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小麦 1964 文学作品 作者”的相关试题
991/1000
单选题

基因组学研究表明,人体基因组内含有2万到2.5万个基因,但至今,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只能发现一千多种疾病基因,而且都是单基因疾病。人类罹患的多基因疾病却依然是技术检测的盲区。对此,现有基因检测的结果,都采用“高”、“中”、“低”或某一百分比范围来表示个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概率,根本达不到所谓100%的准确率。另外,即便基因检测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得病的可能。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人类罹患疾病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B

现有的基因检测结果不够精细化

C

现在的基因检测有其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D

基因检测结果不能排除人类患病的可能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0.0%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广州-022】 展开解析
992/1000
单选题

阅读推广,是向公众提供的一项重要的阅读服务。每个社会成员,既是阅读推广的对象,也是阅读推广的触角。实践已经证明,让每个社会成员养成阅读的自觉和习惯,把阅读当作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阅读推广中最难的事情,其难度远远超过阅读氛围的营造。而这件难事,也恰恰最有价值。社会成员若无自觉和习惯,全民阅读可能就只停滞于想象层面,这显然不利于书香社会的建设。
根据文意,作者认为阅读推广最难的事是:

A

阅读服务的提升

B

阅读习惯的养成

C

阅读氛围的营造

D

阅读价值的创造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4.7%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8-吉林甲-049】 展开解析
993/1000
单选题

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去某处时,返程的路程似乎更短,花费时间更少。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旅程的确切长度,只是通过一些其他线索来估算。当我们前往陌生之处时,去时的路似乎比返程的路更长,因为当时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新鲜的事物。然而,在返程时,我们仅仅需要识别一些路标,而非形成新记忆,因此大脑感觉时间缩短、空间变小。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A

外在刺激影响我们的时间感知

B

空间影响我们的时间感

C

时间感知影响我们的旅途长度

D

时间影响我们的空间感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1.0%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吉林甲-045】 展开解析
994/1000
单选题

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认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想表达的意思是:

A

过度追求物质上的奢华反而意味着教养的匮乏

B

有教养的人才是真正有品位的人

C

现在国人对品位存在普遍误读

D

英国传统绅士的品位其实是朴实和低调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1.8%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4-河北-008】 展开解析
995/1000
单选题

云南是“生物王国”,而且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曾有一段时间,云南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者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往往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持久维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在云南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较多困难

B

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C

在云南单纯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的作用不大

D

云南经验证明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两者并举不悖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4.8%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国考-060】 展开解析
996/1000
单选题

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诗歌鉴赏和审美体验对诗歌创作提出的要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夫言情写景,贵有余不尽。然所谓有余不尽,如万绿丛中之着点红,作者举一隅而读者以三隅反,见点红而知嫣红姹紫正无限在。”诗作里的一点“红”,透露了春天的气息;读者在鉴赏中举一反三,自然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万紫千红的春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以简约含蓄为贵

B

诗以言辞优美为贵

C

诗以情感真挚为贵

D

诗以浑然天成为贵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3.6%
易错项:D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5-浙江A-045/浙江B-045/浙江C-045】 展开解析
997/1000
单选题

惠山细货泥人,主要指手捏戏文,更加脱离耍货的样态,成为纯粹的装饰品。细货重手工,有打泥、揉泥、捏脚、捏身、装头、开相、装鸾等约15道工序。塑造极细的手指不开裂断掉,则仰仗惠山地区黑色黏土所具备的特佳的强度硬度。手捏戏文主要表现京昆戏剧场景和一些佛道形象,多以两三人为一组。前面所说王春林、周阿生等敬献的作品当属此类。由于人物造型比例准确,抓住戏剧高潮时人物典型动作,彩绘生动、顾盼生姿,观之如临剧场。
关于惠山细货泥人文段未提及的是:

A

传承关系

B

主要用途

C

材料特点

D

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A
正确率:90.2%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0-新疆-038】 展开解析
998/1000
单选题

《二泉映月》,使我们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的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我们和阿炳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而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华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的盲人。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我们不能像阿炳那样创作出经典作品的根本理由是:

A

我们没有用心灵去感悟自然

B

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

C

我们没有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灵感

D

我们只会凭眼睛去看,缺乏天分与才华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1.1%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09-吉林甲级-023】 展开解析
999/1000
单选题

一对中子星碰撞后抛出的碎片不仅合成了金、银等稳定元素,还合成了大量放射性元素,它们会衰变、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将碎片自身加热,使其发光,最亮时虽然没有超新星那么亮,却可以达到新星亮度的一千倍左右,因此被称为千新星。2017年8月,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双中子星并合前后发出的引力波,并在大约10小时后发现了中子星碎片形成的千新星现象,从而彻底证实了中子星并合可以合成大量重元素这个猜想。
由此可以推出:

A

超新星比新星更亮

B

引力波可以释放大量能量

C

千新星中含有大量的金、银元素

D

宇宙中的重元素都是由中子星碰撞后产生的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5.0%
易错项:C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9-黑龙江县乡-091/四川上-081】 展开解析
1000/1000
单选题

科学家们成天经历的就是无知、疑惑、不确定,这种经历是极其重要的。当科学家不知道答案时,他是无知的;当他心中大概有了猜测时,他是不确定的;即便他满有把握时,他也会永远留下质疑的余地。承认自己的无知,留下质疑的余地,这两者对于任何发展都必不可少。科学知识本身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可信度的集合体:有的根本不确定,有的比较确定,但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主要强调:

A

科学就是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发展的

B

科学知识本身常常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C

科学家并非永远对自己的工作有自信

D

承认自己无知并不影响科学家的声誉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4.0%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江苏A-029】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