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上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②从认识到实践就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③认识服务于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④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②③
②④
①③④
①②③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摩画了我国到2035年的法制蓝图。下列属于蓝图内容的是:
(1)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2)基本建成德才兼备、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
(3)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1)(2)(3)
(1)(2)(4)
(1)(3)(4)
(2)(3)(4)
下列选项中,关于党的十九大以来,审议通过的文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
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①②④③
②③①④
③①④②
③②①④
家庭文明建设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注重_________、注重_________、注重_________为着力点,唤醒广大家庭崇德向善的道义自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 家教 家庭
家庭 家风 家教
家庭 家教 家风
家风 家庭 家教
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由此:
从欧洲走向东亚
从部分成功走向全面成功
从亚洲走向全球
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现代化进程色彩纷呈而又相容相通,汇聚为一曲多元与共识的交响。从历史经验与价值取向上看,现代化应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多元与共识的统一。从这个角度理解和推进现代化,须摒弃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立场和心态。遗憾的是,当今西方一些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偏颇的。对于他们而言,西方理性主义是理解和诠释现代化问题的基本立场。这样一种理论定位容易导致“西方中心主义”,我们应有这种文化警醒。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理性主义思想家排斥西方文明
现代化进程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推进
不同国家对现代化的认识存在分歧
现代化过程中应正确看待西方理性主义
2024年新疆将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列不属于“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成果的是:
全国最大天然气制乙二醇示范项目成功投产
在霍尔果斯建成全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
我国规模最大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成立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推动棉花全产业链格局加快形成
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_______。要看到,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对当前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基底 不可或缺
根源 至关重要
支柱 缺一不可
核心 功不可没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下面是对我国一份近代历史文献的描述:是一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因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未能实施。这份文献可能是:
《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