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241道有关“侯杰 指摘 襁褓 萦绕 绚丽 枷锁 拙劣 肤浅 奠定 目睹 挚爱 钟爱 分崩离析 暴风骤雨 担惊受怕 行将就木 相辅相成 自圆其说 嵌入 崩溃 束缚 歧途 拼音”的相关试题
231/241
单选题

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
下列评价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精辟地指出了人类思维惰性的三个心理因素

B

文段引用名人事例,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

C

作者倡导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大胆进行创新思维

D

思维惰性是因为人脑有一种依据传统观念作判断的强烈倾向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3.2%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2-吉林甲级-029/吉林乙级-035】 展开解析
232/241
单选题

清代科举文体中的“策”与“论”实为两种文体,常为人所混淆,甚至误以为殿试及乡会试的“策问”就是“策论”。事实上,自清前期乡会试的孝经论、性理论在乾隆时期被取消后,直到清末科举改制,“论”才重新回到乡会试之中,且因其专试历代史事、清朝掌故,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科举文体,即“中国政治史事论”。作为用以选才的科举文体,“中国政治史事论”固然脱胎于古文的“论”,却与一般的政论、史论有着明显的差异。它受制于科场程式的束缚,文学色彩略淡,政治意味更浓。这正是中国古代 “文以载道”的理论与以文章考察士子才、学、行的科举制度形成互动影响的典型案例。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

A

政治史事论科举文体的特点

B

清代选才规则及选才观念的转变

C

“文以载道”的理论对科举制度的影响

D

清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2.7%
易错项:C
知识点:接语选择题
来源 【2023-山东-032】 展开解析
233/241
单选题

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文学吟诵乃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当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清人方世举《兰丛诗话》评说杜律云:“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齐、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宋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能不受其画地湿薪者,惟有老杜,法度整严而又宽舒,音容郁丽而又大雅,律之全体大用,金科玉律也。”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一把量尺,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传承文学的吟诵。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

B

如何从良莠不齐的诗歌中选出最好的诗

C

文学吟诵的发展和近体律诗有紧密关系

D

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9.2%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河南-022】 展开解析
234/241
单选题

①原因就在于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数量越多,其状态也就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放射性的衰变
②当越来越多的质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带正电荷的质子之间的斥力就越来越大
③人们可以在实验室里通过人工方式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但却不能合成无限多的原子核
④在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等粒子通过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这几乎是宇宙中最强的相互作用
⑤中子之间也会有一些排斥,强相互作用越来越难以束缚,不足以维持原子核的稳定
⑥在人类已经发现或是制造出的3000多种原子核中,只有288种是稳定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②④⑤⑥③①

B

③①④②⑤⑥

C

④⑤⑥①②③

D

⑥②③①④⑤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8.1%
易错项:C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21-国考地市-052/国考副省-044】 展开解析
235/241
单选题

牛顿提出了著名的运动定律,为我们理解太阳系,乃至一切物体质量与施加于其上的力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在用这些定律描述行星绕太阳如何运动后,牛顿又开始思索:如果有第三个天体(如月球)闯入其间会发生什么呢?当两个(或三个大小和距离差别很大的物体)绕一个中心点旋转时,用牛顿运动定律很容易计算出它们的运动轨道。但如果这三个物体的大小和与中心点的距离均相当,则整个系统将陷入混沌。而一旦混沌发生,就不可能用常规数学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困扰科学家数百年的“三体问题”也由此浮出水面。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

A

“三体问题”带来的影响

B

“三体问题”产生的原因

C

牛顿运动定律自身的局限性

D

科学界对“三体问题”的探索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8.8%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天津-028】 展开解析
236/241
单选题

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又包括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当物质温度过高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核外电子吸收能量,摆脱了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物质就变成了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这种状态下的物质就被叫做等离子体。火就是以等离子体的形态出现的,这是物质的第四种形态,看起来和气体有些像,因此也被叫做超气态。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所进行的强烈氧化反应,其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换句话说,火其实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氢、碳、氧和其他物质混合而成的。如果想生火,可燃物、足够高的温度和氧化剂缺一不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火的主要特点

B

火的生成条件

C

火的根本性质

D

火的存在状态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5.3%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黑龙江-040/辽宁-041/内蒙古-052】 展开解析
237/241
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高度契合性
②“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③“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④“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在被动顺应中迎来思想和文化的繁荣
⑤“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A

5

B

4

C

3

D

2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3.2%
易错项:A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24-国考副省级-001】 展开解析
238/241
单选题

①首先,文学在强大历史传统中形成了价值和审美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展现出对新技术相适应的一面,最终使得文学借助技术平台进入网络。
②其次,网络通过设立新通道和新机制将文学纳入共同发展的轨道。
③文学与网络的结合,经历了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引的矛盾运动。
④这样的融合不仅改变了网络本身的内容构成,也让网络世界成为一个有审美情感的、有价值温度的、要素更加完备的生态场。
⑤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学倡导的权威性、崇高性和严肃性的美学逐渐被大众审美加以消解,逐渐形成了强代入感、重消遣性、易于读者接受的语言和叙事方法。
⑥其中包括建立交互性的反馈机制、嵌入超文本的编排方式、收费阅读和打赏制度等,对文学展开技术驯服和资本诱导,促使文学发展趋向符合大众审美和传播标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③①④②⑥⑤

B

①③②⑥⑤④

C

③④①②⑤⑥

D

①③④⑥②⑤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9.1%
易错项:C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18-陕西-030】 展开解析
239/241
单选题

①新诗口语化大众化方向是正确的,但旧体诗的优点不能被全部抛弃
②诗之形式美在于顺应自然取法适中,音乐性则古今中外好诗皆同
③主张新诗形式上绝对自由者,在摒弃旧体诗格律化之同时矫枉过正了,将诗的形式美和音乐性一股脑儿抛弃了
④20世纪初,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新诗随之而兴起,挣脱了旧体诗束缚思想之清规戒律,涌现出《雨巷》《再别康桥》等名篇
⑤诗是最美的文体,形式美和音乐性不可或缺。不过,旧体诗死板的格律化固然不对,新诗在形式上绝对自由也未必妥当
⑥看来,新诗要能流传千古,还得在形式美和音乐性方面下功夫,把矫枉过正的过正部分回归原位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④⑤②①⑥③

B

④①⑤②③⑥

C

④③②①⑥⑤

D

④⑥⑤②③①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0.0%
易错项:C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15-河南-045】 展开解析
240/241
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加强重大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绝无偏差。要强化思想政治引导,密切关注社会思潮动态动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对一些错误言论、思潮和主张,旗帜鲜明、及时有力地予以批驳和修正,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为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没有变

B

加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力度

C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D

全党全国人民思想政治引导的方向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7.1%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9-河南司法所-021】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