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黑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481家,比上年增加27家,从业人员110.2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143亿元,增长9.8%;增加值2546.1亿元,增长9.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41亿元,增长10.1%;实现利税总额1684.5亿元,增长0.9%;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61.2亿元,增长23.7%。2007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人员6.5万人,比上年增加近0.4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4.1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从性别看,女性科技活动人员1.6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从事科技活动全时人员为3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2007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全年经费投入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项目数1 139项,与上年持平。用于新产品开发经费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平均每个新产品项目经费由上年的218.4万元上升到今年的286.4万元。投入增长带来了效益的增加。实现新产品产值429.6万元,比上年增长36.6%。新产品销售收入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4.3%。新产品出口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申请专利851件,比上年增长16.4%。
下列关于黑龙江省大中型企业2007年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007年黑龙江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女性科技活动人员明显增长
2007年,黑龙江省大中型企业全年经费投入10万元以上的项目比去年明显增长
2007年,大中型企业科学家工程师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的增长率
2007年,黑龙江平均每个大中型企业从业人员与去年相比略有增加
2011年,河北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进口同比增长20.6%。
2011年12月,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进口额均创历史新高,当月进出口4.5亿美元,同比增长30.7%,环比增长35.0%。其中,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8.2%,环比增长8.8%;进口2.9亿美元,同比增长46.6%,环比增长54.5%。
2011年,河北省农产品月度出口除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外均超过1亿美元,月度同比实现全面增长,环比2月下降较多,5、6、8月有小幅下降,其余各月环比均持续快速增长,12月更是创历史新高;同时,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有6个月超过2亿美元,12月创历史新高,直逼3亿美元。
2011年,河北省农产品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均实现全面增长,日本是河北省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上半年河北省农产品对日本出口连续快速下滑,8月以后得到恢复,全年对日本出口3.4亿美元,同比微增0.3%;对欧盟和东盟出口增长较为迅速,全年分别对欧盟和东盟出口2.7亿美元和2.4亿美元,分别增长35.6%和25.6%;对韩国出口1.6亿美元,增长18.9%。上述四者合计占出口总额的67.3%。此外,对美国出口9104万美元,增长9.1%;对香港出口6756万美元,增长72.9%;对台湾出口5650万美元,增长26.3%。
2011年11月,河北省农产品进出口额占全年的比重为:
8.1%
8.4%
9.2%
9.5%
由“表一:2004-2007年城乡居民消费状况表”可知,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比农村家庭食品支出高:
1.61倍
2.61倍
1.41倍
1.31倍
2021年1—7月,商品房平均销售单价同比变化幅度在1%-3%区间的地区有多少个?
0
1
2
3
2003年,浙江省谷物类粮食种植面积为113.62万公顷(注:1公顷=15亩),比上年减少22.79万公顷;谷物类粮食的总产量达700.60万吨,比上年减少141.68万吨。
2003年浙江省谷物类粮食的平均亩产量约是多少千克?
411千克
424千克
432千克
446千克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保有量快速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也日渐完善。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1%;截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同比增长59.25%。
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公共充电桩数量配比约为:
3.1:1
4.2:1
6.1:1
6.8:1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1-5月A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053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421元,同比增长8.5%;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为760元,同比下降0.6%;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241元,同比增长28.7%;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631元,同比增长10%。
2014年1-5月A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081元,同比增长9.9%,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
2013年1-5月A区农村居民8类生活消费支出中,人均支出最多的三类是: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
交通和通讯、居住、食品消费支出
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
食品消费支出、衣着、居住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在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1178元,比2005年增加610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015元,比2005年增加55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年均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2231元,比2005年增加761元,增长51.8%,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家庭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82元,比2005年增加74元,增长68.2%;从事第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420元,比2005年增加153元,增长57.4%。
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其中,2010年各级政府给予的农业生产补贴收入人均118元,比2005年增加100元,增长5.5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的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113元,比2005年增加82元,增长2.7倍;2010年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人均27元,比2005年增加24元,增长8.7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12元,比2008年增加7元,增长1.5倍。
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
375元
446元
528元
602元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1.7万个,比上年增长7.3%,其中社会团体36.6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4.4万个,基金会7034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980.4万人,比上年增长13.4%。
能反映2015~2018年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增长率的折线图是:
2007年江苏省各类教育中,毕业生数与在校生数的比值最接近的是:
研究生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研究生教育和小学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和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