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欧洲编剧作家 哥哥和妻子都是导演 根据短篇小说改编 两条叙事线的电影”的相关试题
391/1000
单选题

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

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B

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C

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D

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9.4%
易错项:C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7-国考副省级-107】 展开解析
392/1000
单选题

某些意义上讲,与现代白话文一道_______于20世纪初的中国科幻文学,起点是很高的,因为当初在中国力推科幻文学的“科幻粉”中,有着不少文学史上的“大腕”级人物。然而因科幻文学今日之_______,以至于许多实实在在的事例,在今天不熟悉文学史的人听来,反倒像是_______了,因为,寒酸久了,再怎么说自己“出身高贵”也难取信于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发端    凋敝    低人一等

B

滥觞    式微    无稽之谈

C

起源    衰落    天方夜谭

D

发轫    衰败    胡说八道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6.4%
易错项:A
知识点:语义关系
来源 【2017-吉林甲-040/吉林乙-041】 展开解析
393/1000
单选题

从21世纪初,提出中国总体上实现小康开始,到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十八大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小康目标的不断调整,既是一个渐进、深化的过程,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从现在开始计时,到2020年还有不到8年的时间,8年的时间看起来很长,但要想到中国面临的任务和困难,其实很短。
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具体

B

8年时间其实很短,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要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C

最后一句说明我们的改革还面临“知易行难”的问题

D

“是一个渐进、深化的过程”要求我们确定改革的规划和时间表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2.6%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2-吉林乙级-028】 展开解析
394/1000
单选题

“国五条”,是指国务院常务会议2013年2月20日确定的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以下关于“国五条”的内容,错误的是:

A

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B

增加商品房和土地供应

C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

D

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0.9%
易错项:C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13-深圳-015】 展开解析
395/1000
单选题

“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本的“国学”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古人从不称自己的学问为“国学”,而直称其为儒学、道学、理学、心学、佛学、玄学、子学等。“国学”概念出现之后,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
根据这段文字,“国学”的哪一方面不能确定?

A

诞生背景

B

具体所指

C

传播过程

D

概念来源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9.3%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0-浙江A-028/浙江B-033】 展开解析
396/1000
单选题

粟和稷实际就是人们常见的小米,当它在民间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时,名字是粟;当它被呈入宫廷,作为社稷坛上祭天的成果时,名字是稷。一种作物同时拥有了两种不同的名字,在这种作物的分工背后,隐藏着人为的分工,在历史长河的某一瞬间,小米们走上了两条路,一种是名为粟的粮食,一种是名为稷的祭品;人们也走上了两条路,一群是种田人,一群是读书人。前者只在民间从事劳作,后者只负责朝堂上的记录,不知道这神圣的名字与餐桌上的小米是同一种材质。当阅读文字的眼睛不再关注田野,当握笔的手不再触碰种子与农具,隔阂的出现便顺理成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粟和稷在名字上的纷争由来已久

B

社会阶层的隔阂是粟和稷分歧的根源

C

用于祭天的稷被人为地神圣化了

D

粟和稷的分工实际上是一种偶然结果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2.3%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河南-019】 展开解析
397/1000
单选题

京剧世家“谭门”至今已历七代人物。“70后”的谭正岩是谭门的第七代传人。他的高祖谭鑫培处在艺术高峰的时期约在:

A

清朝道咸年间

B

清朝同光年间

C

二十世纪30年代

D

二十世纪40年代

正确答案:B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2-广州-039】 展开解析
398/1000
单选题

“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上世纪80年代前后提出的艺术理念,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看上去,这是关于“形式美”与“抽象美”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阐述,实则它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再怎么创新,再怎么放飞自我,都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吴冠中看来,抽象绘画就像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艺术才有根基,才能保持与观众的交流。
下列观点符合“风筝不断线”理念的是:

A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B

艺术创作应该以生活为基础

C

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

D

艺术离开民众就失去了土壤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7.7%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0-国考地市-053/国考副省-046】 展开解析
399/1000
单选题

综观自然界里的动物和植物,蓝色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颜色,我们吃的食物几乎没有蓝色的。在18世纪初普鲁士蓝(即亚铁氰化铁)被意外发明之前,蓝色颜料一直难以获得。当时画家笔下那种鲜艳、饱和的蓝色,主要来自一种名贵的矿石——阿富汗青金石。青金石研磨成粉,可以调制出稳定的蓝色颜料“群青”。这些宝贵的石头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流向欧洲和中国,成为画家笔下神秘绚烂的一抹异色。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我们便可以找到这种蓝色。因为珍稀罕见,青金石在市面上流通的价格一度比黄金还要昂贵几倍。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自然界中蓝色极其罕见的原因

B

古代绘画中所使用的蓝色颜料

C

青金石在莫高窟壁画中的使用情况

D

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6.1%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联考/福建-043】 展开解析
400/1000
单选题

研究人员利用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来重建自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至今的全球气温。数据显示,地球在数千年中持续降温,然后在20世纪出现前所未有的逆转。这进一步表明现代的全球变暖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的结果。海洋化石数据显示,1900年至1910年是过去11300年以来最冷的十年之一,比其他95%的年份都要冷。不过该研究指出,100年后的2000年至2010年是最暖和的十年之一。全球气温记录只能追溯到1880年,2000年至2010年是此间气温最高的十年。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A

二氧化碳排放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温室效应

B

利用化石重建的全球气温时间跨度远超已有的气温记录

C

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温仍持续走低

D

研究人员重建的2000年至2010年气温与全球气温记录有出入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7.9%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4-甘肃-036/河南-038/四川下半年-03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