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的相关试题
241/1000
单选题

世人皆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较弱。著名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中国在孩子的智商方面教育很成功,效果很明显

B

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对创造力的解读

C

中国应重视孩子在思考力、创造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D

中国非常重视孩子智力开发,考试成绩出类拔萃

正确答案:C
正确率:98.1%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8-辽宁-049】 展开解析
242/1000
单选题

①以知识为主导所得出的美丑的概念,是不真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②即如美丑而言,当天下人知道追求美的时候,就有了美丑的区分,就有了分别的见解。
③在老子看来,相反相成,是知识构成的特性,但并非世界本身所具有。
④老子并非反对人们追求美,但他认为这种追求美的方式,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美。
⑤人为世界分出高下美丑,是在下判断,以人的理性确定世界的意义,这样的知识并不符合世界的特性。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③⑤②①④

B

②④③①⑤

C

①③⑤④②

D

⑤④②③①

正确答案:A
正确率:19.8%
易错项:C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13-浙江A-020/浙江B-020】 展开解析
243/1000
单选题

人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的存在,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自然的物质需要,而解决人不断增长的需要和有限的自然供给之间的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创新实践。动物的需要是出于本能的,它们和自然界直接相统一,通过直接消灭对象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活动是远远超越于动物式的本能的,自然不可能自动满足人类无限复杂和不断发展着的需要。因此,人类必须要通过对象性活动,即社会实践来改变自然以满足自己不断发展着的需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是不同的

B

创新实践是解决人类物质需要的根本途径

C

改变自然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

D

人的活动比动物式的本能高级得多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6.2%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5-江西法检-035】 展开解析
244/1000
单选题

中国古代有:“吾日三省吾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身体力行”等思想。这些都表达了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应该:

A

省察克治,勤于实践

B

慎独自律,遵守道德规范

C

知行合一,完善道德品质

D

学思结合,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2.5%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9-辽宁-013】 展开解析
245/1000
单选题

我国在西南地区进行的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成果,估算天然气资源量达千亿立方米,这是我国首次在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复杂构造区取得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有专家称该地有望成为新的工业气田,可以满足上千万居民的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的用气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该专家观点成立的假设前提是:

A

南方复杂的地质构造有利于天然气生成

B

凡是勘探到的天然气都能顺利开采出来

C

我国目前天然气产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D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2.0%
易错项:D
知识点:前提型
来源 【2018-联考/天津-097】 展开解析
材料

①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人将此定位为“世界的开端”和“全球化进程的开始”。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哥伦布开启这次创造历史的伟大航行时,竟然是揣着香料梦想上路的。香料是推动欧洲国家探索世界的催化剂,对香料的渴望和欲求激发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的全球探索,成为改变世界的原动力。

②香料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过去的解释大致是:欧洲中世纪末期,食物容易腐败,使用香料不仅可以掩盖异味,还可以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然而,这种解释仍然无法让我们理解当时香料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分量。一种物品引发的极度欲望,单看使用价值是无法理解和解释的。如果香料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开端”。

③事实上,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对香料的渴求,更多是基于某种神秘的想象。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人一直在使用东方的香料。香料来自神秘的东方,为这种想象提供了空间。而且欧洲中世纪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天堂中飘着香料的味道,基督教众神和死去的帝王们,身上也都带有香料之气。

④因此,人们认为,香料必然产自天堂。所以,当哥伦布向西航行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在向着天堂航行,如果能够找到香料,就证明他抵达了天堂。直到去世,哥伦布始终固执地认为,他离天堂只有一步之遥。

⑤香料也是欧洲贵族彰显身份的标志。在欧洲基督时代之前的希腊时期,就有一条从印度通向欧洲大陆的香料之路,不过当时输入欧洲的香料数量较少,自然成为奢侈品。直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香料大量涌入,香料价格开始下降。但是尽管如此,对罗马人而言,香料仍是品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是罗马帝国贵族显示排场的法宝,以至于罗马帝国后期的哲人批评香料使人变得虚弱,消磨阳刚之气,导致罗马帝国出现奢靡之风。

⑥那时候欧洲人甚至用香料来治病。在欧洲黑死病爆发时期,人们佩戴装有香料的香盒,认为可以抵制瘟疫。当时主导欧洲的医学学说还是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组成,维持四体液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四体液脱离自然的正常状态,是发生疾病的原因。依据“体液学说”,人的衰老是“内部热力”不断减少的过程,而使用具有温热作用的香料足以延缓衰老过程。

⑦香料后来失宠了,原因显得很吊诡。欧洲人最初对香料的狂热欲求,开启了纷纷涌向东方寻找香料的历史,也陆续见证了欧洲几大帝国的兴衰。几百年的反复争夺,使得香料产地扩散,产量剧增,再也无法成为某个帝国的摇钱树了。

⑧香料失宠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新航路开辟后,可以调和味道的蔬菜出现,取代了香料的功能。十六、十七世纪时,人们产生了新的嗜好,先是烟草风靡全球,随后则是咖啡和茶,这些商品比香料更加有利可图。

⑨随着香料在基督教中象征意义的消失和欧洲消费主义的发展,贵族们彰显地位的消费品转向了首饰、音乐、服装、住房、艺术和交通工具。新的时代到来,人们烹饪偏好的改变,更使香料的烹饪功能丧失殆尽。欧洲中世纪的烹饪,寻求的是食物味道的转化,后来寻求的则是食物的原汁原味。随着民族意识的崛起,食物被贴上了民族的标签,香料被欧洲看作异域的标志,只有耽于感官享受的民族才会热衷于此。与之相反,欧洲理性主义时代最为贬斥的就是一味追求感官享受,而不诉诸理性。

246/1000
单选题

同样是基于这种神秘的想象,欧洲人认为香料具有圣洁之气。在基督徒丧葬火化时,香味必须越浓越好。把香料涂抹在遗体上或者同遗体一起焚烧,有着赎罪的意涵。
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到文中哪一位置:

A

①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④和⑤之间

D

⑤和⑥之间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2.4%
易错项:B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19-国考副省级-051】 展开解析
247/1000
单选题

科学的可靠性还源于科学界具有公认的评价准则,所以能对理论取得一致意见,因此在比较成熟的科学领域,一个问题无论问哪一个科学家,都可以得到大致相同的答案。哲学、伦理学等学科没有公认的评价准则,同一个问题问不同的哲学家或伦理学家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令人无所适从。
从这段文字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A

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自立门户

B

哲学、伦理学属于不成熟的科学

C

哲学、伦理学没有一点可靠性

D

科学的可靠性不能全靠评价同一问题的一致度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2.6%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08-湖南-017】 展开解析
248/1000
单选题

尽管社会主流观点往往宣扬“做人要乐观”的信念,有些科学家还是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负面情绪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征,是平衡精神健康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抗抑郁药物使用量与日俱增的情况,很多精神病学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些药物的滥用不但带来后果严重的副作用,还打破了人类情绪的平衡。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应该质疑“做人要乐观”的信念

B

负面情绪对精神健康并非无益

C

使用抗抑郁药物不要过多过滥

D

平衡精神健康就不能一味乐观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0.9%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9-江苏A-072】 展开解析
249/1000
单选题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个民族有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就能凝心聚力、________,各项事业就会________;忽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只会________、消极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奋发图强  一日千里  一盘散沙

B

精神振奋  兴旺发达  人心涣散

C

聚精会神  繁荣昌盛  离心离德

D

精神抖擞  蒸蒸日上  分崩离析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0.8%
易错项:D
知识点:转折关系,并列关系
来源 【2020-联考/河南-015】 展开解析
250/1000
单选题

“人很怪,很难记住享乐,对一次次盛宴的回忆必定空洞和乏味,唯有在痛苦的土壤里,才可以得到记忆的丰收。那繁盛的感受和清晰的画面,存之经年而不腐败。人儿啊,珍惜你的苦难吧,只有它才能给予你难以忘却的岁月。”
以下与上述推理在结构上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A

谷贵伤民,谷贱伤农,必须把粮价调控到一个平衡点上

B

你可以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但不管怎么看,山就在那里

C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D

自古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自洒脱。劝君更尽一杯酒,穿行人世莫再愁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4.9%
易错项:C
知识点:结构相似
来源 【2021-广东思维能力-05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