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
②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③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④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⑤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2
3
4
5
“一带一路”是我国当前大力推进的国家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是“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
“一带一路”战略承载了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共同繁荣的梦想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器是边境地区的互联互通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是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影视作品凝结的不只是创作者们的灵感和创意,还有时代文化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的投射和缩影。就影视作品而言,一方面,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来说,经典作品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价值,对经典的重复呈现既是一种文化延续,也是一种文化确认,与我国传统文化联系密切的经典影视作品尤为如此。另一方面,对影视文化的发展来说,经典作品原有版本的魅力会逐渐褪色,用新的视听技术、新的时代美学和新的演员演绎将经典重新阐释一遍,则是赋予这些作品与时俱进的新生命力,其本身是重塑经典甚至创造新经典的过程。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经典影视作品生命力的来源
对待经典影视作品的正确态度
经典影视作品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新时代翻拍经典影视作品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作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
这段文字的要义是:
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要解决生态文明的建构问题,必须以《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作为理论基础
20世纪以来,人类对弦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革。弦就是振动,振动就会产生波,说明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为重新认识“美”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技术方法。研究表明,自然美与物质的波长(或者频率)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物体固有的频率与人自身的频率存在耦合关系,“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对同一个人的美丑认识不同,因审美主体的频率不同所致
阳光、鲜花一定时间内大致不变,因为振动频率没有变化
距离产生美,是因为审美主客体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共振
见义勇为行为得到社会认可,因为审美主体振动频率一致
①历史时期的气候并非一成不变,气候的波动变化对文明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唐代诗人张籍的诗表明当时四川地区有荔枝分布
③20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竺可桢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首次重建了我国过去5000年的温度变化曲线
④然而在现代人的认知中,荔枝的生长区多位于南岭以南,很多人对杨贵妃能吃到荔枝表示怀疑
⑤重建的暖季温度与同区域公海孢粉量化的降水数据,为我国过去5000年文明历史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定量气候背景
⑥不久前,科学家利用现代地学研究手段,定量重建了我国北方过去5000年中高分辨率的暖季(4月至10月)温度变化序列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③⑤⑥①②④
⑥③⑤④①②
①⑥⑤②④③
②④①③⑥⑤
千年以降,端午节始终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厚重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伦理内涵,不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给我们以醇厚绵长的心灵滋养,给民族以生生不息的动力。也由此,越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刷下,我们越是要有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寄托情感和文化符号的固有仪式或可以简化,浓郁的民俗表现形式或可以进化,但端午节的肃穆价值不能抹掉,你我心中的敬畏不能消退,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更不能抛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应重视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
应警惕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应深入发掘端午节厚重的文化内涵
应增强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性
虽然人们总是这样假定:只要不断提升人类的理性,并使信息透明化,就能消弭谣言产生的土壤。但迄今为止这一直只是个理想,而且很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没有哪个社会的人所传播的信息都完全正确,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为了尽快获知自己所关心的“真相”,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传播那些未经证实的说法。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谣言折射的正是群体心理:他们的希望、恐惧、焦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没有谣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人们往往无意识地传播着谣言
谣言折射出社会部分群体的心理
人们往往为了获取真相而轻信谣言
残缺家庭是指家庭中配偶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在现代西方国家,离婚率较高,造成残缺家庭数量增多。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两对登记结婚的夫妇中就有一对离婚,单亲家庭数量增加75%以上。离婚后,由于男子的再婚机会多于女子,单亲家庭大多以妇女为主,这种单亲家庭约占美国家庭的19%。在西方其他国家,离婚率也是造成单亲家庭的主要原因。中国由于长期受封建节操观的影响,多为寡居家庭,因离婚产生的残缺家庭较少,但现在情况也有所改变。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美国的离婚率一度高达75%
美国离婚妇女的再婚率高于中国
在中国,离婚造成的单亲家庭数量有所上升
在美国,以妇女为户主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9%
如果我们不再沿袭流行的模式,粗放式地将外国文论在中国的旅行简化为“西方文论在中国”与“前苏联文论在中国”,而是从话语实践的维度切入,直面世界文论发育的原生态,就要考虑到“西方文论”并不是铁板一块,譬如“欧陆文论”与“英美文论”在要旨与路向上就有很大分歧;就要考虑到“苏联文论”在不同时段也有不同内涵,至少“解冻”之前与“解冻”之后的苏联文论不应当等量齐观。因此,我们可以基于历史上实际发生的情形对外国文论展开比较细致的梳理。
本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展开对于外国文论的科学分类
详细介绍不同时段的苏联文论
描述外国文论进入中国的有关情况
阐述多部外国文论译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