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某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223.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7%,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2%。多年来我省原煤产量一直在2500万吨左右徘徊,且后备资源有限,2006年原煤生产量为 2760.万吨,比上年增长168.5万吨,为近年产量较高年份,原油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百多万吨的水平。2003年生产量为166.4万吨,增长9.4万吨,天燃气生产量为0.3亿立方米,增长0.1亿立方米,一次能源自给率为 20.1%,已下跌至10年来最低点,其中原煤自给率为25.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原油自给率仅为9.7%,下降1.7个百分点。
2003年,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总量为8642.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6.7%,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5359.2万吨标准煤,增长17.3%。原煤用于加工转换的总量为 790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占全省原煤消费总量的74.1%,其投入量的81.2%,是作为电煤用于火力发电,产出电力13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3%。
2003年全省原油加工量为16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产出汽油255.2万吨,柴油434万吨,燃料油155.2万吨,液化石油气89万吨和石油制品57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2%、16.6%、37.2%、7%和11.9%。
2001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1927.7万吨标准煤
1953万吨标准煤
1978.9万吨标准煤
2083.8万吨标准煤
过去100年来,人类寿命的延长,完全是因为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通过公共卫生、疫苗接种和抗菌治疗,由此人们才有余裕死于癌症、心脏病、中风。
科学家认为,一种疾病爆发的严重程度和四个因子有关:致命性、是否容易传染、感染多久出现症状、是否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疾病只符合其中的一部分特征,也能在人群中肆虐。如果它们满足大多数特征或者全部因素,我们需要非常加以小心。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最有可能进化成符合这四个条件的病原体是流感。人类流感病毒很容易在人际间传播,至少在症状出现一天前就开始传染,人类需要6~12个月来制造新的疫苗,但幸运的是它们没有很强的致命性。
为什么呢?
关于病菌的传染性与毒性之间的制衡,美国进化生物学家保罗•埃瓦尔德有一个著名的假说,如果一个寄主必须四处走动才能扩散病菌,这种病菌不可能变得太凶猛。从病菌的角度来看,病菌不得不从一个宿主迁移到另一个宿主,并且它们通常不得不依赖于相对健康的宿主把它们迁移到另一个宿主上。比如流感病毒就必须保持寄主的合理健康,至少他们得能四处走动、与人握手,冲着人家的脸打喷嚏。所以流感病毒一般是比较温和的,除非寄主本身的身体有问题,比如怀孕、心脏病或者免疫系统太弱。
当然,还有另一种例外——如果在一个人群拥挤的场合,一个病到毫无行动能力的人也能轻易地把病菌传到新的寄主身上,病菌毒性的刹车就会失灵。自然选择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具有侵略性、更能造成破坏的病菌。它们的毒性也会愈演愈烈,直至毒株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杀死寄主而不必受到任何惩罚——新的寄主就近在咫尺。
埃瓦尔德认为,1918年大流感就是在“一战”西方前线战事的特定条件下进化出它的致命毒性的。1918年春天,第一波流感在美国爆发时还是相对温和的。不久,病菌随军队船只传播到欧洲,在“一战”的战壕、医院、前线火车、卡车上(在这些地方,伤员和病患一起运送,没有移动能力的人身上的病菌一次次感染健康的人,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巨大的病毒传递服务)迅速升温至致命的毒性。病毒的毒性达到什么程度呢?按照当时的记录,早上生病,晚上就已经奄奄一息。一般流感病毒的致死率是千分之一,1918年大流感则是1/40。不久,病毒离开西方前线,在全球各地爆炸,造成全球5000万人口死亡。
他认为,那场大流感的爆发和演变,不是几种动物流感病毒的随机组合,而是遵循了一种可预测的物竞天择的进化原则。人们一般以为进化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事情,需要百万年的时光。但事实上,进化也可以发生得很快——尤其对微生物而言,比如在几个星期之内发展出抗药性。因为它们分裂得很快,能快速产生变异,与不同成员交换基因信息。每一次迭代中,最能适应传播的病菌会得到传播。所以,自然选择会推动这种病菌进化出更有效的传播手段,从而更适应人类寄主。
从这个角度来说,流行病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人类流行病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条件允许它们进化。是我们,而不是自然,创造了环境,允许这些致命病菌的进化和攻击。
比如,正是在亚洲分布广泛的养鸡场,数百万的鸡挤在“疾病工厂”的状况下,甲型H5N1流感获得了强烈的毒性,成了复杂而高效的杀鸡机器。
“一战”前线作为一种人类“疾病工厂”大概很难再在历史上重现,但这些巨型工业化饲养场作为致命病菌的天然孵化器(在那种拥挤的状况下,最无害的细菌也能迅速进化出剧烈的毒性),仍然是现代社会巨大的威胁。事实上,很多病毒学家呼吁必须找到一种新的饲养动物的方法,而不是如此拥挤地放置于巨大的工业化农场。
1991年,秘鲁爆发霍乱,两个月内病菌传播至邻国智利和厄瓜多尔。霍乱有三种传播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从人到食物(被污染)再到人、通过污染的水源进行传播。其中第三种传播方式,病菌不依赖于健康的宿主进行传播。三个国家中,智利有良好的水源供应,厄瓜多尔是整个南美洲水源保护最差的地方,而秘鲁的水源供应保护水平处于两者之间。
根据文意我们可以推断,1991年霍乱中病菌毒性进化最强的国家可能是:
秘鲁
厄瓜多尔
智利
三国并无差异
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它的形成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引起的?
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南美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
环保方面另外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如何缩短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反应池中的停留曝气时间,以提高污水处理速度。解决方法之一是寻找活性污泥中更合适的微生物;另外一种方法,则是在污泥中加入一种酶,以加快反应速度;酶在生化反应中起到相当于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本身不会减少。但从生物制品、污泥中回收酶却是一个难题。磁分离技术在此又可派上用场:利用酶和污泥的磁化率的差异,用高梯度磁分离器可将之分离。另外,一定强度的磁场可以对一些微生物起到促进生长和繁殖的作用,从而使污泥中的微生物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污水的处理。
下列说明磁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一项是:
缩短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反应池中的停留曝气时间,以提高污水处理速度
促进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微生物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污水的处理
用高梯度磁分离器将磁化率不同的酶和污泥分开,从而回收污泥中的酶
寻找活性污泥中更合适的微生物或在污泥中加一种酶,以加快污水反应速度
当我们仔细观察当今世界上的主流火箭时,就会发现它们用的发动机、燃料箱等都是上世纪的产物。比如要在2018年首飞的太空发射系统用的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火箭发动机,燃料箱用的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两侧的固体燃料推进器用的也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固体燃料推进器。_________________。火箭是非常复杂的东西,设计并制造火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就连火箭制造商们也只能去选择一些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产物,从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这是因为新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并不意味着火箭技术没有任何新的进展
事实上,制造火箭的材料并不都是前沿科技产物
也就是说,在火箭这个领域内并不是最新的就是好的
农学院学生采集了甲、乙两个品种的水稻样本各若干份,其中36份为有效样本。已知乙品种采集样本30份,那么甲品种的有效样本比乙品种的无效样本:
多6份
多12份
少6份
少12份
一列火车途经两个隧道和一座桥梁,第一个隧道长600米,火车通过用时18秒;第二个隧道长480米,火车通过用时15秒;桥梁长800米,火车通过时速度为原来的一半,则火车通过桥梁所需的时间为:
20秒
25秒
40秒
46秒
科学家对近140名比利时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其中半数受试者会说两种语言。结果显示,只说一种语言的患者平均在71岁首次出现阿尔茨海默氏症症状,双语人群则是76岁。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出:
掌握两门语言可以延缓认知的老化
不掌握两门语言就不能延缓老年痴呆
只有学习外语才可以防治老年痴呆
长期使用两种语言能防止大脑退化
五个各不相等的自然数分别两两相加,10种相加组合共得到8个不同的结果,分别是17、22、25、28、31、33、36与39,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和为:
25
28
31
33
帕金森定律是指行政机构的层级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个不称职的官员,通常会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两个助手再分别为自己找两个更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臃肿的组织。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可以用帕金森定律解释的一项是:
某贫困县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而那些能力平庸的人又大量超编进入行政机构,致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吃“皇粮”的人不断增多
行政管理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管理者不能避免目标制订和执行永不出错,管理者需要时时刻刻做好准备,面对到来的失误和失败
某行政部门“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晋升机制,导致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与其不相称的级别,结果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某管理者让下属有非常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某项工作,结果下属不仅把自己弄得一团糟,整个部门也跟着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