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右图为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出生”中的“瓜瓞”即为葫芦。彝族古歌《梅葛》记载: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这体”的相关试题
441/1000
单选题

下列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论断与其蕴含的思维方式对应错误的是:

A

一阴一阳之谓道——辩证思维

B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底线思维

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创新思维

D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统思维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5.3%
易错项: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源 【2023-黑龙江-018/辽宁-018】 展开解析
材料

    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生态安全,2020年底我国通过了第一部流域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将法治清流注入长江母亲河。
    2021年6月19日,R市F区水利局收到举报线索,汉江河道F区龚洲渡口下游有工程船正在进行非法采砂作业,遂立即前往涉案水域进行查看。经调查,R市某石业公司M号采砂船在当日采期即将结束途中,在龚洲渡口下游500米处水域持续进行2小时左右的采砂作业,采砂量共计300吨,涉案价值达1.2万元。
    R市F区水利局根据事发当日执法人员现场拍摄的照片、现场勘验记录及现场作业人员的询问笔录认定,R市某石业公司M号采砂船作业区域为禁采区,开采行为属于非法采砂,遂作出没收采砂船舶、没收违法所得1.2万元、罚款25万元的行政处罚。该石业公司认为行政处罚过重,向F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行政处罚。
    R市F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M号采砂船在F区河道采砂规划禁采区域作业的行为,违反《长江保护法》第二十八条“禁止在长江流域禁止采砂区和禁止采砂期从事采砂活动”之规定,F区水利局作为涉案水域的河道主管机关,具有查处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的法定职责,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已进行调查取证、举行听证会、并召开了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作出的行政处罚事实认定清楚、程序正当合法、法律适用正确,遂判决驳回该石业公司全部诉讼请求,维持F区水利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442/1000
单选题

在该案诉讼证据中,某石业公司M号采砂船非法采砂300吨,这属于:

A

物证

B

书证

C

现场笔录

D

勘验笔录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6.4%
易错项:C
知识点: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来源 【2023-上海A-121】 展开解析
443/1000
单选题

图中人物的服饰,与下列哪部作品中描写的人物最为接近:

xingguang

A

关汉卿的《窦娥冤》

B

白居易的《长恨歌》

C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D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5.6%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5-山西-008】 展开解析
444/1000
单选题

读《九叉》,就是在听一个特别能贫的十几岁小女子在耍贫嘴,又或者是在听单口相声,一不小心就笑得肚子抽筋、口吐白沫——事实上当下北京作家群中,大都有这种“贫”的本事,如时下风靡的冯唐。而《九叉》之可喜,在于作者顾异没有硬往这个“贫”里面塞进一些东西,她只是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小心思、小欢喜、小理想、小纯情、小期待,就像是对镜开屏的孔雀,一心一意地绽放着自己的光彩,并且只给自己看。
作者被《九叉》深深吸引主要源于:

A

这部小说语言的幽默性

B

这部小说内涵的丰富性

C

这部小说内容的纯粹性

D

这部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5.0%
易错项:A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4-天津-043】 展开解析
材料

以下是略有删节的公文部分内容,阅读之后回答41—45题。
1.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拓展投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完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创新业务形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动,有序运行。

445/1000
单选题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2段中没有提及的是:

A

配套政策

B

经费来源

C

监督机制

D

考核办法

正确答案:C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7-北京-042】 展开解析
446/1000
单选题

回顾媒介发展的历程,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印刷媒介造成社会场景之间的隔离,从而促成知识的垄断和权威的得势;电子媒介则倾向于打破隔离,融合社会场景,从而模糊角色,消解权威。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精英”们的话语影响力被“草根英雄”“平民英雄”抢尽风头。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政府,在社会化媒体众声喧哗的媒介环境中,“被引导”“被议程设置”。“微博反腐”就是很好的例证。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新媒体:

A

对传播权力的消解

B

对社会结构的改变

C

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D

对信息传播的冲击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7.9%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1-新疆-032】 展开解析
447/1000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跨文化的叙述和理论能力,即将本土历史经验在________概括中理论化,使之能够触动和指导有着不同历史经验的人们的生活和________,是近代以来中国先贤们始终追寻的目标,也是文化中国在更新自身的________中影响世界的具体方式。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提炼  思考  传统

B

归纳  思想  特质

C

总结  思索  特性

D

凝练  思辨  传承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2.2%
易错项:B
知识点:感情色彩
来源 【2021-江苏B-036】 展开解析
448/1000
单选题

诗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_______的打量。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_______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别具一格    点石成金

B

别具匠心    明察秋毫

C

别具匠心    点石成金

D

别具一格    明察秋毫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5.3%
易错项:C
知识点:修饰关系,解释关系
来源 【2008-宁夏-033】 展开解析
449/1000
单选题

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宫藏”;商朝时,设立了守藏史这一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到了秦朝时,在文书上玺印封缄,在传递过程中使用“封泥”已是普遍的一种做法。到了东汉时期,办公文件保密用的“封泥”竟然成为把守关隘的比喻词。《后汉书·隗嚣传》记载:“(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说明守关如封泥,应小心翼翼,不得有一丝疏漏。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历代公文的保密方法

B

“封泥”一词的演变过程

C

档案储存办法的演变

D

史书对文书保存方法的记载

正确答案:A
正确率:93.2%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联考/江西-055】 展开解析
450/1000
单选题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这些精神如同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

提醒我们要牢记屈原精神

B

告诉我们端午节民俗起源

C

提醒我们要阅读屈原作品

D

告诉我们端午节文化内涵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7.9%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8-重庆下-045】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