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处于草根状态的民间文化,大多难有连续性的书面记载。“非遗”申报的制度化要求,使申报本身成为步履维艰、绞尽脑汁的过程。最终,可能表格填得工工整整,视频也做得精美绝伦,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将原本活态的文化形式化的过程。如此,便失去了申报“非遗”最初的意义与目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我国的民间文化缺乏系统化和连续性的传承
“非遗”申报制度与民间文化的特点不相适应
民间文化在申报“非遗”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教条化的评价标准抑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考验,而且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这一时期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和政策有:
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④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_______的作用。一个民族数学_______的高低,与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耳濡目染 能力
润物无声 水平
循序渐进 素质
潜移默化 修养
2013年末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260个,比上年末增加384个。其中乡镇文化站34343个,增加242个。年末群众文化机构从业人员164355人,比上年末增加8127人。群众文化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3389.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9%。年末群众文化机构共有馆办文艺团体6022个,演出15.13万场,观众6569万人次。
2013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数量同比约增长了:
8%
3%
0.9%
0.4%
过年放鞭炮,上元吃汤圆,端午赛龙舟,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习俗离我们渐行渐远。9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开始在西餐厅里过生日。文化发展是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因此,有人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各项最有助于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在西方国家受到热捧
现代社会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源于西方社会
国家的经济优势有利于本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能够不断吸收和借鉴正是我国文化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下列做法有利于文化强国建设的是:
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②坚持在文化建设中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③坚持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④坚持利用第一、合理发掘和积极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利用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中国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的结晶。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的地位,然而在中国文化中,宗教的功能基本上是由哲学承担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生活的意义,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根据,都是通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中国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西方文化中,哲学的作用不如宗教明显
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在讨论留守儿童问题时,有些学者将其归咎于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因素,强调亲子分离,但无论是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之类的人口国内迁移,还是下南洋形成的人口海外迁移,都曾产生大量留守儿童。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大量外出经商,其家乡也存在大量留守儿童。而由城市化产生的留守儿童,在近代的浙北、苏北等地也早就初具规模。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公共议题呢?这不仅因为其规模日益庞大,更因为乡村社会发生嬗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育人环境。在通往现代化、城市化的路途中,乡村社会完全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乡村文化衰落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中国乡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乡村社会的衰落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
探讨留守儿童问题不能仅从个体和家庭层面找原因
历史上有留守儿童却并未产生问题
①不锈钢罐的出现被认为是现代食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里程碑
②最早的不锈钢主要用于军事工业
③在这一年,美国、英国和德国的研究者分别在抗腐蚀合金的研究上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
④它的结实耐用、抗腐蚀和易于清洁消毒的特殊性深受食品加工厂的欢迎
⑤1912年被认为是现代不锈钢诞生的年份
⑥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以锅碗瓢盆的形式进入家庭
将以上语句排序正确的是:
⑤③②⑥①④
⑤①③②⑥④
②⑤③⑥④①
②⑥④⑤③①
研究人员对1971年到2008年间的36400名某国公民的膳食数据和1984年到2006年间的该国14419人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他们发现,生活在2000年代和1980年代的同龄人,摄入同样的热量、同样质量的蛋白和脂肪,做同样多的运动,2000年代的人还是会比1980年代的人在体重指数上高2.3%。换句话说,即使我们遵循同样的饮食和锻炼计划,今天的人也要比上世纪80年代的人重10%。研究者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和科技的发展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以上观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化工产品应用于日常生活,这些物质可能改变人体的荷尔蒙进程,让人体调整和维持体重的机制发生变化
90年代后,新型的抗抑郁药被研发出来,成为了很多国家最常用的处方药之一,而这些药物都有让人变得虚胖的副作用
近年来,科技发展使得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体力劳动的比例显著下降,即使维持日常运动,总的体能支出也明显降低
现代人吃的肉比几十年前的人多得多,需要新的肠道菌群来消化,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让人的食欲大增从而体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