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国知名画家之间发生笔战 且 都是艺术学校校长”的相关试题
81/1000
单选题

甲、乙两个科室各有4名职员,且都是男女各半。现从两个科室中选出4人参加培训,要求女职员比重不得低于一半,且每个科室至少选1人。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A

51

B

53

C

63

D

67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6.8%
易错项:B
知识点:排列组合
来源 【2011-国考-071】 展开解析
82/1000
单选题

纵观历史,所有的文明都深知教育的价值。实质上,每一种文明的巅峰状态都伴随着许多伟大学术中心的发展——古希腊、阿巴斯王朝巅峰时期的阿拉伯穆斯林、阿卡巴国王统治时期的印度和中国的唐朝时期都是如此。鉴于西方近几个世纪的领先地位,如今西方拥有众多全球知名大学便不足为奇。真正使这些西方大学出类拔萃的是,它们认为自己负有保护全人类的古老知识和发展学术前沿的使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西方大学的成功之处在于重视学术研究,而不是以西方文明为导向

B

任何文明的兴盛与历史并无直接关联,而是来源于教育事业的繁荣

C

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并使其不断发展进步是西方优秀学校的独特之处

D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中国的大学需要向西方众多知名大学学习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3.3%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国考-065】 展开解析
83/1000
单选题

在元代画家的笔下,花鸟画已经成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途径,这种发展无疑丰富了花鸟画的内涵。发展至明清时期,许多花鸟画家更把家国观念、道德品评、祈求幸福等传统的人文精神寄托于画中,有些画家甚至将花鸟内容个性化,借以表达喜怒哀乐。因此,画家创作时重视追求境界多于形似,因而特别讲究笔墨运用,注重意境。他们不把绘画称为“画画”,而叫“写画”,确实有其原因。
这段文字意在:

A

比较元代和明清绘画技法的不同

B

叙述古代花鸟画的演变过程

C

解释“画画”和“写画”的区别

D

强调明清花鸟画的创作更加注重意境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5.1%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山东-016】 展开解析
84/1000
单选题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和艺术潮流中,丧失民族特性的艺术家和作品都会成为外来艺术的附庸和追随者。这不但使民族文化处于被改造的弱势地位,还会让艺术家丧失民族自信心,这样的创作无疑也是缺乏活力的。近些年,当代绘画的活跃和繁荣,不仅仅得益于艺术家日益扩大的视野和活跃的创作思想,更得益于中国艺术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挖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艺术创作离不开民族特性

B

艺术家应该保持民族自信心

C

绘画的繁荣得益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

D

民族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5.9%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国考-052】 展开解析
85/1000
单选题

审美教育是一种________的动态教育,应当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谆谆不倦

B

春风化雨

C

潜移默化

D

耳濡目染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2.0%
易错项:D
知识点:解释关系
来源 【2021-广东选调-041】 展开解析
86/1000
单选题

人们喜欢从安全的、半封闭式的住宅中,往外眺望心目中理想的景色。如果能自由选择,他们选择的居家环境总是两者兼顾,一方面是安全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则视野辽阔,以便向外发展和觅食。不同性别的人,选择可能稍有差异,至少在西方风景画画家中是如此:女性画家强调安全的居所,前景通常不大;男性画家则强调开阔的前景。此外,女画家似乎比较喜欢把人物的位置安排在居所内或附近;反观男画家,常常把人物安排到一望无际的空间中。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A

人们的择居倾向是主要话题,性别比较是衍生话题

B

人们在选择住宅时首先考虑安全,也渴望亲近自然

C

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男画家对住宅开阔前景的喜好

D

可以推断作者认为的理想住宅的前景不可能是森林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3.5%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0-浙江A-033/浙江B-038】 展开解析
87/1000
单选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多画家借用西方的一些画法创作山水画,大多不太成功,也很难得到国人的认可。在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是李可染和赖少其。他们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年轻时向传统大家学习,精研书法,长期写生。在打牢传统的各种基础后,李可染将光引入艺术表现,尤善用积墨画逆光;赖少其学习西方印象派等画法,借鉴西洋画的着色方式,和传统融合得很好。所以,他们笔下的祖国河山仍然体现出雄浑厚重、大气磅礴的中国精神。
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西融合是二十世纪中国画面对的世纪课题

B

中国画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内在发展逻辑

C

中国画家借鉴外来艺术时需有良好的传统功底

D

借鉴西洋画艺术手法取得成功的中国画家很少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2.7%
易错项:C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3-浙江A-045/浙江B-025/浙江C-075】 展开解析
88/1000
单选题

说梵高是一个“圣徒式的画家”并不为过,他通过绘画仰望、接近上帝。________,即便是这样一个具有宗教情怀、追求超越性的梵高,也从未试图远离人群、拥抱绝对的孤独。________,他总在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爱,而始终未能得到。他的绘画也好,文字也好,除去遗传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表达此种“寻求”与“寻求不得”之间的落差及随之而来的痛苦。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然而 因为

B

首先 其次

C

因为 于是

D

但是 相反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4.7%
易错项:A
知识点:转折关系
来源 【2019-联考/安徽-040】 展开解析
材料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综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本求将人生搬到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去演,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假戏真做。也可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理,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作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兄;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兄,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世相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为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故而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89/1000
单选题

对于第二段划线部分中“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B

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C

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

D

把人生世相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正确答案:C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0-上海-084】 展开解析
90/1000
单选题

看似繁荣热闹的表象后面,称得上精品力作的作品乏善可陈。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文化部艺术司连续七次举办研讨会,与会艺术家及理论家认为,创作出三“精”的艺术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需要崇高的艺术精神:创造的精神、尊重历史的精神、人文关怀的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复兴的历史节点,呼唤、期待着伟大作品的产生,富有活力的中华民族蓄积着艺术精神的新的内涵,具有中国气质和时代精神的生活素材期待着美术家们去表现去创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三“精”艺术作品的现状

B

艺术精神的概括

C

艺术精神新内涵

D

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0.1%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9-河南司法所-025】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