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20世纪多次分裂合并的内陆国家最大城市 河流 音乐作品地点命名”的相关试题
391/1000
单选题

下列古代典籍中,哪一部不是以年号命名的:

A

《昭明文选》

B

《太平广记》

C

《永乐大典》

D

《康熙字典》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0.0%
易错项:B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4-山西-007/四川上-013】 展开解析
392/1000
单选题

小麦原本是旱地作物,生长周期长,不适合在英国潮湿的环境种植,即使在罗马人统治时期,这里也只能种植生长周期短、耐湿耐寒的大麦和燕麦。因此,在英国引种小麦首先需要排水,最常见的方式是垄沟排水。9、10世纪,英国首次用重犁,重犁由犁刀、犁铧和推土板组成。犁刀切割地皮,犁铧深耕松土,推土板则起垄开沟。垄背上的水渗流到垄沟,再从垄沟排走。种子撒播在垄背上,地面离水,这种垄作技术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重犁耕作是英国发明的耕作技术

B

大麦和燕麦是英国的主要农作物

C

在英国垄作技术有利于小麦生长

D

英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排水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9.1%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联考/河北-024】 展开解析
393/1000
单选题

从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到社会生活中所发出的各种声响,人类无法离开声音。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却缺乏有效保存声音的技术手段。在留声机与唱片问世以前数千年内,声音虽然川流不息地承载、传递着文明与生活,但它的初始内容却无法得到保存,许多记载于历史文献的声音遂成绝响,这是文明的一大遗憾。直至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人类在记录、复制声音的领域内取得了突破,留声机、唱片相继问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人类为有效保存声音的初始内容做出了长期的努力

B

声音保存技术是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之一

C

录音技术的突破使得人类文明得以更完整地留存

D

声音资料的匮乏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缺憾之一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7.4%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河南-022】 展开解析
材料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109.3万吨,比上年下降2.3%,价值63.6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达5821美元/吨。其主要特点有:

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钢材90.9万吨,下降2.5%,占进口钢材总量的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10.5万吨,增长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7.2万吨,下降16.9%。

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年,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铜材38.7万吨,下降3.9%;自韩国进口18.8万吨,下降15.3%;自日本进口9.9万吨,增长19.3%;自东盟进口8.5万吨,下降5.8%。自上述4个市场合计占69.4%。此外,国货复进口17万吨,增长2.8%。

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的主力军。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材78.2万吨,增长1.6%;国有企业进口25.7万吨,下降8.1%;私营企业进口4.5万吨,下降19.6%。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量减价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国内铜材生产上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铜材价格攀升遏制了部分需求。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加工的上游原材料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6254美元/吨,上升74.5%。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作为铜资源短缺的国家,2006年铜材出口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铜材出口达55.9万吨,增长20.6%,相当于当年铜材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铜材的冶炼和加工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量出口铜材既扩大了国内的供需缺口,也使国内能源和环保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促使铜材的进出口更加趋于合理。

394/1000
单选题

资料中提到的4个铜材进口来源地中,在我国2006年进口铜材量所占份额最大的国家或地区比所占份额最小的国家或地区多:

A

31.2万吨

B

27.6个百分点

C

25.6个百分点

D

3.3倍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8.5%
易错项:A
知识点:现期比重计算和变形
来源 【2008-深圳上半年-073】 展开解析
395/1000
单选题

以下著名建筑中,所处地点的地球纬线最长的是:

xingguang

A

如图所示

B

如图所示

C

如图所示

D

如图所示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7.7%
易错项:A
知识点:世界地理
来源 【2018-四川-011/黑龙江公检法-019】 展开解析
396/1000
单选题

在大气、土壤、水域、生物受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工矿区以及河流与沿海地带多为各种环境性疾病的发病区。当代城市的“三废”污染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食道癌、肠癌、胃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是:

A

沿海地带多为环境性疾病的发病区

B

环境污染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C

支气管炎是由“三废”污染引起的

D

大气污染与食道癌、肠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3.7%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8-云南-022】 展开解析
397/1000
单选题

下列论文选题与其考察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

《卢舍那大佛造像艺术研究》——山西大同

B

《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及发育演化研究》——贵州赤水

C

《三江并流区地表覆盖类型变化成因探析》——四川宜宾

D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姆渡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浙江湖州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2.9%
易错项:C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25-天津-059】 展开解析
材料

398/1000
单选题

根据表格资料,下列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最大的是:

A

中国香港

B

日本

C

韩国

D

俄罗斯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6.7%
易错项:C
知识点:增长量
来源 【2008-河南-136】 展开解析
399/1000
单选题

拿破仑被废黜以后,在厄尔巴岛_______,1816年3月1日登陆,20日重返巴黎。他只带了千名士兵,所到之处,受到农民“_______”的欢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甘沉沦        箪食瓢饮

B

不甘寂寞        箪食瓢饮

C

不甘沉沦        箪食壶浆

D

不甘寂寞        箪食壶浆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4.3%
易错项:C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来源 【2016-江西法检-018】 展开解析
400/1000
单选题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修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
对于下列三条陈述和以上推测的论证关系,哪项评价是正确的:
Ⅰ.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修建日期距秦代不足百年。
Ⅱ.秦始皇死于盛夏出巡途中,尸骨经长途颠簸运回咸阳,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
Ⅲ.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至今没有发现被盗痕迹。

A

Ⅰ支持,Ⅱ、Ⅲ质疑

B

Ⅰ支持,Ⅱ质疑,Ⅲ无关

C

Ⅰ、Ⅱ、Ⅲ均质疑

D

Ⅰ、Ⅱ、Ⅲ均支持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6.3%
易错项:C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3-北京-10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