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相关试题
301/1000
单选题

根据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行贿受贿一起查

B

以“留置”取代“两规”

C

确立了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

D

监察委员会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调查并作出政纪处分决定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0.0%
易错项:B
知识点: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来源 【2018-四川下-004】 展开解析
302/1000
单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________、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风流云散

B

风雨同舟

C

如影随形

D

通同一气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6.2%
易错项:D
知识点:并列关系
来源 【2020-联考/天津-021】 展开解析
303/1000
单选题

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_______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_______。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三山处于南方长江沿线,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华夏文化的传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耸立    峻峭

B

矗立    陡峭

C

屹立    高峻

D

高耸    险峻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6.1%
易错项:C
知识点:感情色彩,语义关系
来源 【2014-山东-009】 展开解析
304/1000
单选题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成像意大利、法国、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

A

欧洲分裂成许多小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字母文字

B

中国汉字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

C

统一文字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

字母文字只有艺术性没有实用性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6.1%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0-安徽-036】 展开解析
305/1000
单选题

以往在讨论国人不文明出游现象的时候,往往将原因归结为国民素质没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至于对策,除了强烈的舆论谴责,就是建议重罚。虽然说这样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并非全无道理,但我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少有游客真的想当不文明的典型,更没有人想故意去给国家和民族形象抹黑。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旅行社,对文明旅游方面的宣传和提醒基本为“零”,多数游客是无心而为。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会说明:

A

外界对国人形成不文明出游的印象可能存在误解

B

国人能否养成文明出游的习惯与整体国民素质高低有关

C

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谴责和重罚带来的效果只是一时的

D

培养国人文明旅游的意识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

正确答案:D
正确率:95.7%
易错项:A
知识点:接语选择题
来源 【2016-山东-019】 展开解析
306/1000
单选题

老一辈科学家受到尊重,是因为他们矢志不移、爱国奉献的品格。回顾钱学森的一生:少年立志实业强国,大学转换专业航空救国,归国后又服从国家需要转向航天工程,晚年还忧心于领军人才匮乏,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可以说,钱学森的成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钱学森的脉搏和民族前途一起跳动。在国际风云变幻、摩擦对抗加剧的当下,钱学森等老科学家的民族志气,鼓舞着中国年轻一代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当年回答陈赓大将“中国能不能搞导弹”时,钱学森说的“外国人能搞,难道中国人不能搞?”成为网民追捧最多的一句名言。
这段文字主要回答的问题是:

A

“钱学森之问”是怎样提出的

B

今天我们为什么怀念钱学森

C

老一辈科学家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

D

钱学森的成就与国家命运有何联系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3.8%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山东-022】 展开解析
307/1000
单选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关于传统文化理念给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方法论启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启迪我们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积小胜为大胜
②“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启迪我们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注重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③“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启迪我们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④“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启迪我们要在改革实践中创新理论,以创新理论推动改革实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1.8%
易错项:A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25-黑龙江-015/辽宁-012】 展开解析
308/1000
单选题

老字号拥有品牌优势,在做精做强、发展壮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老字号所_______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_______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们_______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弘扬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秉持  名利双收  凝聚

B

传承  不可估量  承载

C

恪守  管中窥豹  发扬

D

弘扬  守正创新  锤炼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0.8%
易错项:A
知识点:修饰关系
来源 【2023-联考/安徽-043】 展开解析
材料

①今天,世界上超过15亿人使用筷子,也就是说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用筷子进餐。西方学者林恩·怀特等人根据取食方式,将世界文化一分为三,分别是手指取食、刀叉取食、筷子取食所构成的三大饮食文化圈。筷子取食方式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筷子的发明地中国更是典型代表。

②但是在古代中国,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主要的饮食工具,出现最早且被用作主要取食工具的是“匕”,是一种状如匕首、介乎刀和匙之间的餐具,长柄浅斗,像今天的汤勺。

③饮食史专家倾向于把食物分为两类:谷物类和非谷物类。以就餐而言,前者显然更重要,因为在许多地方,“吃一顿饭”通常就等于“吃了一种谷物”,无论是大米、小麦、小米还是玉米。在汉语中,“饭”泛指所有煮熟的谷物;在现代语境中,“饭”通常指的是“米饭”,也有可能指其他谷物煮熟的“饭”。这种表达方式,说明了谷物食品的重要性。在汉语口语中,非谷物类食物被称为“菜”,有时被称作“下饭菜”,有的方言中直接称为“下饭”。由此可知,“菜”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人们摄入谷物食品。

④在古代中国,“匕”之所以是主要的饮食工具,是因为中国人最初就是用“匕”来取用谷物食品的,筷子最初则是用来夹取非谷物类食品的。这两种配套使用的餐具,在文献中被称为“匕箸”,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勺子和筷子”。在“匕箸”的表述中,“匕”在前,“箸”在后,显示出勺子在进餐工具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显示的是中国古人食谱中“饭”与“菜”的主次关系。今天在朝鲜半岛,我们仍能看到这种饮食传统的延续。就像中国古代的饮食习俗,朝鲜或韩国人通常用勺子取食谷物食品(即米饭),而用筷子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

⑤古代中国人和今天朝鲜半岛居民用勺子和筷子来进食,反映了饮食和文化的双重影响。从上古到唐代,中国北方以及朝鲜半岛的主要粮食是小米。这是一种适合该地区气候的作物,既耐寒又抗涝。不过小米烧熟之后不像有黏性的稻米易于团成块状,因此更适合煮成粥。根据中国礼仪文献,食粥用勺子更好,筷子则主要用于从有汤的菜中夹起食物,或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是一种次于勺子的进餐工具。

⑥筷子的角色在汉代发生了变化,这与小麦粉制成的食品(如面条、饺子、煎饼和烧饼等)在此时开始变得日益流行有关。考古发现证明,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用臼和杵研磨谷物制作面条。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就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发现的,其原料是小米,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到了汉代,由人或动物带动的石磨逐渐普及。除了小米,中国人也开始研磨小麦。这可能是受到中亚文化的影响。在研磨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小麦加工方法之前,中国人煮食完整的小麦,即“麦饭”,至少在中国,小麦的食用经历了一个从“粒食”到“粉食”的过程。这一转化并非一蹴而就,因为在面粉出现之后,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食用麦饭的传统,不过毫无疑问,是面粉把小麦变成了更受欢迎的谷物食品。到了唐代末年,即10世纪初,小麦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足以动摇小米在中国北方农作物中的霸主地位。

⑦而在南方地区,稻米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主粮,南方居民可能很早就使用筷子来取食米饭和其他配食。在宋代,由于选用了来自越南的早熟新品种,水稻产量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得到很大提高。到了明代,水稻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此外,大约从明代甚至更早开始,人们渐渐采用了合食制,即大家一同坐在桌旁进食,筷子被用来夹取所有食物。于是,勺子渐渐丧失了原来取用谷物类食品的功用,而主要用来舀汤,从以前用来吃饭的“饭匙”变成了“汤匙”,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309/1000
单选题

以下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原文的哪个位置?
要理解在古代中国,为何“匕”作为饮食工具比筷子出现更早也更为重要,我们需要仔细考察历史上中国人通常摄入的食物种类。

A

①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D

④和⑤之间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0.2%
易错项:C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1-国考副省级-057】 展开解析
310/1000
单选题

传统村落需要保护,是________的吗?不是,反而需要充分的理由,尤其是对各利益相关方而言。传统村落保护的重大意义,凸显在中华民族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上,但现实中保护的责任或________却由具体的人来承担。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言自明  代价

B

自然而然  义务

C

无庸赘述  使命

D

理直气壮  后果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1.0%
易错项:C
知识点:转折关系,并列关系
来源 【2020-浙江A-017/浙江B-02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