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小麦 1964 文学作品 作者”的相关试题
51/1000
单选题

下列作者作品、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诸葛亮—《诫子书》—汉

B

贾谊—《过秦论》—汉

C

韩愈—《秋声赋》—宋

D

王安石—《捕蛇者说》—宋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2.0%
易错项:D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0-联考/福建-110】 展开解析
52/1000
单选题

传统文学自现代以来一直有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分。纯文学的读者往往是小众的、精英化的,通俗文学则是供更广大的人群阅读,而作者也是顺应这两个阅读方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群体。网络文学则不同于这两者,能让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阅读。它的多样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在其间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让原来并非文学读者的一部分大众作为文学阅读的“增量”参与到文学阅读之中,也使得许多不同身份的年轻写作者在这个空间中找到了职业写作的可能性。大量的年轻读者和作者从网络文学的入口进入了文学之中。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网络文学的出现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受众

B

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能吸引青年人群

C

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D

网络文学的发展扩大了文学的读者和作者群体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5.5%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9-江苏B-021】 展开解析
53/1000
单选题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认识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性,并在1990年著作权法规定保护办法另行规定。但时隔三十余年,保护办法仍未出台。尽管如此,在著作权法颁布后,学界就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展开研究讨论,提出多种保护方案,涉及权利客体、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保护期限、权利限制等方面的问题。当然,也有个别学者反对用著作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主张通过公法加以保护。与此同时,国家版权局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但因质疑声音过大而夭折。
作者可能赞同下列哪一观点:

A

通过公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最可行的途径

B

围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争议流于表面

C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缺位状态亟需改变

D

国家版权局应就民间文学保护倾听多方面意见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3.7%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国考行政执法-047/国考市地-046】 展开解析
54/1000
单选题

调查显示少儿图书在2007年的销售量同比增长近25%,成为继经管、学术文化类图书后的又一高增长模块。在200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中,少儿图书所占的比重达到11%以上;本土原创儿童文学作品销量更是呈井喷之势,在各大书店的少儿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往往占据至少一半以上的席位。
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

少儿图书销量超过学术文化图书

B

图书市场整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C

少儿图书销量占零售市场的两成以上

D

畅销儿童文学作品有本土原创化的倾向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8.8%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1-福建-019】 展开解析
55/1000
单选题

以下关于作品和创作者对应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魔笛》——莫扎特

B

《家》——老舍

C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D

《灵与肉》——张贤亮

正确答案:B
正确率:16.7%
易错项:D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4-江西法检-050】 展开解析
56/1000
单选题

文学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

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

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

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9.0%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江苏A-002】 展开解析
57/1000
单选题

在玉米地中套种的小麦有可能得小麦黄叶病,这种病是由于光照不足造成的,一旦光照充足,比如玉米收割后,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且不会影响产量。而小麦锈病是由花斑锈菌引起,如果在病症初起时不及时恰当应对,就会使小麦植株很快枯死。由于小麦锈病和小麦黄叶病初期症状很难区分,所以,在玉米地中套种小麦,必须高度注意小麦锈病的定期筛查和预防。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的假设前提:

A

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有效鉴别小麦锈病的方法

B

花斑锈菌对小麦的危害与光照是否充足无关

C

如果及时恰当处理小麦锈病就不会使小麦减产

D

小麦黄叶病不会诱发小麦锈病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5.6%
易错项:C
知识点:前提型
来源 【2013-河北-079】 展开解析
58/1000
单选题

文学评论中,对形式的模仿与内容的抄袭,不应_______;对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不可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B

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

C

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D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正确答案:C
正确率:93.7%
易错项:B
知识点:轻重,时间关系
来源 【2013-浙江A-009/浙江B-009】 展开解析
59/1000
单选题

社会发展史表明,和对食物的追求一样,人类对美、对艺术的追求始终未变。如果我们将这种追求称为“艺欲”的话,“艺欲”不会像“食欲”那样在满足后减弱,反而会不断增强,这种增强_________。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是独自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欣赏一部影视剧或听一场音乐会,也会产生与人交流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反过来又会刺激和增强新的文艺需求,此种新需求主要不是重复欣赏某部作品,而是希望欣赏到更加精良的作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推动着文艺需求更多元丰富

B

强化了对人们文艺需求的敏锐感知

C

使文艺更加深刻而广泛地嵌入人们的生活

D

主要表现为希望获得质量更优的文艺作品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2.6%
易错项:A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0-四川下-034】 展开解析
60/1000
单选题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表明,我们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所以迫切地需要这样的奖项来让大家接触文学。这其实和每年我们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相类似,这种关注正是说明,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越来越陌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公众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

B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前所未有

C

公众对于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D

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缺乏了解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3.3%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9-广东-040】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