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诗句 "共到某山时 相随买花去" 出处”的相关试题
材料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坚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261/1000
单选题

第2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A

《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

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

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

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于《离骚》中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记叙文、传记等
来源 【2011-北京-067】 展开解析
262/1000
单选题

某高校志愿者90人去支援某次冬运会,53人到滑雪场地,82人到滑冰场地,有6人既没到滑雪场地,也没到滑冰场地。既到滑冰场又到滑雪场的人是:

A

45人

B

51人

C

29人

D

47人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1.1%
易错项:C
知识点:容斥问题
来源 【2009-吉林甲级-007】 展开解析
263/1000
单选题

某可燃物的着火点为t,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燃烧火势从大到小的点依次是:

xingguang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⑤④②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5.4%
易错项:A
知识点:化学部分
来源 【2020-广东乡镇-082/广东县级-082】 展开解析
264/1000
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送的一项是:

A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C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2.2%
易错项:B
知识点:病句、歧义句
来源 【2008-河南-022】 展开解析
265/1000
单选题

某果品公司计划安排6辆汽车运载A、B、C三种水果共32吨进入某市销售,要求每辆车只装同一种水果且必须装满,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则有______种安排车辆方案?

xingguang

A

1

B

2

C

3

D

4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8.9%
易错项:C
知识点:方程思想
来源 【2020-上海A-067】 展开解析
266/1000
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所指对象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万松围坐石,大海浴金轮

B

桂魄十分满,暮容千里晴

C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D

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正确答案:A
正确率:11.8%
易错项:D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9-吉林甲-012】 展开解析
267/1000
单选题

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持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A

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

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

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

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7.6%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0-联考/福建918-024】 展开解析
268/1000
单选题

甲乙两地铁路线长18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开出一辆动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3小时后,从乙地到甲地开出一辆高铁,经4小时后与动车相遇,则高铁每小时行驶:

A

180千米

B

210千米

C

200千米

D

190千米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5.5%
易错项:C
知识点:追及、相遇
来源 【2015-吉林下乙级-090】 展开解析
269/1000
单选题

下列描写古代女子花容月貌的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B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C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D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正确答案:B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其他题型
来源 【2015-吉林上甲-031】 展开解析
270/1000
单选题

中国公民王某在出入国境时违反了《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被公安机关罚款2000元。王某可以寻求救济的途径是:

A

王某应该先进行行政复议,然后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B

王某只能选择行政复议,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C

王某只能提起行政诉讼,不可以选择行政复议

D

王某选择行政复议后不可以再提起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5.8%
易错项:A
知识点:其他法律法规常识
来源 【2008-辽宁-100】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