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撞击说”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撞入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并在希克苏鲁伯镇附近形成一个宽约160公里、深约20公里陨石坑。撞击产生的威力相当于100亿颗二战时期使用的原子弹,曾导致地球上75%的动植物灭绝。行星撞击引发了森林大火和海啸,并将硫喷射到大气中,遮蔽了太阳,从而导致了全球变冷,最终使恐龙灭绝。新研究显示,钻探取自希克苏鲁伯陨坑的岩石中含有爆炸性熔融、大地震、海啸、泥石流和森林大火导致的约130米厚的沉积物。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都是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24小时内形成的。
文段意在说明:
介绍“行星撞击说”又有了新的研究证据
证明小行星撞击地球最终导致恐龙灭绝
强调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
说明“行星撞击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用2、3、4、5、6、7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这两个三位数的差最小是多少:
47
49
69
111
一个研究团队25年来,持续跟踪研究了1.1万名成年人,以他们血液中钠离子浓度作为体内水分是否充足的指标,浓度较高代表水分摄取量不足。尽管受试者血液中钠浓度都在135~146毫摩尔/升的正常值内,但高于144毫摩尔/升的人与低于144毫摩尔/升的人相比,衰老风险高50%,早亡风险高20%。团队发表的结论是,水分摄取不足的成年人老得更快、寿命更短。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结论的是:
水分摄取与成人过快衰老和过早死亡之间的关联属于“高度揣测”
上述研究还缺乏摄取充足水分能推迟衰老、延长寿命的科学证据
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人体血液中钠离子浓度高代表水分摄取不足
有规律的运动和维持营养均衡,才是减缓衰老、延长寿命的途径
据报载,英国有调查机构曾以《世界上谁最快乐》为题做过一次调查,统计数字显示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以下四种人:刚发表长篇小说的作家、刚生下小孩的女人、刚顺利做完一个大手术的医生、玩沙子堆砌成功的小孩。
以上几种人之所以最快乐的原因在于:
从事创造性劳动并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
快乐与否在于自我感受,不是取决于物质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在兴趣之中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能获得快乐
某旅游公司定制甲、乙两种纪念品,第一次共定制50个。试销后根据反馈,第二次定制两种纪念品共70个,其中乙纪念品个数是第一次的。已知甲纪念品单价为15元,第一次定制花费1150元,那么第二次定制花费多少元?
1150
1725
2300
2875
有两个容器装有农药,第一个容器中有浓度为10%的农药200克,第二个容器中有浓度为12%的农药100克。往两个容器分别倒入等量的水,使两个容器的农药浓度相同,则需要分别倒入( )克水。
25
50
75
100
“绿色化学”要求物质回收或循环利用,反应物原子利用率为100%,且全部转化为产物,“三废”必须先处理再排放。下列做法或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焚烧塑料以消除“白色污染”
深埋含镉、汞的废旧电池
用一个平面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四面体切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则切面的最大面积为:
磷存在于我们的DNA中,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但它早期是如何到达地球的仍是一个谜。近日,科学家通过观测恒星形成区域,追踪到了含磷分子从宇宙到达地球的“旅程”。观测结果表明,含磷分子是在大质量恒星形成时产生的,刚形成的恒星会释放气流,在星际云中打造出一条通道。随着恒星震动和释放辐射,含磷分子在这些通道壁上沉积并产生大量一氧化磷粒子,这些粒子逐渐汇聚、融合,从一块小石头变成了彗星,而这些彗星,就成为了生命的“信使”,携带着生命分子来到了地球。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的是:
早期的彗星撞击事件为地球带来每年10万亿千克的有机物质,它们进入地球环境后开启了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科学家已经在陨石中找到了证据,研究发现为数不多的一些陨石携带有包含了一氧化二磷等含磷分子的有机物
彗星撞击地球表面时,可产生36万个大气压,温度可达2500℃,会引发彗星晶体中的磷元素发生未知化学变化
仅仅是拥有DNA的所需物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上千万甚至是上亿万分之一的概率才能满足生命形成所需的条件
在连续奇数1,3,…,205,207中选取N个不同数,使得它们的和为2359,那么N的最大值是:
47
48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