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国无拘无束的文艺创作者,收到召唤游历各地,被称为浪漫气质的诗人,最近以他名字命名的歌曲”的相关试题
641/1000
单选题

(1)通过反馈回路,心脏向大脑发出信号
(2)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对心脏造成冲击,使血液涌向心脏
(3)心肌失常,心率失调,引发猝死
(4)大脑输出更多信号,加速心脏跳动
(5)大脑接收到心脏泵血信号

A

2-1-5-4-3

B

2-4-1-5-3

C

1-4-3-2-5

D

1-2-4-5-3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6.7%
易错项:D
知识点:事件排序
来源 【2008-深圳上半年-044】 展开解析
642/1000
单选题

法国国歌《马赛曲》原是一名战士创作的战歌,它诞生于哪个时期:

A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滑铁卢战役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7.1%
易错项:D
知识点:世界历史
来源 【2013-广州-045】 展开解析
材料

①“京味儿”,_______即北京独特的文化韵味,而一提起“京味儿”具体的构成元素,许多人想到的可能仍是皇城根下胡同里传来的阵阵吆喝、四合院承载的人情冷暖、大栅栏的老字号、琉璃厂的纸墨香,还有老北京“有里儿有面儿”的讲究……这些岁月深处的印记风貌,时至今日仍然_______。

②浓郁厚重的“京味儿”,也成了北京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富矿。近年来,《什刹海》《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等一系列“京剧”,在胡同生活上着墨甚多,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展现老北京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热忱。从社会价值上讲,这些充满“怀旧情怀”的作品,记载着老北京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抚慰着许多人的文化乡愁,也成为外界了解北京、爱上北京的一张名片。

③描写老北京的文艺作品,成为我们的“拿手好戏”,这当然是好事。但也要看到,随着光阴荏苒、时代进步,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都,已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地理空间的扩展、经济形态的更迭、生活面貌的变迁、功能定位的演进,全面更新着城市的外在和肌理,也丰富着“京味儿”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胡同生活发生了巨变,在胡同之外,还有无数广阔的生活场景——“大厂”大厦的格子间内,怀揣梦想的新北京人奔走忙碌;中关村的咖啡厅里,创意满满的“金点子”拔节生长。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生活于斯、奋斗于斯,这片热土之上,有太多故事值得诉说;万家灯火里,有无尽悲欢有待描摹。

④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今天的北京,是兼容并蓄的北京,“新北京人”的生活状态,普通家庭的柴米油盐,以及城市转型的重大事件、所思所获,都是可供讲述的题材。近些年的市场上,倒也出现了不少声称描写“新时代北京”的都市题材剧,但城市在其中充其量只是“背景板”,地域特色不鲜明、北京文化不突出、时代生活不典型、现实关照不强烈,着实不够“北京”,也缺乏味道。城市文化是历史和现实的缩影,是一种身份识别标志,也彰显着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如何从城市万象、民生百态中提炼精华、把准内核,超越“胡同生活”的思维定式,拒绝脱离现实的悬浮编剧,摒弃不痛不痒的表面刻画,挖掘最值得书写的“新京味儿”,形成有特色、有温度、有人情味的作品,仍是需要深思之处。

643/1000
单选题

作者在第④段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

新时代的北京更是一座“京剧”题材富矿

B

新时代的创作就要讲述新时代的北京故事

C

要深思怎样挖掘那些值得书写的“新京味儿”

D

要突破“京剧”必写“胡同生活”的思维惯性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6.1%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吉林-050】 展开解析
644/1000
单选题

下列诗句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A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岑参

B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杜甫

C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白居易

D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0.0%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08-宁夏-106】 展开解析
645/1000
单选题

起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一般用于诗文的开头以加强语言表现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起兴的是:

A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B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D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5.4%
易错项:B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23-黑龙江-083/辽宁-084】 展开解析
材料

长远以来,中国就重视文化立国,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文化的精神。儒释道、诸子百家文化数千年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血脉,影响了各个朝代的主流思想。“仁义礼智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很深。众所周知的如《论语》《大学》等成为数百年来包括帝王在内的治国理政者们的必读书,历史上国家治理者推行“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等理念和做法,都是礼治的表现。

中国历史的主流,与其说是人治,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帝王及士大夫们在治理国家。虽然经历许多次改朝换代,期间也有一些_______________的帝王,但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_______________。

在礼治之下,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有法制体系以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比如有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员廉洁奉公,有官员选拔制度以保证任人唯贤,等等。就监察制度来说,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严格详细的规定。对皇帝本身,也不是没有约束制度。比如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虽然最高命令是皇帝诏书,但诏书由中书省拟撰,后经门下省复审。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以“封驳”,也就是把皇帝命令挡回去。“封驳”在汉代已经出现,唐代“封驳”的例子屡见不鲜,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明朝来华多年的传教士利玛窦也注意到,“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对法治的推崇,屡见于古代经典。比如《管子》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人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法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时期,整个社会能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进行治理,并实现较长时间的良性运转,至少应说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法治特色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认为“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连《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治理,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我们不应简单以人治抹杀中国古代治理经验,从而失去了取其精华的机会。比如历史上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经验就值得借鉴。笔者也注意到,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646/1000
单选题

作者反驳了以下哪种观点:

A

中国文化中存在糟粕

B

文化昌明时代社会治理更为完善

C

中国历史上没有法治

D

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6-北京-061】 展开解析
647/1000
单选题

一个善于思考、用心思考、有强烈创新欲望的人,哪里都是他产生创新火花和灵感的风水宝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创作、创新还是创造,都永远属于那些用心思考、积极思考的人。作为教学一线的课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场所,有许多知识和学术问题等待人们去研究,这里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课堂也可以成为创新的重要场所

B

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C

善于思考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D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创新思维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0.6%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山东-014】 展开解析
648/1000
单选题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列举了我国名篇佳作,如《采薇》《关雎》《天问》《敕勒歌》,其中反映士兵征战生活的是:

A

《采薇》

B

《关雎》

C

《天问》

D

《敕勒歌》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9.4%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6-广州-002】 展开解析
材料

我和我在基础物理学界的同事们是爱因斯坦的理性的后继者,乐于自认为我们是在探求美。有些物理方程丑得让人不愿多看一眼,更不用说把它们写下来了。毫无疑问,终极设计者只会用美的方程来设计这个宇宙!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让我们先来关心美吧,真用不着我们操心!”这就是基础物理学家们的呼声。

读者也许会把物理看成一个具有精确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我希望与你们分享的正是这种奇妙的感受。

“美”一词被赋予了一定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美的感受是依赖于心理、文化、社会甚至常常是生理等因素的。物理学显然不会关心这一类的美。

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设计美。因强调几何对称,这种美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想到了古典建筑。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也是从这种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请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矩形。快,哪一个图形更能使你愉悦?按古希腊人的观点,多数人大概会选择圆。当然,正方形甚至矩形也不会没有热忱的崇拜者。但存在一个客观的判据,它按圆形、正方形、矩形的次序来排定三种图形的名次,按此次序: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

或许我不该问哪一个图形更美,而该问哪一个图形的对称性更高。但是,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

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如果一个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就说这个图形在这些操作之下具有不变性。例如,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不管我们把它转17度还是转其它角度,这个圆都不会变。而正方形就不一样,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180°、270°和360°时(考虑对几何图形的影响时,转360°和转0°或不转是等价的)才保持不变。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只有绕它的中心转180°和360°时才保持不变。

649/1000
单选题

下列推断与作者本意相悖的是:

A

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

B

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性,这个几何图形就具有对称性

C

正方形的对称性比圆的高

D

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

正确答案:C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议论文
来源 【2009-云南-040】 展开解析
650/1000
单选题

“春雨断桥_______无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上句在横线处选填最恰当的字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0.0%
易错项:A
知识点:其他题型
来源 【2008-上海-027】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