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两人生产一产品,每套产品由甲、乙配件各1个组成。师傅每天生产150个甲配件或75个乙配件;徒弟每天生产60个甲配件或24个乙配件;师徒决定合作生产,并进行合理分工,则他们工作15天后最多能生产该种产品的套数为:
900
950
1000
1050
某慈善机构募捐,按捐款数额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甲、乙、丙、丁、戊,五人共捐款10万元,且数额都不相同。如果甲的捐款刚好是乙、丙之和,乙的捐款刚好是丁、戊之和,那么丙的捐款最多为多少元(捐款金额均是1000元的整数倍):
17000
18000
19000
20000
羌笛是一种源于古羌人的民族民间乐器,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羌笛。传入中原后,形制经过了改变。从南朝至唐宋的诗词中,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羌笛既是唐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文化符号。林庚在《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中说:“只要碰见笛声,便似乎无往而不成为好句。”
这段文字没有介绍:
羌笛的文化属性
羌笛的乐器类属
羌笛的象征对象
羌笛名称的由来
一口水井,在不渗水的情况下,甲抽水机用4小时可将水抽完,乙抽水机用6小时可将水抽完。现用甲、乙两台抽水机同时抽水,但由于渗水,结果用了3小时才将水抽完。问在渗水的情况下,用乙抽水机单独抽,需几小时抽完:
12小时
13小时
14小时
15小时
陈老师在手上用钢笔写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一人的名字,然后他紧握手,让甲、乙、丙、丁四人猜猜他写了谁的名字。
甲说:“是丙的名字。”
乙说:“不是我的名字。”
丙说:“不是我的名字。”
丁说:“是甲。”
陈老师说:“你们四人中只有一人猜对了。”
陈老师写了哪位同学的名字: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某企业招聘笔试参考人员均来自甲、乙、丙三所高校。笔试结束后,在进入面试的100人中,来自甲高校人员占比从笔试时的50%下降至当前的40%,乙高校人员占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丙高校的有50人。问笔试时来自甲、乙、丙三所高校的人员比例是多少?
2:1:1
2:3:2
3:1:2
3:2:1
甲、乙两人同时从图书馆走向教室,甲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跑步;乙一半时间步行,一半时间跑步,若两人步行、跑步的速度均相同,则:
甲先到教室
乙先到教室
甲和乙同时到教室
无法判断
铺设一条自来水管道,甲队单独铺设8天可以完成,而乙队每天可铺设50米。如果甲、乙两队同时铺设,4天可以完成全长的,这条管道全长是多少米:
1000米
1100米
1200米
1300米
有教师、公务员、银行职员三人,其中甲不是银行职员,乙不是教师,丙不是公务员。教师比乙年龄大,丙在三人中年龄最小。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是教师
乙是公务员
甲不是公务员
丙不是银行职员
甲乙两人从同一起跑线上绕300米环形跑道跑步,甲每秒钟跑6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第二次追上乙时甲跑了几圈:
9
8
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