气预报的基础;遇到干旱,给云层来一发干冰或碘化银炮弹,通过干冰降温或碘化银增加成核物质的手段增加降雨,也就成了最常见的工降雨方式。不过,最近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认为,除了天气变化,细菌也有很大可能控制着降雨。

故事要从50年前起。1970年,科学家在研究雨水时,发现其中含有微量的维生素B12。他们首先考虑,雨水由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云层中除了水蒸气,还有大量来自地表的灰尘,这些灰尘可能受类活动影响而携带一些维生素B12上天,导致雨水中维生素B12的存在。不过在检查了云层中的灰尘后,他们发现云层中的灰尘含量与维生素B12含量并没有什么关系。云只是一团堆积的水蒸气和灰尘,在排除类活动干扰后,这些维生素B12就只剩下一个来源——云层本身。

科学家开始猜测,可能是由于有大量微生物生活在云层中,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维生素B12。不过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他们无法确定云层中到底存在哪些微生物。

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让科学家有了彻底调查云层生态系统的能力。2017年,法国科学家在一个海拔1465米的气象站中采集到干净无污染的降水水样,对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水样中存在超过28000种微生物的DNA或RNA,其中细菌和古菌有22000多种,真核生物有2600多种。这些微生物中既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和藻类,也有异养细菌,它们可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光合作用生物利用云层中的水分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异养细菌则可能会以光合作用生物为食。

云层中的紫外线其强烈,很容易杀死位于高空的微生物。新的研究发现,其实有些细菌早就发展出抵抗紧外线的能力。无论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还是通过掠食其他微生物获取,细菌们能将这些有机物分解为具有保护作用的胞外聚合物,这些物质基本由糖构成,类似一层“糖衣”,能够轻松抵御高空中的低温、干燥和紫外线破坏。芽孢杆菌就是最常见的能合成这种“糖衣”的细菌。该属包括许多种微生物,臭名昭著的炭疽杆菌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随着类活动越来越强烈,大量有机物的微小颗粒飘散到云层上,所形成的效应就是,微生物们可能躺在云层里“无所事事”,就能吃到足够的食物。很多小时候曾经幻想天上的云朵就是棉花糖,盼望自己能飞到云层上大吃特吃,现在看来,细菌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美梦。

每个带有防护性“糖衣”的细菌都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凝聚核,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天然条件下,云层中的纯水分子在低于-40℃时才会凝结;如果其中含有无机颗粒作为凝聚核,凝结温度就会变成-15℃;一旦存在细菌,水分子的凝结温度还会再次升高,有些细菌甚至能让水分子在-2℃时凝结。部分科学家相信,类活动为微生物提供了童话般的生存环境,高空云层变得更为“宜居”,这就使得云层生态系统度繁盛,这反过来将会引发频繁的雨雪。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增加降水本身就是云层微生物的一种生存策略。许多云层微生物是因为风力吹动而从地面直达空中的,它们会借助高空气流在空中远距离旅行一段时间,之后再通过变成凝聚核的方式,以雨水的形式重回地表,寻找新的宿主。

此外,这些微生物在享受云层中的有机物颗粒时,会将它们重新分解为二氧化碳。如此一来,原本以固体颗粒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又被微生物释放到大气中,成为日益暖化的地球上又一根新的稻草。据估算,大气中每年因此增加的二氧化碳约为100万吨,数量虽少,却会随着类排放的有机污染物数量增加而增加。这种暖化的结果就是:地表温度升高,蒸发加强,云层增多,云层生态系统更加繁荣。这么一想,细菌似乎成了控制地球气候的幕后黑手?

828/1000
单选题

最后一段中“成为日益暖化的地球上又一根新的稻草”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可能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B

成为严重危害植物健康的病原体

C

成了导致地球气候恶化的罪魁祸首

D

致使地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3.5%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3-国考副省级-059】 展开解析
829/1000
单选题

“把玩学术”不大合适,显得有点_______,但如果是“沉潜把玩”呢?其实读书做学问,目的性太强,很难达到痛快淋漓、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一点,学问与游戏之道是_______的,缺乏足够的好奇心,求知欲,距离感,反而做不好。按照今日不少的“学者”标准恐怕传统中国读书,全都是业余性质——可那种“爱美的”读书,自有_______之处。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轻浮    相近    可叹

B

轻佻    相通    可爱

C

轻慢    相似    可敬

D

轻视    相仿    可赞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4.8%
易错项:A
知识点:主谓宾关系,轻重
来源 【2010-浙江-014】 展开解析
830/1000
单选题

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不形成文章,根本就没有完成研究工作,学问也没有成熟。常有:“某学问好,可惜不写作”,事实上,此话大有问题。某可能学识丰富,也有见解,但不写作文,他的学问就只停留在简单看法的阶段,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与整理,就不可能真正是系统的、成熟的。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

A

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B

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

C

研究工作的评价标准

D

知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7.6%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北京-036】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