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蒙思想家的眼中,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公平最理性的创制了。除了推崇教育的文明中国,他们想不出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用考试这么科学的方法择仕选官。用考试去决定社会的上升流动,实在要比靠出身和阶级公平得多、理性得多。从历史角度来看,说中国是个考试的国度,并不完全是种贬称。
然而,考试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它是一套硬化的标准,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有些孩子不大会考试,但他可能具有考试考不出来的惊人才华。所以由古至今,制度总会为少数人开一扇方便之门,比如说“举荐”。如今欧美许多名牌大学都有各式各样的方式去吸收考试不行的“特优生”,或者凭学生被公认的惊人成就破格录取,或者倚重某些可信人物的大力担保。
考试本来是公平的,考试之外的多样途径本来也能弥补考试的不足。但是每一个社会都还有贫富差距的问题,有钱人的孩子的确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因为他家有钱请家教,能送他上学费比较贵的名校,所以他考试成功的机会也就比较大了。就算不看考试,理论上富家子弟的表现也可能会好一点,因为他见过世面,面试的时候比较有自信,而且他会得到不少音乐艺术等校外教育的熏陶,容易发展出一般同龄人所没有的能力。
教育是种社会再分配的体系,怎样不让富者恒富,精英永远是精英,这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拿英国的牛津和剑桥来说吧,大家对它们的印象就是“精英贵族名校”,也就是说它们不只精英,而且贵族。如果你中学是在伊顿或哈罗这些地方上的,你进牛津、剑桥就有一半的保证了。于是英国的“重点大学”都有扶助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几十年前还开始了中学校长推荐的计划。他们会请一些较贫困地区的中学校长推介少数极有潜力的学生,给他们特殊的面试机会。饶是如此,直到2007年,牛津大学也还是只有1/10的学生来自穷困家庭。
去年8月,备受舆论压力的牛津大学终于公布了一项惊人的计划:它的入学导师会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格外注意学生的地址,看看他是不是住在较为差劲的小区,如果是的话就要优先对待了。牛津入学登记处总监麦克•尼克松(Mike Nicholson)说:“只看成绩太残忍了。我想确认一个学生是否来自高等教育机会比较稀少的地区,我们应该让他们打破障碍。”这个计划用心良苦,但又有不少人嘲讽它是“住址博彩”,以学生的住址掩盖了学生的真正的能力。怎么做都不是,可见教育的公平实在是个不容易对付的难题。
牛津大学的一系列做法是为了:
让精英永远保持精英身份
破格录取优秀人才
增加底层学生上升机会
吸引媒体关注
近几年,大学生“慢就业”渐渐成为一种现象。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备考、社区服务、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各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哪位选择的不是慢就业?
张毅已开始北上广深游,打算边考察边学习边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李明正积极备考选调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直到考上一个为止
王莉在社区做义工,拟做到暑假结束,再去办理研究生入学手续
赵芳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决定先在家陪陪父母,等待合适机会
2020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581个,从业人员43.69万人,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2060个,从业人员10.75万人。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共组织政府采购公益演出13.38万场,比上年下降14.9%;观众0.86亿人次,下降27.9%。
2020年,在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占比约为:
11.7%
24.6%
27.4%
31.7%
约翰喜欢攀岩和射击运动。他的大学同学中没有一个既喜欢攀岩,又喜欢射击,但他所有的中学同学和大学同学都喜欢游泳。
若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除攀岩和射击外,约翰也喜欢游泳
约翰所有的同学都喜欢游泳
约翰喜欢的所有运动,他有一位中学同学也都喜欢
约翰喜欢的所有运动,他有一位大学同学也都喜欢
相比那些不踢足球的大学生,经常踢足球的大学生的身体普遍健康些。由此可见,足球运动能锻炼身体,增进身体健康。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
大学生踢足球是出于兴趣爱好,不是为了锻炼身体
身体不太好的大学生一般不参加激烈的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使人受伤
研究表明,长跑比踢足球更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老王两年前投资的一套艺术品市价上涨了50%,为尽快出手,老王将该艺术品按市价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发现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问老王买进该艺术品花了多少万元:
42
50
84
100
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大学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深渊,人们根本无须到学校里进行学习。若你钻进学校不过想的是挣钱,你真是找错了门。在收入超过2500美元的人们中,一半以上没大学文凭,你在大学里学得的一切,在工作中不过是一张废纸,最好不要浪费你们挣到的钱,虽然你的好朋友们都想挤进大学。
以下哪个为真,能削弱以上论述:
人们进入大学,目的仅在于钱,别无他图
许多收入甚丰的人未进过大学校门
大学里一般不传授与工作相关的技能
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学获得学识或成就更重要
一年多前,某市一所技校“回炉”了百余名大学生。原因就是这些人的大学教育缺乏实用性,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这半年到一年职业技术学校的“回炉”,这些大学生全部都找到了工作。
对于这段文字中的“回炉”,理解准确的是:
技校学生不能合格毕业而留级
未就业的大学生重回大学校园学习
毕业大学生到技校学习职业技能
技校帮助培养合格毕业的大学生
专家认为,造成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大学生进入的将是劳务型、操作性的岗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素质的劳动者,而这些正是现在的大学生所缺少的。
对这段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理论知识的大学生
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操作技能素质的劳动者
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素质的大学生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劳务型、操作性的岗位不适应大学生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