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必应古代文明小测试”的相关试题
711/1000
单选题

目前,各种新的技术还在测试中,填埋也不是废物处理的唯一方式。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也在许多国家的废物处理中占较大比例,而且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仍然发挥较大作用。但是最快的废物循环方式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垃圾堆肥。

从这段文字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垃圾焚烧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

B

填埋、焚烧、循环利用是常用的废物处理方式

C

传统的循环利用方式包括可再生物资的回收

D

垃圾堆肥不久将取代其他废物循环利用方式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3.7%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4-江苏B-002】 展开解析
712/1000
单选题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_________,历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_________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指南    增进

B

途径    进步

C

方法    积累

D

工具    变革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2.7%
易错项:A
知识点:主谓宾关系
来源 【2018-联考/天津-012】 展开解析
713/1000
单选题

从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到社会生活中所发出的各种声响,人类无法离开声音。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却缺乏有效保存声音的技术手段。在留声机与唱片问世以前数千年内,声音虽然川流不息地承载、传递着文明与生活,但它的初始内容却无法得到保存,许多记载于历史文献的声音遂成绝响,这是文明的一大遗憾。直至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人类在记录、复制声音的领域内取得了突破,留声机、唱片相继问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人类为有效保存声音的初始内容做出了长期的努力

B

声音保存技术是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之一

C

录音技术的突破使得人类文明得以更完整地留存

D

声音资料的匮乏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缺憾之一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6.6%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河南-022】 展开解析
714/1000
单选题

有研究团队收集蜘蛛网进行微塑料实验测试,发现所有的蜘蛛网都被微塑料污染过。有些蜘蛛网中,微塑料可达蜘蛛网总重量的十分之一。该团队研究员认为,可以通过特定区域的蜘蛛网来快速了解该区域的微塑料污染情况。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可以支持上述观点?

A

微塑料可以有许多来源,包括纺织品、水瓶、外卖容器和食品包装

B

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塑料有可能被人类吸入并进入血液,从而造成健康风险

C

蜘蛛网可有效粘着空气中漂浮的微塑料,其含量与空气中的微塑料浓度成正比

D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对微塑料含量进行检测,但准确度和灵敏度并不一致

正确答案:C
正确率:98.1%
易错项:B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23-北京-095】 展开解析
715/1000
单选题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第一节是:“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这儿的“鸡鸣”和“昧旦”是古代的两个时段。

其中的“鸡鸣”相当于现在的:

A

23点至1点

B

1点至3点

C

3点至5点

D

5点至7点

正确答案:B
正确率:18.5%
易错项:C
知识点:生活中的其他常识
来源 【2013-吉林甲级-075】 展开解析
716/1000
单选题

访古是十分感人的经历,尤其是当我们踏上古代文献中________的地点时。亲手触摸庄重威严的利簋,秀丽铭文好像把我们拉回到三千年前牧野之战的场景,________中描绘的古代社会面貌在脑海中清晰了起来,我们感受到了历史迎面扑来的强烈震颤。这种感觉,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可谓一种致命的“诱惑”。然而,身为一名严谨科学的从业者,必须对这种诱惑保持足够的警惕,维护考古记录的________,这是一名考古学者的自警,也是整个考古学学科的自尊。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雷贯耳  刀光剑影  客观性

B

如数家珍  白纸黑字  严肃性

C

司空见惯  鼓角齐鸣  主体性

D

耳熟能详  只言片语  独立性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1.4%
易错项:A
知识点:修饰关系,限定关系
来源 【2022-江苏A-040/江苏C-038】 展开解析
717/1000
单选题

熏香起源于古代祭祀传统。但随着生产力发展,熏香成为介于世俗享受和祭祀之间的一种习惯。半在天上,半在人间。一方面,熏香是祭祀的重要形式,它被纳入礼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仪式规范的一部分。另外一方面,香料在贵族之中被普遍使用,汉代贵族在熏香时常常使用一种镂空山形盖的熏炉(后世称为博山炉),香料在被点燃时产生的烟雾通过镂孔透出,模拟海中仙山的云雾缭绕,山代表着永恒和长生。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是:

A

汉代贵族流行的熏香形具是博山炉

B

熏香成为世俗享受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C

中国古代熏香源于祭神拜祖

D

熏香由贵族专享变成民间普遍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9.5%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4-吉林-034】 展开解析
718/1000
单选题

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________。

A

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B

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

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D

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7.1%
易错项:C
知识点:力学
来源 【2015-上海A-035】 展开解析
719/1000
单选题

关于小王、小李和小张,我们知道他们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并且我们还知道:小张比教师的年龄大;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小李年龄小。由此可知:

A

小王是律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教师

B

小王是医生,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律师

C

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律师,小张是医生

D

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律师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9.5%
易错项:D
知识点:朴素逻辑
来源 【2008-湖南-061/吉林-062】 展开解析
720/1000
单选题

小周、小吴、小郑三人中,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一人是知识分子。
已知:小郑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
小周的年龄和农民不同;
农民的年龄比小吴小。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小周是工人、小吴是知识分子、小郑是农民

B

小周是知识分子、小吴是农民、小郑是工人

C

小周是知识分子、小吴是工人、小郑是农民

D

小周是工人、小吴是农民、小郑是知识分子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6.7%
易错项:A
知识点:朴素逻辑
来源 【2013-广东(一)-076/广东(三)-085】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