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联最适合用于祝贺教师60周岁寿辰的是:
为学有宗花甲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花甲有二犹在拼搏,赢得称颂留传万年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古稀逢春获寿延年
执掌教坛垂六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数字科技能够提供新的体育文化传播发展平台,将先进的数字设备应用到体育赛事活动中,通过云数据平台进行赛事活动宣传,丰富赛事的文化内涵。数字体育还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数字化的体育文化产品,进一步达到普及体育运动的目的。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数字技术:促进体育文化繁荣的新媒介
数字体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体育文化:普及全民体育运动的新抓手
体育传播:数字技术带来发展的新机遇
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向来都是和正确画等号的,科学家的结论向来都是可信度极高的。但其实,作为科技“无人区”的拓荒者,面对茫茫的未知世界和各种高度复杂的软硬件工具,________________。
关于“祝融星”的风波是近代天文学历史上最为知名的事件之一。1859年,当时的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耶,试图解决一个大难题——水星轨道的近日点进动问题。当时的人们发现,在考虑了金星、地球等其他行星的引力摄动后,水星的近日点进动仍然和天体力学的计算结果有所偏差。勒维耶经过大量计算,提出了新行星假设。他认为在水星轨道之内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或一群小行星,扰动了水星的轨道,造成了偏差。很快就有一名天文爱好者来信说,自己在几个月前曾发现一个黑点从日面穿过,很可能就是这颗行星的凌日现象。勒维耶在查阅了他的设备和笔记后,于1860年宣布了这一发现,并将这颗“行星”命名为“祝融星”。
随后,尽管有不少天文爱好者宣称自己观测到了“祝融星”,但专业天文学家却总是一无所获。虽然从理论上说,一颗如此靠近太阳的行星几乎总是淹没在阳光之中,难以看到也在情理之中。但还是有人开始怀疑这颗行星是否真的存在。
到了19世纪70年代,天文爱好者发现“祝融星”的报告不断涌现,也曾有专业天文学家称在中国的一处基地看到了它的凌日现象。甚至在1878年,两位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分别宣告发现了“祝融星”,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争议之声随之逐渐转弱。
但事与愿违,随后的研究证实,1878年看到的“祝融星”其实都是亮恒星,并非新行星。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对水星近日点进动给出了完全符合观测的解释,水星轨道的偏离其实只是因为太阳巨大的质量使时空产生了凹陷,作为太阳系内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深埋于太阳的引力凹坑中,所以其轨道自然也就背离了牛顿的理论。这颗并不存在的“祝融星”彻底成为了历史。
无质疑,不科学,可证伪性正是科学最鲜明的特征。经受住了质疑的科学知识,无疑更加接近于真理。而那些被证伪了的理论和发现,就像绿叶一样,化作了春泥养护着科学之花,并帮助人类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祝融星”的例子最适合作为下列哪项科学家精神的例证?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不断尝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神经科学领域已有研究揭示脑衰老的分子、细胞、器官、系统多层级多种生物学特征,它们相互依赖、彼此互为联系,共同构成脑衰老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的复杂性。此外,该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也使研究内容得到极大丰富与发展。在对抗衰老过程中维持脑健康及其功能,是一项挑战,运动可以通过改善脑衰老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理功能,促进脑的可塑性。因此,临床实践中运动干预可作为补充策略,改善衰老人群及相关慢性疾病患者的脑健康。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运动促进脑生长:加强认知与记忆
运动干预脑衰老:新进展与再认识
运动改变脑结构:挑战性与安全性
运动影响脑健康:运动疗法有前景
我国农业中最富特色的资源,是基于特定区域生态与文化内涵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围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与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日增,例如,以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关键词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多,农业品牌建设的理论支撑体系不断构建。各高校相关团队的理论研究推动了我国农业品牌发展,特别是优质土特产的品牌化进程,也推动了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理论研究助力农业品牌化发展
农业品牌理论研究迈上新台阶
高校研究驱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与保护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怒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莫做“公堂木偶”
清官与庸官
官员的功与过
纪晓岚谈为官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的目的旨在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将人、数据及机器各种元素互联起来,大规模提升工业制造的生产力。它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动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了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通过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施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了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
工业互联网的升级换代
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践
工业互联网将是下一个“风口”
人们观瞻南京长江大桥,莫不为其雄伟赞叹不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宋代曾在南京长江大桥的西南,即今安徽当涂县境采石矶一带,建造过一座跨江大浮桥,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采石自古以来是长江的重要渡口。北宋初,江南人樊若冰举进士不中第,钓鱼采石江上,以小舟装载丝绳,测得长江宽度,之后诣阙上书,创议修建浮桥,以攻江南。当时南唐军力居南方割据政权第一,水师颇强,国都金陵城池深固,易守难攻,宋太祖估计战事可能旷日持久,为保障兵力增援和后勤供给,采纳此议,修建浮桥。
长江自西南方向流经采石矶,江面稍窄而水急。①采石矶上游江面宽阔而水缓,近似喇叭形,泥沙沉积,形成现在的江心洲,伸展至采石矶下游。但在宋时,江心洲或尚未出现,或尚未伸展到采石一带。②宋人陈造《采石渡》诗说:“大江碍崇山,突起作湍悍。采石天下险,揭厉谁敢玩。”③据现代水文资料,在枯水期和涨水期,采石一带江水流速为0.96~2.03米/秒,江面宽度为5250~5900米,其中包括江心洲2000米。因历代泥沙淤积,江面逐渐变窄,估计宋代采石矶一带江面,当比现代更宽。④在如此宽阔、风浪险恶的江面上修建大浮桥,即使从现代技术条件看来,也并不简单,在一千余年前的古代,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这种奇迹毕竟出现了。开宝七年(974年)冬天,宋人利用枯水期,在采石矶建成浮桥。《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宋人按照樊若冰的计策,造好几千艘大舰和黄黑龙船,用大舰装载“巨竹絙”,用黄黑龙船在采石矶跨江建成浮桥。南唐君臣听说宋人试图造桥,认为载籍以来,无有此事,宋人儿戏,必造不成。他们对跨江建浮桥缺乏足够估计,铸成大错。
宋军建成浮桥后,沿江东下。南唐出兵,企图焚烧浮梁,并未得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被迫辞别“凤阁龙楼”,充当降王。采石跨江大浮桥对这次军事胜利,无疑起了很大作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浮桥经历了各种气象与水文条件的考验,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浮桥的构造,或在江河两岸以铁柱、石柱之类系几根牵缆,牵缆上缚船,船上铺板,连接成桥,或以各船下锚矴为主,两岸系牵缆为辅。宋人记载造桥时“以大舰载巨竹絙”,应即浮桥的缆绳。然而在江阔水深的条体下,以粗竹绳系缆,强度毕竟有限,估计各船必须在江底下矴石,方能保证浮桥的牢固。宋时浮桥往往“治铁为琐,辫竹为缆”,使之稳固,采石浮桥应该不会只用竹缆而无铁锁之类的设备。
依据现在采石的江面宽度,我们不妨估计宋代浮桥的长度约6000米上下。依1宋丈约为3.1米计,约合1935宋丈,须用船773~967艘。宋人记载中的“黄黑龙船数千艘”,当是构筑浮桥用的。
这里不妨以南京长江大桥作比较。南京长江大桥江面正桥长1577米,连同两端引桥,铁路桥总长6772米,公路桥总长4589米。采石浮桥估计约在6000米上下,其下所用黄黑龙船,少则七百,多则近千艘,十分壮观。在世界古代史上,建造如此长跨度的大浮桥,无疑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哪个位置:
北宋初架设浮桥的记载,南宋前期关于采石水战的记载,证明采石一带尚无江心洲。
①处
②处
③处
④处
爱的价值,由被爱的方式决定。爱不是给予而是被接受;被爱不是接受,被爱才是给予。没有被接受,就不是爱,不管你付出多少。许多人都单纯地、片面地认为,爱就是给予,只要真心付出,毫无保留地付出,就证明了爱——其实这是错的。真正的爱,必须被接受,否则就只能算是示好,想获得青睐的举动。如果给予就是爱,岂不天下大乱,岂不人人假爱之名,妄行强迫威逼之实。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爱是被接受
爱的价值
爱是被爱
爱是接受
近年来,广州经济正经历一次深刻转型。此前,广州作为全球重要的商贸中心,更多是汇聚全球的货物流、人流。而广州现在对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打造,则旨在汇聚更重要的资金和智力(技术)要素,以形成一个全球性的高端要素配置枢纽。同时广州的产业结构也加速优化。在原有汽车、日化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两端”产业——“终端产业”和“高端产业”正被引入广州,并实现集群化发展,从而补上了这座城市长期存在的产业短板。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广州顺应全球产业大势的自我变革
广州产业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未来经济体系建设
广州未来经济发展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