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658道有关“Synageles属物种Cutler 1988 蚂蚁拟态 可食用植物中文名称”的相关试题
251/658
单选题

自然界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植物的叶片都呈现绿色,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绿光

B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绿光

C

叶片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绿光

D

叶片表皮覆盖着一层绿色物质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9.4%
易错项:B
知识点:生活中的其他常识
来源 ​【2016-广东乡镇-084/广东县级-015】 展开解析
252/658
单选题

2021年是我国的航天大年,航天发射次数一年内首次突破40次。在中国航天的命名系统中,充满了中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下列名称与对应航天系统不相符的是:

A

“天宫”——中国空间站

B

“嫦娥”——中国探月工程

C

“天问”——中国恒星探测工程

D

“悟空”——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9.9%
易错项:D
知识点:现代高新技术
来源 【2022-重庆选调-017】 展开解析
253/658
单选题

近年来随着新品种与种薯引进和全球气候变暖,云南马铃薯病毒优势种发生了变化,科学家在种薯上检测到一种新发病毒病——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引起的病害,该属病毒除通过带毒种苗、种薯传播外,主要通过蓟马进行传播。因此,明确目前云南马铃薯病毒优势种及其主要媒介蓟马优势种,____________,并对云南马铃薯斑萎病流行传播及发生风险进行分析,对马铃薯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寻求对新发病毒病抑制的具体措施

B

重塑云南马铃薯病毒优势种的类型

C

掌握蓟马种群结构及区域分布情况

D

厘清蓟马作为传播中介的运作机制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8.8%
易错项:D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0-河南-035/天津-027】 展开解析
254/658
单选题

在同学聚会上,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明星、教授和经理。另外,
(1)他们分别毕业于音乐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2)明星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3)物理系毕业生请教授写了一幅字;
(4)明星和物理系毕业者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5)乙向音乐系毕业者请教过乐理问题;
(6)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有和丙联系过。
由此可知:

A

丙是明星,甲毕业于物理系

B

乙毕业于音乐系

C

甲毕业于音乐系

D

中文系毕业者是明星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6.7%
易错项:C
知识点:朴素逻辑
来源 【2013-天津099】 展开解析
255/658
单选题

如果排放到空气中的汽车尾气含铅量过高,那么这些铅就会被绿色植物所吸收;这些绿色植物为牛羊所食,铅就会在其体内积蓄起来,人吃了较多的这种牛羊的肉,就会产生铅中毒。所以:

A

要防止铅中毒,就不要吃牛羊的肉

B

要防止铅中毒,就不要吃在城市附近喂大的牛羊的肉

C

要防止铅中毒,就不要向空气中排放汽车尾气

D

要防止铅中毒,就必须消除汽车尾气中过量的铅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0.0%
易错项:C
知识点:复言命题
来源 【2008-内蒙古-076】 展开解析
256/658
单选题

去年,广州市出台了《对城市绿化工程施工的验收规范》,其中对漂浮类水生植物凤眼莲和浮萍的种植适宜水深不设限制,这意味着来自南美洲的外来物种——凤眼莲可全方位用于该城市的水体绿化工程。根据以上信息,现有三个命题:
Ⅰ.未来几年,该市水体绿化工程将大量种植凤眼莲和浮萍
Ⅱ.未来几年,该市与南美洲的凤眼莲贸易将急剧增加
Ⅲ.该市对种植风眼莲和浮萍的水域深度没作具体要求
以下选项中,哪项一定为真:

A

Ⅰ、Ⅱ和Ⅲ

B

只有Ⅱ和Ⅲ

C

只有Ⅰ和Ⅱ

D

只有Ⅲ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3.2%
易错项:A
知识点:其他
来源 【2008-广东-083】 展开解析
257/658
单选题

认识到物种生存对土地与气候的要求,可以为调节人类的粮食生产、最大程度地保护物种提供依据。科学家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当雨林被砍伐变成农田后,那些需要湿润气候的鸟类趋于死亡,而那些适应干旱气候的鸟类则取而代之生存下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科学家的上述结论:

A

适应于干旱气候的鸟类更能适应未来气候的变化和未来土地使用的变化

B

农田的自然条件与干旱气候环境下鸟类栖息地的自然条件具有相似性

C

在干旱地区保留原生动物栖息地很有必要,可以缓冲气候变化的影响

D

把动物栖息地转换为农田时,必须考虑该地区现在和未来的气候情况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3.2%
易错项:A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6-重庆下-091/政法干警-069】 展开解析
258/658
单选题

有研究表明,生物的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_______。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_______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必然性    乐观

B

规律性    简单

C

突发性    粗略

D

周期性    保守

正确答案:D
正确率:92.6%
易错项:C
知识点:解释关系
来源 【2010-联考/甘肃-051】 展开解析
259/658
单选题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动物。在认知革命发生的时候,地球上大约有200属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只剩下大约100属。换句话说,远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轮子、文字和铁器之前,智人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魂归西天、就此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面的论述:

A

该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火耕等新技术,狩猎能力大幅提升

B

认知革命后地球气候出现多次冷却和暖化循环,变化幅度较大

C

地球上大部分大型动物虽然身形巨大但并不凶猛,易被人类猎杀

D

考古研究发现只要人类抵达新的土地,那里就会发生大型动物大灭绝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8.2%
易错项:D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9-浙江A-106/浙江B-026】 展开解析
260/658
单选题

人们经常利用植物去判断生长地的环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树林中所有树冠西边稀疏东边繁盛,说明东风盛行

B

矮牵牛含有的花青素对二氧化硫有指示作用

C

胡杨的生长地土壤通常呈现深褐色

D

地衣大量生长反映空气湿度较低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2.5%
易错项:C
知识点:生活中的其他常识
来源 【2020-国考地市级-017】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