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诺贝尔奖得主 He6同位素 婚姻中断研究”的相关试题
31/1000
单选题

某考古小组对发生于两千多年前维苏威火山爆发的300多名成年罗马人遗体骨骼中的氨基酸的碳和氨进行同位素分析后发现,其中的男性从海鲜中获得的蛋白质要比女性多50%。与之相对应,其中的女性的蛋白质来源主要依赖肉、蛋、奶等动物产品和当地出产的豆类与坚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这一发现?

A

相比于动物产品、豆类和坚果,海鲜中的蛋白质含量更高

B

当时罗马男性更多从事渔业和海洋活动,摄入食物以海鲜为主

C

两千多年前的罗马人饮食习惯与现在的饮食习惯没有很大差异

D

男性对海鲜中蛋白质的吸收能力比对其他动物、豆类、坚果更高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0.6%
易错项:D
知识点:解释说明
来源 【2023-浙江A-108/浙江B-083/浙江C-113】 展开解析
32/1000
单选题

“不要只贪念生活的_______,应该有面对暴风雨的勇气。”获得诺贝尔奖后,屠呦呦告诉记者,这句中学老师的鼓励,一直铭记于心。岩石以隆起为奋斗,所以成就山峰的巍峨;江河以奔流为奋斗,所以成就海洋的博大。人生因奋斗而精彩,所以成就生命的辉煌。正是因为有理想、有担当,敢为人先、攻坚克难,青春的风采才能刻在_______的星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安逸    希望

B

安愉    梦幻

C

安宁    理想

D

宁静    梦想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0.9%
易错项:A
知识点:转折关系,解释关系,因果关系
来源 【2018-辽宁-032】 展开解析
33/1000
单选题

没有心痛的感觉,认识不到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差距,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思考,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考证,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精神,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更加不是科学的态度。但喧哗过后,我们更应对诺贝尔奖热多几分“冷”思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严谨的    独立的    奉献的

B

辩证的    细致的    独立的

C

独立的    严谨的    思辨的

D

深刻的    思辨的    严谨的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1.3%
易错项:A
知识点:语义关系
来源 【2015-联考/福建-034】 展开解析
34/1000
单选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设立以来,已有33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下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与其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A

李振声——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B

闵恩泽——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C

侯云德——从事医学病毒学、新发传染病控制研究,被誉为“中国传染病学之父”

D

曾庆存——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6.0%
易错项:C
知识点:生活中的其他常识
来源 【2020-联考/天津-063】 展开解析
35/1000
单选题

科学家重建地球地质历史上的大气成分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缺少可用样品。近年来,不少人开始关注琥珀,他们认为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因此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

由于琥珀内部常保留着生物的形体,故能反映当时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B

琥珀主要诞生于约四千万至六千万年前的始新世纪,其他年份并没有形成琥珀

C

琥珀是由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由于时间漫长,数量极少

D

琥珀的硬度较低,如果因搬运、储存不当而造成损害,会影响同位素检测的准确性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9.8%
易错项:D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8-四川下-085】 展开解析
36/1000
单选题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_______文坛的中国作家莫言获奖,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一时间,他的作品_______,网上书城的存货被一扫而空,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热潮,莫言很_______,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冷却下去,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闻名    风靡全国    不以为然

B

蜚声    洛阳纸贵    不以为意

C

蜚声    倾囊而出    兴味索然

D

闻名    如数家珍    从容不迫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1.4%
易错项:A
知识点:解释关系,主谓宾关系
来源 【2012-吉林乙级-014】 展开解析
37/1000
单选题

人们一般都认为,科学家的思维都是凭借着严格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凭借形象思维。但研究表明,诺贝尔获奖者比一般科学家更多地利用形象思维手段,因此,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上述结论是建立在下列哪项假设基础上的:

A

有条理的、逐步的推理对于一般科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B

诺贝尔获奖者有能力凭借形象思维来进行创造性思维

C

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为聪明和勤奋

D

诺贝尔获奖者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突破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8.6%
易错项:B
知识点:前提型
来源 【2013-上海A-051/上海B-051】 展开解析
材料

“侯世达”是Douglas Hofstadter的中文名,这个1997年由他的中文出版商所定的名字,如今已是他在中文世界里的通称,这个名字也确实比他的父亲、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物理学家罗伯特•霍夫施塔特(Robert Hofstadter)按照姓名音译规则对应过来的中文名要好听。不过,侯世达还有一个更私密,也更漂亮的中文名,那就是1976年他的第一位中文老师高先生为他取的“侯道仁”。

与他的中文名字同样精彩的,是侯世达的成名作“Godel,Escher,Bach:an Eternal Golden Braid”的译名——《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侯世达的这本书在英文世界里被简称为“GEB”——取哥德尔(Godel)、埃舍尔(Escher)、巴赫(Bach)的首字母,而中文则以“集异璧”应对。

《集异璧》探讨了庞杂的主题。正如侯世达本人在该书出版20周年的再版前言中所写:“……包括赋格和卡农,逻辑和真理,几何学、递归、句法结构、意义的本质、佛教禅宗、悖论、脑和意识、还原论与整体论、蚂蚁群落、概念和心理表征、翻译、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DNA、蛋白质、基因编码、人工智能、创造性、意识和自由意志——偶尔还写到了音乐和艺术,它写到了所有的一切!很多人觉得不可能找到这本书的重点。”

但这本书还是有重点的。总体上说,《集异璧》被归为人工智能的经典著作,就像研究认知科学、心智哲学(Philosophy of Mind)、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比较文学和物理学的侯世达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不可忽视的代表一样。上世纪70年代,侯世达痴迷于“思考是什么?”,投身于其时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领域,他在《集异璧》中对计算机、程序、思考和大脑的描绘,开启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但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一个高潮后,侯世达却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原因很简单:算法很巧妙、也能完成不少实际任务,但依托这种思路做出来的计算机并没有真正在“思考”。意识到这一点,侯世达对普通的人工智能彻底失去了兴趣,他自己的研究也转而建立在跟常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的技术上面。侯世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小组叫做灵活类比研究小组(Fluid Analogies Research Group,FARG),“在FARG我们没有致力于开发实际的应用,诸如翻译引擎、答问机器、网络搜索软件此类的东西。我们只是在努力地理解人类概念的本质和人类思考的根本机制。我们更像是哲学家或试图探究人类心智奥秘的心理学家,而非旨在制造聪明的计算机或机灵程序的工程师。我们是一群老派的纯粹主义者,我们的动力源于内心深处的哲学好奇心,而不是制造实用设备的欲望(遑论赢得大笔金钱的欲望!)。”

这些年来,关于“思考是什么”,侯世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更多的还是失败——FARG开发的程序常常得出可笑的结果,远远谈不上“智能”。不过,侯世达看着这些失败“很开心”,因为“要是我们的任何系统真的在其微领域中获得了与人类相颉颃的智力,我们将痛心至极,因为那将是很可怕的:这意味着人的智力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复杂或深奥。这意味着短短几十年的研究就足够人类解开人类思维的奥秘”。在他看来,程序真正具有智能将是人类的悲剧。

侯世达认为,思考的关键在于美、在于品味,与逻辑或真理无关。这与大数据、大算法的现代人工智能格格不入。“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得出的是极其生硬的‘智能’,毫无洞见可言。”他的人生目标是创造出许多绝美的事物。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研究道路,他在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至臻至美的事物,他说“我宁愿当个独立思考的人,不总是站在人们注意力的最前端。我觉得不被大多数人注意到没什么不好;但我相信最终我的想法会被更多的人知道。”

“至于有没有可能我选错了路,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我并不担心这一点。人生苦短,我相信我自己的观点,而且我会捍卫它们。毕竟,俗话说得好,你都不相信自己,谁还会呢?”

38/1000
单选题

“灵活类比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

A

解决机器翻译的算法

B

开发实际实用程序

C

培养聪明而灵活的工程师

D

理解人类思考的机制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5-上海A-020/上海B-003】 展开解析
39/1000
单选题

棕熊捕鱼所带动的能量流动在生态学中常被称为“棕熊——鲑鱼”体系。地球上拥有这一体系最典型的地区有两个。通过稳定同位素追踪的方法,研究者发现,在这两个区域的海岸附近靠近鲑鱼洄游河湖的森林里,树木获得的氮至少有17%-25%都来自于海洋,而且越是距河湖近的森林,这一比例越高。洄游的鲑鱼将这些氮从海洋带向河湖,而棕熊作为高超的鲑鱼猎手,则将氮快速地从河湖中“转运”出来,再通过食物链传到森林中,成为植物生长的重要外部氮源。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氮元素在湖泊和森林间的流动路径

B

棕熊捕鱼带来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

C

测定“棕熊——鲑鱼”体系中氮元素流动的方法

D

食物链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产生的直接影响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6.9%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5-四川-034/四川选调-034】 展开解析
40/1000
单选题

截至2021年,化石燃料的燃烧正式改变了北半球空气中碳同位素的组成,甚至足以抵消核武器试验发出的信号。而这可能会给有价值的碳年代测定技术带来问题。专家发现,从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来看,现代物品看起来就像是20世纪早期的物品。专家表示,这种趋势“可能很快就会让人很难分辨一件东西是1000年前的还是现代的”。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影响

B

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的原理

C

如何分辨物品的年代属性

D

碳年代测定技术可能不再准确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4.8%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联考/福建-046】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