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模拟派出骨干教师指导山区教师人才培训项目。甲、乙、丙、丁四位教师积极报名参加,学校决定从他们四人中挑选出若干人员,考虑到各方面情况,派出人员要符合以下要求:
①只有乙参加,甲才参加;
②如果丙参加,那么丁不参加;
③如果乙参加,那么丙也参加。
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甲和丙参加
丁参加,乙不参加
甲和丁参加
甲参加,丁不参加
太阳能电池只要_______在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转换效率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减,因此大多数太阳能电池都通过“初始”效率来进行评价。如果电池是像晶体硅这样的材料,性能上还相对_______;而如果涉及无定形硅即非晶硅,情况将完全不同,在经过暴晒后其导电性能会显著衰退,这种特性被称为SWE效应。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裸露 稳固
显露 恒定
暴露 稳定
坦露 固定
我们说儒家是道德至上或者道德决定论的时候,是一种宏观上的总体定性和评价。所谓“子罕言利”或者“小人喻于利”,是着眼于人作为一种道德存在、超越存在的“应然”特质而立论,所拒斥和鄙夷的只是“不义而富且贵”。具体到关乎民生的问题,儒家并非不言利、否定利,而是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认为民生决定道德。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儒家认为“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儒家的民生观不是空谈道德而是强调以民为本
儒家认为道德与民生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促进
在民生问题上,儒家倡导道德至上
最近,一项关于体重与死亡率的研究让人_______。该研究认为,按照国际_______的体重评价标准,超重人群比体重正常人群在同一时期内的死亡率可能要低6%。这一结果一经公布,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大众媒体数十年来一直_______的观念是,超重甚至是适度的体重增加都不利于健康。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啼笑皆非 公认 同意
出乎意料 通行 宣传
匪夷所思 现行 强调
无话可说 认可 灌输
在西汉时期,一种青铜染炉非常流行,以至于在许多地方都有出土。这种染炉分为三个构造:主体为炭炉,下部是________炭灰的盘体,上面放置一具活动的杯。它曾让几代学者对它的用途________,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它就是一种类似现代意义上的“小火锅”。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接收 孜孜以求
承接 迷惑不解
收纳 朝思暮想
盛放 潜精研思
历史认识的局限性成就了历史研究的魅力。历史认识有局限性,才需要人们不断拷问、修正和创新。如果研究者因此而敬畏研究对象,兢兢业业,_______,这正是历史研究的幸事。反之,如果把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作为规避责任的遁词和主观臆断的托词,人们就会愈发相信历史毫无_______可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身体力行 科学性
恪尽职守 公平性
如履薄冰 客观性
谨言慎行 系统性
地球自身储存着丰富的能量,雷雨、洪涝、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带来巨大破坏。有些物理学家发现了地球自然破坏力、影响力中的军事意义和价值,通过不断研究自然现象的特征和规律,试图掌握自然灾害对军事的影响,并通过一些物理学的方法对自然能量进行利用。如人为地制造大风、降雨、闪电、潮汐、海啸、雾气等,可以达到军事进攻与防御的目的;利用人工引雷的方法,可以有效驱赶厚重的云层,减少闪电的能量与时间,从而让军事行动的指挥控制设施不受干扰。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各国都注重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提高军事实力
地球自然破坏力具有两面性,不能片面归结为灾害
地球物理技术为军事领域有效利用自然能量开辟新方向
地球物理技术在现代军事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军事技术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食品、生物食品,是目前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食品,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它强调加强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通过认证证明该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均符合有机食品的标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不属于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基本要求:
生产基地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种子或种苗来自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
种子或种苗在自然环境下生长,避免在温室大棚内种植
有一则报道说:那些认为动物园安全管理措施已十分齐备的人,面对下面的新闻报道应当清醒了。昨天,一名男子掉入猴山中,幸而管理人员及时赶到,驱散猴群,将该名男子送往医院抢救,才没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动物园的安全措施。
以下哪项最有效地反驳上述报道的观点:
据报道,该男子是具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
男子落入猴山是极其偶然的事件,该动物园已有十年未发生此类事件
该动物园已经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管理人员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该动物园的安全设施已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目前仍处于安全状态之下
“中华”一词始于胡汉的区分,却终于胡汉的融合。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中华”一词并不是一个狭义的“汉人”概念,而是一个较宽泛的文化概念,既不对胡族设限,胡族对其也无明显的抵触与排斥。特别是“中华”之“华”所具有的以“衣冠礼乐”来喻指文化的象征意义,给“中华”这一概念带来了极大的包容度。入唐以后,“中华”一词作为唐朝别称与中国名号被广泛使用的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华”概念的实质是“华夷融合”。从很大意义上说,这正是后来历史发展中被“中华”所称谓的人们共同体得以不断扩大的原因。
根据这段文字,“中华”一词的特点是:
文化性
历时性
模糊性
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