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658道有关“Synageles属物种Cutler 1988 蚂蚁拟态 可食用植物中文名称”的相关试题
551/658
单选题

一项研究发现,新鲜蔬菜分别常温、冷藏放置两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会升高,并不同程度高出国家标准限值,对人的身体会造成轻到重度的中毒情况。对此,研究人员将5种久置的蔬菜用果蔬洗涤剂浸泡5到1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又测试了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显示,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降低,并很快降低到安全值。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久置蔬菜经果蔬洗涤剂清洗后可放心食用。
下面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人员的实验结论:

A

5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同

B

果蔬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蔬菜的口感

C

实验中亚硝酸盐含量只是短时间内降低,很快就恢复到超标状态

D

在清水中浸泡20分钟以上也能达到在实验中同样的效果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5.4%
易错项:D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3-河南-078】 展开解析
552/658
单选题

①如果把不同形态的花朵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区域,那么蜜蜂就会持续选择一种花朵进行采集;当不同形态的花朵被均匀分散在一个区域的时候,蜜蜂的懒惰劲儿就上来了,变得不那么挑剔了。
②真相就是蜜蜂有着各自的记忆效应,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它们会把之前采集花蜜的经验运用在后续的工作中。
③为了投其所好,于是植物们经常大片大片地开花了。
④可是即便有了工作经验的积累,蜜蜂还是喜欢偷懒,喜欢简单重复劳动。
⑤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植物是怎样保证蜜蜂在采蜜过程中不会换口味的呢?
⑥蜜蜂在作出选择之前往往有4-5秒的考虑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发现了相同的花朵,那么蜜蜂一定会去采那朵相同的花朵,如果没有,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加选择地进行采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⑤②④①⑥③

B

①②⑥④⑤③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⑥⑤④③①②

正确答案:A
正确率:90.3%
易错项:B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17-陕西-033】 展开解析
553/658
单选题

从1995年起,印度某地每年有数百名贫困儿童患上一种急性大脑疾病。患儿常在清晨出现癫痫症状,许多儿童很快死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每年5月-7月。该地区盛产荔枝,5月-7月恰好是荔枝成熟的时间,因此有人怀疑这种疾病可能与荔枝有关。研究发现,所有荔枝中都含有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没熟的荔枝中这两种物质含量更高。研究者认为,这些患者属于次甘氨酸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中毒,疾病爆发确实与大量食用荔枝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结论:

A

所有患儿的尿样本中均检测出了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

B

居民根据官方建议限制了儿童每日吃荔枝数量,两年后患病人数大幅降低

C

相比没有出现症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患病前吃过荔枝的可能性更高

D

相比没有出现症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更有可能吃下生的或者腐烂的荔枝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9.0%
易错项:A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8-北京-099】 展开解析
554/658
单选题

研究人员在2011年至2017年间采集了600多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高、血压和饮食习惯等多项数据,随后,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神经心理评估和认知障碍评定,在排除吸烟饮酒等风险因素后发现,那些每周吃两次、每次吃约150克蘑菇的老年人,比每周吃蘑菇少于一次的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低20%。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蘑菇中含有一种特殊化合物——麦角硫因,因此,食用蘑菇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

研究发现,每周食用两次以上蘑菇的年轻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

B

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血浆中麦角硫因的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人

C

上述研究中老年人主要食用的是金针菇、平菇等6种常见蘑菇

D

人体实际上无法自行合成麦角硫因,只能从食物中获取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4.9%
易错项:D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21-国考副省级-111】 展开解析
555/658
单选题

中国艺术品市场又让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瞠目结舌,美国一家主流媒体认为,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目前在克里斯蒂拍卖行取得的2630万美元总拍卖额也属非比寻常的巨大成功。《国际先驱论坛报》就此刊发文章说:中国艺术品热拉动了纽约拍卖市场。出席拍卖会的人士似乎有一种疯狂的购买热情。一般的出席者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114只鼻烟壶最终以428万美元的总价被拍出,这股购买热潮因此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题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

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

B

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

C

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D

下定义、列数字、作诠释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其他题型
来源 【2008-吉林甲-011】 展开解析
556/658
单选题

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

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

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

“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正确答案:C
正确率:90.2%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7-国考地市-047/国考副省-039】 展开解析
557/658
单选题

目前认为造成白垩纪末期(约6600万年前)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的原因是,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巨大陨石撞击了地球。1991年,陨石撞击的重要证据——陨石坑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发现。有学者提出假说如下:陨石撞击地球后,岩石等产生的尘埃造成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气候变得寒冷,恐龙等生物无法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从而灭绝。
以下说法最能有力驳斥上述恐龙灭绝原因的是:

A

陨石撞击产生的岩石尘埃粒径约为0.1毫米,停留在大气中最多也就1周左右,阳光仅被阻挡1周的环境变化不至于引起生物灭绝

B

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的一个地区,发现大约8000万年前生活于此的恐龙有45种,但就在陨石撞击之前不久,种类已减少到只有6种

C

白垩纪末期的印度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火山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变化

D

目前尚不确定6600万年前在地球上撞出巨大陨石坑的是哪一颗小行星,因此也不清楚造成恐龙灭绝的始作俑者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8.8%
易错项:B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21-重庆选调-076】 展开解析
558/658
单选题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那些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发现,树立了科学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比如19世纪有机尿素的合成,打破了“有机物只有靠动植物的生命力才能合成”的思想禁锢。但当我们自信能够通过合成超出自然的物质去战胜自然时,也应反思这些物质对健康、环境的反作用,毕竟它们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不应过于迷信科技的作用

B

应对合成技术进行全面评估

C

应全面审视科技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D

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及人类的思维方式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2.6%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2-山东-018】 展开解析
559/658
单选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最初都是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只是后来,在我们经历了许多物事之后,我们的种种体验就像一片柔韧而尖锐的犁铧一样,将我们的生命一点一点地开垦出来。被开垦的土地从此便不再是一片不毛之地,我们所有的体验都会在不同的时间里,将根须扎进我们生命的深处疯狂地生长,这些生长的植物中有清丽高贵也有瑕疵世俗。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体验依附并丰富着生命

B

人生应该努力获取多种体验

C

人生经历种种滋味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D

生命底色纯洁无瑕

正确答案:C
正确率:38.1%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0-福建春季-040】 展开解析
560/658
单选题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作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
这段文字的要义是:

A

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B

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

C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D

要解决生态文明的建构问题,必须以《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作为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4.4%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8-山东-026】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