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了,但不少人却感觉不如以前幸福了,以至于有人说:“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空间越来越小,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生活到处都是烦恼”。这是不少人讨论关于“幸福指数”的一个热门话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缺少物质条件
缺少对生活的自信
缺少人际关系的和谐
缺少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以资本主义作为研究对象,但它一开始就根植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土壤中,服务于人民,因而具有鲜明的人民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脱胎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流淌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血液,因而,人民主体性也毫无例外是其首要原则。人民主体性原则的基本意涵就是全体人民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同时又是平等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人。脱离人民主体性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也肯定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主义作为研究对象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根植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因
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原则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远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
以上内容的主要意思是: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深远感人,将知音获得的愉悦融合成一种人生内容
古琴是知音哲学的依托
古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知音的故事就是它的内涵之一
古琴艺术的价值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并且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在购买空调时,商家要求甲提供身份证号码及指纹办理会员,甲表示拒绝,则商家有权拒绝提供产品
为了保护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乙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采取与成年人相同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某电视台为了报道丙无故偷逃高速通行费的新闻,播放含有丙肖像和车牌号码的视频时,无需取得丙的同意
某外国企业丁为了向中国境内的自然人提供服务而处理他们的个人信息,但因丁是在中国境外进行处理的,可以不适用中国的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义务的规定,下面哪项不属于公务员的义务:
《法官法》中规定法官必须维护司法公正
公务员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保持“政治中立”
保守工作秘密
①此后,历代中央政权都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
②随着汉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新疆历史进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辉煌时期,古丝绸之路也迎来盛世华章
③唐朝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④设官建制、屯垦戍边等政令的实施,促进了西域各地的稳定与发展,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力地推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
⑤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汉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中华文化圈
⑥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而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则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⑥②③①⑤④
⑥④②①③⑤
②⑤③①⑥④
②⑥①③④⑤
“给力”是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闽南话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发国内舆论热议,许多报刊纷纷效仿运用。
下列对“给力”一词运用不当的是:
CPI创25个月新高,食品给力74%(《沈阳晚报》2010年11月12日)
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2010年11月12日)
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2010年11月12日)
高房价给力光棍节(《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2日)
“7·21”北京暴雨,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一袭白衣,在电视上一个一个念完死难者名单,这在央视是首次。对于这个苦难的国度来说,国家之幸不再是空洞的“人民生活都很幸福”,而是具体到每个人,你有你的幸福,他有他的不幸。_______________,这才是这个国度未来前行的方向。欣喜的是,我们正在路上。
填在横线上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珍重个体的“幸福”与“不幸”,珍重个体的尊严与权利
这个社会是由“人”组成,个人虽然渺小,却是形成文明的分力
每个人都应当被重视,每个个体也都是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基石
只有以每个个体的幸福为重,放置在国家、群体的利益之上
与自然主义相对峙的是理想主义。在理想派看,自然并不全美,美与丑相对,有比较后有美丑,美自身也有高下等差,艺术对于自然,应该披沙拣金,取长弃短。理想主义比自然主义较胜一筹,因为它虽不否认艺术模仿自然,却以为这种模仿并不是呆板的抄袭,须经过一番理想化。理想化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指凭着想象和情感,将自然事物重新加以组织、整理和融会贯通使所得的艺术作品自成一种完整的有机体,其中部分与全体有普遍的必然的关联。因此,艺术作品虽自然(Natural)而却又不是生糙的自然(Nature),它表现出艺术家的理想性格和创造力。就这个意义说,理想主义是对的,凡是艺术都带几分理想性,因为都带有几分创造性和表现性。这种见解发源于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里说诗比历史更是“哲学的”(意思是说更真),因为历史只记载已然的个别的事物,诗则须表现必然的普遍的真理,前者是模仿殊相,后者是模仿共相。用近代语言来翻译,他的意思是说历史只记载自然界繁复错乱的现象,诗和艺术则更进一层把自然现象后面的原理,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后人误解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共相”(Universals),以为“共相”就是“类型”(Type),于是理想主义的另一种意义就起来了,所谓“理想”(Idea)就是“类型”,类型就是最富于代表性的事物,“代表性”就是全类事物的共同性。依这一说,艺术所应该模仿的不是自然中任何事物而是类型。比如说画马,不能只着眼某一匹马,须把一切马的特征画出,使人看到所画的马便觉得一切的马都恰是这样。同理,艺术所表现的人物,都不应只能适合于某一时某一地,要使人随时随地都觉得它近情近理。如果“天下老鸦一般黑”,你画老鸦就一定把它画成黑的;纵然你偶然遇到白的或灰的老鸦,也千万不要理会它,因为那不是“类型”。这种理想主义在各种艺术的古典时代最流行。比如希腊造型艺术表现人物大半都经过两重理想化。第一,它选择模型,就着重本来已合理想的人物,男子通常都是力士,女子通常都是美人。第二,在表现本来已合理想的形体时,希腊艺术家又加上一重理想化,把普遍的精要的提出,个别的琐细的丢开。他们的女神和力士大半都有一个共同的模样(即类型)。个性是古典艺术所不甚重视的。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画家受希腊影响甚深,所以他们所表现的男子也大半魁梧奇伟,女子也大半明媚窈窕。十七世纪以后,在希腊时代出于艺术家本能的,在假古典派作家便变成一种很鲜明的主义。在诗的方面如布瓦洛(Boileau)和蒲柏(Pope),在画的方面如雷诺阿(Reynolds)和安格尔(Ingres),在雕刻方面为温克尔曼(Winckelmann),都主张艺术忽略个性而侧重类型。
理想派的艺术在以往占过很久的势力,不过从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代兴以后,它就逐渐消沉了。近代艺术所着重的不是类型而是个性。在近代学者看来,类型是科学和哲学对于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化的结果,实际上并不存在。艺术的使命在创造具体的形象,具体的形象都要有很明显的个性。一个模样可以套上一切人物时,就不能很精妥地适用于任何个别人物。许多人物的共同性,在古典派认为精要,在近代人看,则不免粗浅、平凡、陈腐。鼻子是直的,眼睛是横的,这是古典派所谓“类型”。但是画家图容肖像,如果只把直鼻横眼一件平凡的事实表现出来,就不免千篇一律。画家的能事不在能把鼻子画得直,眼睛画得横,而在能表现每个直鼻子横眼睛所以异于其他直鼻子横眼睛的。莎士比亚的夏洛克(Shylock),莫里哀的阿尔巴贡(Harpagon),巴尔扎克的葛朗台(Grandet),以及吴敬梓的严贡生都是守财奴,却各有各的本色特性,所以都很新鲜生动。如果艺术只模仿类型,则从莎士比亚创造夏洛克之后,一切文学家可以搁笔,不用再写守财奴了。
粗浅、平凡和陈腐都是艺术所切忌的。诗人维尼(Alfred De Vigny)在《牧羊人的屋》里说:爱好你所永世不能见到两回的。象征派诗人魏尔兰(Verlaine)也说:不要颜色!只要毫厘之差的阴影!
这些劝告在近代人心里已留下很深的印痕。在文艺趣味方面,人类心灵喜欢到精深微妙的境界去探险,从前人的“类型”和普遍性已经不能引人入胜了。
下列名人言谈中,符合近代以来艺术主张的一项是: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有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每部小说都在告诉读者:事情要比你想象的复杂。”
“你须去临摹,像一个傻子去临摹,像一个恭顺的奴隶去临摹你眼睛所看见的。”
“一部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走的镜子。”
与自然主义相对峙的是理想主义。在理想派看,自然并不全美,美与丑相对,有比较后有美丑,美自身也有高下等差,艺术对于自然,应该披沙拣金,取长弃短。理想主义比自然主义较胜一筹,因为它虽不否认艺术模仿自然,却以为这种模仿并不是呆板的抄袭,须经过一番理想化。理想化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指凭着想象和情感,将自然事物重新加以组织、整理和融会贯通使所得的艺术作品自成一种完整的有机体,其中部分与全体有普遍的必然的关联。因此,艺术作品虽自然(Natural)而却又不是生糙的自然(Nature),它表现出艺术家的理想性格和创造力。就这个意义说,理想主义是对的,凡是艺术都带几分理想性,因为都带有几分创造性和表现性。这种见解发源于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里说诗比历史更是“哲学的”(意思是说更真),因为历史只记载已然的个别的事物,诗则须表现必然的普遍的真理,前者是模仿殊相,后者是模仿共相。用近代语言来翻译,他的意思是说历史只记载自然界繁复错乱的现象,诗和艺术则更进一层把自然现象后面的原理,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后人误解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共相”(Universals),以为“共相”就是“类型”(Type),于是理想主义的另一种意义就起来了,所谓“理想”(Idea)就是“类型”,类型就是最富于代表性的事物,“代表性”就是全类事物的共同性。依这一说,艺术所应该模仿的不是自然中任何事物而是类型。比如说画马,不能只着眼某一匹马,须把一切马的特征画出,使人看到所画的马便觉得一切的马都恰是这样。同理,艺术所表现的人物,都不应只能适合于某一时某一地,要使人随时随地都觉得它近情近理。如果“天下老鸦一般黑”,你画老鸦就一定把它画成黑的;纵然你偶然遇到白的或灰的老鸦,也千万不要理会它,因为那不是“类型”。这种理想主义在各种艺术的古典时代最流行。比如希腊造型艺术表现人物大半都经过两重理想化。第一,它选择模型,就着重本来已合理想的人物,男子通常都是力士,女子通常都是美人。第二,在表现本来已合理想的形体时,希腊艺术家又加上一重理想化,把普遍的精要的提出,个别的琐细的丢开。他们的女神和力士大半都有一个共同的模样(即类型)。个性是古典艺术所不甚重视的。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画家受希腊影响甚深,所以他们所表现的男子也大半魁梧奇伟,女子也大半明媚窈窕。十七世纪以后,在希腊时代出于艺术家本能的,在假古典派作家便变成一种很鲜明的主义。在诗的方面如布瓦洛(Boileau)和蒲柏(Pope),在画的方面如雷诺阿(Reynolds)和安格尔(Ingres),在雕刻方面为温克尔曼(Winckelmann),都主张艺术忽略个性而侧重类型。
理想派的艺术在以往占过很久的势力,不过从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代兴以后,它就逐渐消沉了。近代艺术所着重的不是类型而是个性。在近代学者看来,类型是科学和哲学对于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化的结果,实际上并不存在。艺术的使命在创造具体的形象,具体的形象都要有很明显的个性。一个模样可以套上一切人物时,就不能很精妥地适用于任何个别人物。许多人物的共同性,在古典派认为精要,在近代人看,则不免粗浅、平凡、陈腐。鼻子是直的,眼睛是横的,这是古典派所谓“类型”。但是画家图容肖像,如果只把直鼻横眼一件平凡的事实表现出来,就不免千篇一律。画家的能事不在能把鼻子画得直,眼睛画得横,而在能表现每个直鼻子横眼睛所以异于其他直鼻子横眼睛的。莎士比亚的夏洛克(Shylock),莫里哀的阿尔巴贡(Harpagon),巴尔扎克的葛朗台(Grandet),以及吴敬梓的严贡生都是守财奴,却各有各的本色特性,所以都很新鲜生动。如果艺术只模仿类型,则从莎士比亚创造夏洛克之后,一切文学家可以搁笔,不用再写守财奴了。
粗浅、平凡和陈腐都是艺术所切忌的。诗人维尼(Alfred De Vigny)在《牧羊人的屋》里说:爱好你所永世不能见到两回的。象征派诗人魏尔兰(Verlaine)也说:不要颜色!只要毫厘之差的阴影!
这些劝告在近代人心里已留下很深的印痕。在文艺趣味方面,人类心灵喜欢到精深微妙的境界去探险,从前人的“类型”和普遍性已经不能引人入胜了。
根据本文可以推知,下列选项中符合作者对“自然主义”阐释的一项是:
自然主义认为艺术应当忠实地模仿自然
自然主义认为自然都是美的,但美有高下之分
自然主义侧重表现,而非再现
自然主义表现个性,而非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