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同党和国家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相关法治建设仍有待加强。例如,新时期草原保护管理工作已由围绕畜牧业生产服务为主转向生态保护为主,现行法律法规已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应加快完善以草原法为核心的草原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议立法机构和相关部委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修法立法的调研和梳理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将相关法律法规纳入立改废释纂规划,通过科学立法增强生态环境法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严密的法治保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有了新的发展要求
新时期草原保护工作亟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纂工作
我国生态文明领域迫切需要环境法律体系的保障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包括:
以平等互信为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以开放促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以执政党建设为统领,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践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域分工和产业协同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生产力归根结底在于其能增进各有关方的利益。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需要因地制宜、分工协调、分类推进,且其能促进不同发展梯度的区域之间形成联动势能,就能加速实现现代化。
由此一定可以推出的是∶
如果现代化建设没有推进,则说明区域分工和产业协同没有实现
如果区域分工与合作不能增进各有关方的利益,则其就不具有生命力
如果没有加速实现现代化,且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实现了因地制宜、分工协作,则说明其没有促进不同发展梯度的区域之间形成联动势能
暂缺
国家的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更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维度,而“治理”则具有更多平等和共治的意味,是公共事务相关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序参与,是各类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协商互动。“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这一文段标题的是: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管理”和“治理”的一字之变
国家治理现代化,人人都是参与者
国家制度完善和发展,我们都是受益人
山东省《政府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之一,是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搞好科学思想的宣传普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宣传一个先进模范人物,就是在社会上竖起一个标杆,要让道德之花永开不败,最重要的一点是:
在基层把宣传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
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
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尽管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但这样不是促使农业农村的“消亡”,做好“三农”工作,建设好农村,发展好农业,使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依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农业社会
“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亡”
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待提升
上个世纪,我国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当前,我国的“新四化”是指: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
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农业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下列做法有利于文化强国建设的是:
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②坚持在文化建设中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③坚持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④坚持利用第一、合理发掘和积极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利用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下列举措不属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容的是:
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
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
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体系标准跨区域衔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制定专门矫治教育规定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做示范,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①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②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③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④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项
2项
3项
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