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267道有关“选题】愒愎智愑愓愕湣愐年代? ( )”的相关试题
231/267
单选题

我国全年降水量、河川径流量60%~80%集中在汛期;同时,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变化显著,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南方地区相差2~4倍,北方地区相差3~6倍,径流量最大和最小年份相差10~15倍。天然来水过程与需水过程不匹配,很多地区出现旱涝急转,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口和经济要素进一步向城市集聚。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仅30%,2020年已达63.8%。城市群尤其中心城市水资源保障问题将日益突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我国降水和河川径流年际变化较大

B

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

C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衰态势可能会进一步持续

D

我国水资源分布失衡、供需矛盾突出,与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关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5.5%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联考/安徽-038】 展开解析
232/267
单选题

早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各级指挥员必须首先是军事技术专家。20多年前,钱学森同志在展望21世纪时大声疾呼:未来在挑战,军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我们要有紧迫感。然而,由于受传统的“重道轻器”等思想的影响,部分指挥员“智谋”有余、“技谋”不足。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科技是问鼎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引擎”,技术决定战术是制胜铁律,各级指挥员不重视“技谋”就无法有效形成实战能力。惟有那些科技知识的博学者、科学技术的领跑者,才能在未来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重道轻器”可休矣

B

现代战场“技谋”不可弱

C

英雄当以“谋”为先

D

指挥员的“制胜密码”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3.6%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1-国考地市级-048】 展开解析
233/267
单选题

从古村落整体发展的层面来看,其更新改造过程中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的古村落物质空间形态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断叠加的产物,其中既有人们在村落整体空间布局结构、街巷空间肌理等方面的精心谋划,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追求等方面的精髓,也有人们在不同年代由于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种种改变。因此,要深入研究古村落历史发展沿革,提取古村落选址和布局中的山水田园人居精华,做到去芜存菁,通过更新改造,更好体现古村落在整体空间布局方面的生态智慧和人文内涵,凸显古村落的整体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辩证处理“取”与“舍”的关系

B

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相结合

C

正确对待历史文化价值同特色产业发展的关系

D

把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统一起来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4.9%
易错项:D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5-江苏A-030】 展开解析
234/267
单选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工业维生素”美称的稀土全球年消费量从3.3万吨增加到10多万吨。由于特殊的原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稀土不仅是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和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光电信息、催化、新能源、激光等高新技术和新材料领域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几乎每隔3~5年人们就会发现稀土的一种新用途,每四项新技术就有一项与稀土有关。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稀土的特性和价值正逐步被人类了解

B

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C

国际社会已将稀土视为一种战略资源

D

稀土的开发利用制约着高新技术应用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2.0%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山东-017】 展开解析
235/267
单选题

王国维所讲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这是以他本人多年研究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基础的,自然也难免受到他那个年代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在《古史新证》讲义中列举“纸上之材料”,从《尚书》、《诗》、《易》,一直到先秦诸子和《史记》,差不多包括了所有有关的传世典籍,而“地下之材料仅有二种”,即甲骨文字与商周金文。王国维当年只能提到这两者,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仍处于发轫阶段。到后来李济先生论“古史重建”时,就将田野考古放到突出的位置了。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A

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基础

B

所运用的核心材料

C

在当时受到的局限

D

与李济“古史重建”的区别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5.0%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河南-019】 展开解析
236/267
单选题

在20世纪90年代,地面蜂窝移动通信(GSM和CMDA)和低轨道卫星通信(铱星系统)在全球是竞争关系。虽然地面移动通信从2G到3G、4G和5G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但只覆盖约20%的陆地面积和6%的地球表面积。由于人类活动空间日益拓展,行业及军事应用愈发广泛,人们对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性的卫星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在5G/6G走向互补关系,共同构建覆盖全球的星地融合通信网络是大势所趋。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

低轨道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由竞争转为互补

B

地面蜂窝移动通信与低轨道卫星通信相比覆盖范围小

C

低轨道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是全球竞争关系

D

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共同构建全球星地融合网络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7.1%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联考/安徽-058】 展开解析
237/267
单选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不仅可大幅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国际科学家小组所进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据是:

A

20世纪20年代即已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

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海洋生产力提高理论的检验完善

C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并已在某些海域试验成功

D

硫酸铁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增加30多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5.0%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5-天津-040】 展开解析
238/267
单选题

“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上世纪80年代前后提出的艺术理念,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看上去,这是关于“形式美”与“抽象美”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阐述,实则它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再怎么创新,再怎么放飞自我,都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吴冠中看来,抽象绘画就像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艺术才有根基,才能保持与观众的交流。
下列观点符合“风筝不断线”理念的是:

A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B

艺术创作应该以生活为基础

C

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

D

艺术离开民众就失去了土壤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7.5%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0-国考地市-053/国考副省-046】 展开解析
239/267
单选题

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淀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亟需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

B

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C

沉积物基准为湖泊水环境重要研究内容

D

沉积物基准的相关研究已经有较多进展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2.9%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联考/江西-064】 展开解析
240/267
单选题

考古学家在阿拉伯半岛的阿尔马塔夫遗址中已清理出9000多件遗物,其中90%以上为当地的朱尔法陶,包括一件完整的朱尔法夹砂红陶罐;西亚釉陶仍为孔雀绿釉陶和熔块胎陶;中国产的瓷器有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青花瓷、白瓷、青白瓷及广东地区产酱釉粗瓷等;另有泰国产青瓷。中国产的瓷器年代以明中晚期至清代为主。此外,出土了较多的玻璃手镯,还出土了一件侈口、细颈、圆形扁腹玻璃瓶。参考中国瓷器的年份,该区至少存在一个16至17世纪葡萄牙占领时期的人类活动层。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出:

A

阿尔马塔夫最具地方特色的陶器是朱尔法陶器

B

明初中国已与阿尔马塔夫存在频繁的官方往来

C

阿尔马塔夫是古代亚欧文化艺术交流的集散地

D

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时期的阿尔马塔夫繁荣发达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2.3%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1-联考/山西-05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